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P2P平台主动大幅退场究竟是喜还是忧?

银行系P2P平台主动大幅退场究竟是喜还是忧?
2017年10月19日 10:06 开伟观察

据媒体披露,银行系P2P平台在最高峰时有将近20家展业,如今仍在发标的却只剩下6家,分别是陆金所、民生易贷、E融E贷、开鑫金服、金开贷、有氧金融。尤其,2016年6月份还曾获互联网金融创新奖的小苏帮客,已经停摆一年(10月17日《证券时报》)。

银行系P2P平台发展曾呈井喷之势,备受业界关注。如截至2016年12月31日,陆金所累计注册用户数达2838万人,增长55%。全年零售端交易量达15351.63亿元;期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4383.79亿元,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03.9%。2016年零售端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的交易占比超过82%。

尤其,小苏帮客运营一年,总交易额达3.05亿元,注册客户2.3万余人,累计为投资人赚取收益近564万元;平台借款人范围现已覆盖全国,达11800余户,户均获得借款2.4万元,单户最小借款金额为2000元。这些都表明,银行系P2P经营在同行业独占鳌头,发展势头喜人,令整个网贷行定垂涎。

而今天这种繁荣景象不再,绝大多数熟悉的网贷机构黯然失色,悄悄退出了网贷舞台;按道理有银行深厚背景的P2P平台,管理相对规范,内控机制相对健全、投资者对其信任度高,在与同业竞争中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据相关资料,投资者对银行系P2P平台满意度高达85.0%,而对非银行系平台的满意度总体较低;

且银行系推荐度高,超九成的投资者会主动或在别人询问时, 推荐银行系P2P平台。然而,让不难以理解的是,在这样一种有利的大背景下,银行系P2P平台为何却支撑不下去,无奈选择退出。这其中到底有何隐衷,或者说有一种怎样的行业纠结?

据分析,造成目前这种格局有四方面原因:其一

,政府对网贷业监管趋严,要求越来越规范,打业务“擦边球”和钻政策漏洞越来越难;在业务逐渐规范的大环境下,银行系网贷像原来那样赚钱几乎不可能。

其二,银行监管当局掀起严厉监管风暴,“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对银行业监管套利、流向资产泡沫领域和资金脱实向虚起到了震慑和遏制作用,银行系P2P平台有可能在业务上的“模糊地带”被彻底铲除,在很大程度上迫使银行机构收缩网贷平台。

其三,随着监管趋严和深入,银行系网贷平台存在的系列问题也将逐渐暴露,需银行机构对P2P网贷发展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并采取谨慎策略,放缓甚至收缩原有激进扩张态势,以便防止经营风险外溢影响银行机构本身的经营安全。

其四,随着网贷行业正在清理整顿之中,普遍引发投资者对网贷业投资安全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网贷业务的萎缩;如此也致使网贷业投资收益下降;在这种大环境下,银行系P2P平台亦难幸免于难,投资收益也呈下降趋势。

而且,银行理财产品的起点是5万元,对于许多普通投资者而言,手里的闲钱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此外,银行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对于客户数量较少的银行而言,该类业务的性价比并不高,这也使银行系P2P平台自动退场原因之一。

而银行系P2P退出网贷业务并非坏事,对整个网贷业发展及金融业来说,是一种好现象:一是有利于银行集中精力搞好份内业务,把全部精力用在为实体经济服务和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上,提高银行机构金融服务效率。二是有利于银行业规范业务经营行为,推进金融监管,为扭转银行业资产泡沫及避免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有利于净化整个网贷业生态,形成网贷业经营公平竞争格局;因为银行系P2P旁到银行这棵大树,这很多地方竞争条件优于其他P2P平台,在被监管上有足够的话语话,可能会让监管部门对其另眼相看,在监管上形成不公正性。四是可对广大投资者提供可信赖的投资环境,让投资者在意识上产生所有P2P网贷平台都可能给自己带来稳定的收益,避免投资者对银行系P2P高看而对其他P2P平台低看、从而使其他网贷平台因身份歧视陷入经营劣势或困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