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变身首付贷的病根在利率过低

消费贷变身首付贷的病根在利率过低
2017年09月22日 17:50 四维金融

最近政府正在针对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进行一轮检查,因为有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8月中旬以来,江苏、北京、深圳三地的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行先后发文,要求当地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时间低于一年期限的中国家庭信贷在二季度加速增长,同比增速高达34%-35%,到年底或涨至40%,令所有新贷款拨备增速逼近创纪录的9%-10%。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1至7月,中国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已远超去年全年的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8305亿元。

今年8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16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70亿元。去年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487亿元,同比多增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6亿元。这组数据说明,今年的住户部门短期贷款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中长期贷款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也是处于高位,原因可能是政府在三四线城市去房地产库存,房地产贷款需求仍然旺盛,同时部分短期消费贷款可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消费贷进入房地产,很容易成为首付贷。首付贷类似股市配资,配资的风险性在2015年那次股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首付贷是居民放大杠杆的利器,其本质是给没有能力贷款购房的人或者给投机资金提供了投机炒作资本,相当于零首付贷款,这个风险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早在2016年,由房地产中介提供的首付贷就引发了市场和监管的重视,经过一轮整治后基本算是禁绝了。但是目前由银行和互金机构提供的消费贷却很容易成为首付贷的来源,消费贷本来是金融机构开放的一款针对中国经济由投资转型消费,消费升级大潮来临背景下的一个金融产品,可以是无抵押的纯信用产品,对于具有一定消费需求并且风险匹配的个人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款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控制贷款的最终去向,投机者可以用五花八门造假手段蒙混过关。

目前许多银行采取的控制措施是缩短年限、限制每年还款一次,有些银行明确表示不做十年以上消费贷,大多数银行已将长期消费贷年限下调至5年,有些银行要求贷款20万以上额度的客户补交材料,部分银行已着手向消费贷客户征集贷款用途证明材料,包括货单、发票、合同、转账凭证等。以上措施提高了消费贷的成本,让造假更加困难,但是很难杜绝造假。

消费金融作为一个金融产品事实上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前景,因为它覆盖的是传统银行所没有覆盖的客户,但是资金容易流入资产市场。主要原因是目前整个市场的利率过低,这样就容易引发金融机构去扩张资产,增加利润,而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又不允许央行提高利率。

未来对于消费信贷类产品的风险控制,可能还是需要如上的行政方式来解决,金融机构也要提升自己的风控能力,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