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际上许多文化资产只卖给中国人?

为什么国际上许多文化资产只卖给中国人?
2017年07月28日 18:35 JIC投资观察

总有一种人

人傻钱多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向世界传输的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文化的生产、创新与输出更是奠定大国文明的基石。

然而,近几年的文化产业跨界并购虽如火如荼,但随着监管不断加强,文化产业的并购趋势有所放缓。对此,在7月27日举行的“JIC投资沙龙:资本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上,多位大牛为中国文化的出海,提出了值得注意的“雷点”。

心态

虽然不能说我们是作坊、西方是工厂,但是在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上,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很多从业者急功近利想要捞第一桶金,“套利”成了许多人从业的初衷,也让“浮躁”成了这个体系中挥之不去的味道。

这种“土财主”的印象,也给了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以“占便宜”的契机。老外觉得我们不懂,又觉得我们不缺钱,所以,很多资产专门针对中国人推广,因为中国人的出价一定是最高的,这就导致现在中国文化产业领域大部分大的收购价是市场价的两到三倍。

中国A股目前整体估值太高,所以很多人做文化产业投资的目的,就是炒A股套现,并拿此忽悠当地政府给地。可喜的是,行业乱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不是说财务性投资是洪水猛兽,不过,假如文化产业沦落为以套利为主导思想,泡沫破灭后,焉有完卵?

内容

之前BAT更多的是做流量生意,把渠道打造起来。现在,渠道发展至一定阶段,自然对内容的期待回归理性,“内容为王”成了一句被奉为圭臬的真理。

但尴尬的是,不断持续产生好内容的团队依然相对稀缺。

想要文化走出去,如何向国际用户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优质内容,这是至关重要的。有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建立工业化的流程体系,重用大数据团队,分析用户偏好。

国内市场好做,现在问题就是如何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怎么做才能满足国际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这成为“有野心”企业的最要着力攻克的难点。

其实,目前这一轮文化走出去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个势能是基于国家战略与政策红利,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如果立足长远,还是必须考虑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如何贴近当地的文化消费心里,做更深度的调试,真正入脑入心,为自身赢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自我补偿与造血机制。

经验

我们海外并购其实只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很多时候都走了很多弯路。但诸多企业盲目乐观,觉得自己资金实力强,便大举并购海外企业。

本以为把国内风险转移了,但真正的风险在于投后管理与投后整合,必须明确买回来以后如何运作,这非常重要。

1+1是否大于2,真不一定,现在很多并购甚至面临1+1小于2的窘境,买回来还不如以前,并购以后还是两张皮,两个方向发展。如何真正并购一家企业,这是一门技术活,绝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所以,这一点毋庸置疑:海外并购更多的是买完以后的事情,而不是买这件事本身。中国企业需要想清楚,国外企业的业务如何与自身企业科学嫁接与融合。

风险

文化输出面临的风险非常多,尤其是海外投资并购这一块。最近,万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投资并购过程中的法律政策风险、投后的深度整合、国内外的不可控因素,都可能会叠加到企业的对外走出去当中。所以,走出去的风险预估预判就变得非常重要。

为什么2016年文化传媒利润业绩收入还算亮丽,但是估值大幅度回调,2016年12月A股文化传媒子板块倒数第一?很大程度上这是资本市场风险定价的深层逻辑在起作用。

2016年以来,无论是叫停跨界并增,叫停一些上市公司借助影视题材做市值管理等等,监管在不断强化,政策在不断收紧,尤其在金融维稳成为我国顶层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对未来整个金融监管架构变革,还有金融监管手段,以及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传导与触发,都必须有充分的预估。

对于未来几年而言,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是更加多元的,尤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金融业面临体系调整,而文化走出去又必然涉及资本层面的流进流出,所以,构建市场与政策的良性互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话语权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涉及话语权层面的有两点。

一个是合资合作当中的主导权问题,即中资对于整个项目的发展方向是否占有主导权。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出了资金,也出了角色,但在整个合作还有博弈的过程当中主导权偏弱,例如中美合资合拍影片当中的各种问题。

第二个层面,我们如何通过文化走出去来实现中国国际传播话语权的提升。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而言,一方面是市场召唤,另一方面是国家顶层设计,市场化主体走出去,就必须着眼于大局,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国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问题,着眼于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东方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化输出的时候,不能停留于表象,而需要真正地深层次地传递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体系的输出,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起到支撑作用,这方面我们比较弱。而这一愿景的实现,又得回到前文的第二个问题,优质内容的创作。

现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表面看一片繁华,但是对外传播话语权的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为什么总得花看一部好片的钱去看一部烂片?

本文根据“JIC投资沙龙:资本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嘉宾讨论整理。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