绝望:楼市调控这么多次,中国房价为何还是降不来?

绝望:楼市调控这么多次,中国房价为何还是降不来?
2017年03月28日 10:27 星火记者联盟

来源:保乎笔记 ID:baohunotes

最近,保乎精算君的朋友圈又被“楼市”热刷,从北京天价学区房的热议开始,到最近ZF在一、二线城市的严格限购。为什么房价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究其原因就是老百姓的财富“房地产化”的现象很严重。

这么多年,我生活在深圳、广州和佛山三座城市之间,关于买房也是累积了不少经验,今天,久违的“乎说八道”栏目,我们就认真聊一聊,房价为什么久控不降?大众需求和国家政策,谁才是“始作俑者”?

最后是我关于房价的未来走势的猜测,未来的房价,会等等你吗?

一、大众需求

为什么说买房是大众需求?其实对“房”的痴迷,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传统。《汉书·元帝纪》记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这种思想继承自上千年的农耕社会,封建统治者长期重农抑商,对自然经济的依赖,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到哪里都不忘要通过买房落叶归根。

还记得当年我刚到深圳工作的时候,父母催促我操办的头件大事就是选房。在潜移默化之下,我和我太太其实也有了同样的“房子情节“。当年从深圳回来,考虑的第一件事情也是买房。甚至在小孩出生前,我们很认真讨论过: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是两个女儿,而是两个儿子,那岂不要给每人准备一套房,压力山大啊!

对房子的独特“信仰”,也让很多婚姻关系直接与房子绑定在一起,女婿要过丈母娘那关,最重要的还要有房。其实,并不是丈母娘要房,而是作母亲为女儿要房,担心女儿远嫁他乡,如果没有一个安定的居所,生活、甚至婚姻都无法维持。

基于上述种种,让我们对买房这事常有种“就应该买”的冲动,加上中国户籍制度对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绑架,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要落户的前提往往就是买房。于是,大量买房的需求被“迫于无奈”创造出来。潜在需求旺盛,是推高房价的首要原因。

二、土地政策

在讲土地政策之前,大家先看看自己的房产证,过去通常会有两个红本:

1. 房屋所有权证– 证明房子的所有权归你;

2. 国有土地使用证 – 证明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暂时”归你,但是所有权还是国家的。

“国家土地使用证”其实就透露着我国的土地政策:我们交易的是土地使用权,并不是所有权,因为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而这种土地制度,其实是承袭于过去的香港。

-- 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小科普

我国的土地制度其实是借鉴香港,当年香港被大英帝国殖民后,由于作为殖民地无法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得到英国政府的直接财政补贴,于是,英皇室就将香港土地的批租权交给了当时的香港政府,香港政府再将这些有限期(50年/75年)的使用权进行商业化,通过一次性收取整个出让期间的地租(进过贴现),帮助当时的香港政府实现了大量的“卖地”财政收入,从而进行城市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基本参照了当时香港的,并沿用至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有“70年产权”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也不准确,房子的所有权永远都是你的,只不过土地使用权70年后到期了,需要再次缴纳出让金续租,否则国家就有权回收土地。

所以,我国的土地交易市场,是ZF完全垄断经营的,因此ZF的土地供应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价。那么“土根”的松紧又被谁来左右呢?请继续看。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须常年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大家都有饭吃,而目前ZF认为保农耕面积是维持粮食供应的前提。于是,根据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前国家土地政策的核心是确保维持最低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条政策极大限制了每年的土地供应量,原则上每年最多181万亩,能供应个人住房建设的土地只能更少了。

回顾第一条,在居民潜在消费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房屋供应有因为土地政策被严格约束,这种供需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房价。

说完供需,这属于经典的经济学现象分析,但是这几年对房价影响最深的当属另一个重要因素 - “银根”(货币政策),下面我们接着分析“信贷”对房价的影响。

三、信贷

信贷是怎么影响房价的?这个要从98年的房改开始说起。当年房改直接甩掉了福利房分配这个沉重包袱,推动商品房市场的发展。然而,因为当时的国人始终不习惯于通过“花未来钱(贷款)”来买房,缺少了信贷这跟杠杆,房改到了02年还是不温不火。

当时开始流传一个关于中美老太太对比的故事:美国老太太临终前说:“我终于还清这个大房子的贷款了”,而中国老太太临终前说:“我终于攒够钱住上大房子了,不过我也要上天堂了”。

这个时候,大家才慢慢了解信贷,原来先花未来钱买房也不错。同时,那些贷款杠杆买房的老百姓们,也借力房价一路猛涨赚足了钱。就这样,在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央妈拼命放水,老百姓乐于贷款,房市“购销贷”三旺,房价接着一路狂飙。

信贷对房价的直接推高作用,在2010年以后越发明显,房价走高越来越像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这是为啥?在实体经济基本面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通过信贷继续推动房价往上走,是什么逻辑?

其实,这是一场针对局部经济萧条的“债务转移运动”,而这里面出现经济萧条的行业主要来自房地产的上下游(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

简单来讲,ZF通过增加居民杠杆、全民举债买房的方式,将大量现金通过房地产行业流向企业,缓解企业债务问题。通过这种模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可以转型升级,或者出海投资,尽快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国内经济重新腾飞

毫无疑问,增加居民房贷是很好的债务转移方式,一方面居民房贷是长期的,另一方面房贷质量通常都很好。老百姓出于对房子的“执迷”,贷款买房后,谁都会好好工作、好好还款。所以,这次全民加杠杆买房,其实就是我们卖身借债支援去ZF落后产能、保金融体系,通过房贷与与ZF建立长期稳定的互信关系

从这个角度说,目前ZF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其实目的都是很明确的,并不是为了刺破这个泡沫,而是为了限制房子的流动性,限制住流动性就如同股票被限制交易或者强制停盘一样,直接崩盘的概率就小了很多。如果真有人愿意割肉卖,在现在限购限贷的政策下,不割大块肉估计是接盘侠难觅。

保乎·小结

房价的涨跌,归根到期还是受制度(例如土地制度)、经济周期(例如08年金融危机)、人口水平和城市化进度的影响。从98年房改到今天,不足20年的时间内,我们正好赶上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赶上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更赶上了2015年中国股市史无前例的过山车行情。老百姓的财富从过去保守的“银行存款化”,到现在的“房地产化”,短短20年内多少财富梦因此被实现了。

楼市虽然经历无数次的调控,但是在“供需不平衡”和“过度信贷”的双重作用下,房价还是义无反顾地往上涨。如果你问我对接下来房价走势怎么看,我大概总结如下:

1. 中国的三个超市城市圈(北、上、深广)和人口净流入很快的城市(杭州、长沙、武汉等),中长期看,房价大概率会继续往上走

2. 央行行长周小川行长在博鳌论坛上说,宽松货币政策即将到头,也印证了中国将进入缓慢的加息周期短期看房价将在高位横盘,甚至有小幅下探的可能。

3. 如果遭遇下一次大面积的经济危机,说不定楼市会深度下探,但预计不会出现的当年日本“保汇率弃房价”的断崖式崩盘,毕竟ZF的行政调整工具更多。

至于现在要不要买房,其实,只要是刚需的、有能力的就买吧。暂时没能力的,不妨把眼光放远点,先别让房价成为你的羁绊,好好工作,或者像我一样,虽然工作在广州却住在佛山,按合适的通勤时间选择能负担得起的楼盘。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