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谁结婚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和谁结婚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2017年09月24日 00:25 秦朔朋友圈

作者:Shoney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547篇原创首发文章

最近有三起重要的案件,陕西榆林孕妇马茸茸坠楼案、翟欣欣逼死前夫苏享茂案以及北京左安浦园一位女子因为离婚纠纷带着女儿跳楼案。目前全部事实真相仍未出现,只是人们都在感慨,和谁结婚真的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我们不再分析是是非非了,我们来认真地谈谈结婚这件事。

多年前还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有部很火的电影叫《落跑新娘》,女主角是朱莉娅罗伯茨。影片讲述的是位年轻女子,在经历了四次和准新郎踏上教堂的那一刻,因为结婚恐惧而逃婚的故事。好莱坞式的浪漫爱情喜剧,总是渗透着电影制作者对人生的宽容态度。风华正茂的男女主角在银屏前的化学反应,让年少的我的每个毛孔都滋润着爱和幸福。

但现实呢?错过的,真的可以重来? 错过了,更美好的还在前方吗?

这是一个一切讲求效率的时代,据说现在男人都不追女人了, 因为时间成本太高。择偶条件,比如收入、身高、房产、存款基本可以量化,选择对象也就是动动鼠标就行了。最近,国家民证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已近两亿人,其中大城市中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加。尽管原因各异,但是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引发的与之婚姻市场价值之间的错位,也是不争的事实。我的一位钻石级女王老五朋友在一次恋爱失意后也曾吐槽,女性的学历、收入、年龄和她们在婚恋市场上的价值恰恰成反比,尤其当她们还以小女生的心态经营这份感情时,关系自然以失败告终。

这不由得令我想起一位1977年毕业的普林斯顿校友在2013年致年轻校友的公开信。信上写道:

“忘掉拥有一切,或者不拥有一切,向前一步或者向后倾身——这是你真正需要知道的,没有人告诉你。

“对你们大多数人来说,你们的未来和幸福将与你们所嫁的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你们再也不会置身于这样一个(普林斯顿大学)优秀男生云集的地方了。所以,在毕业前找个老公吧。是的,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虽然这样的观点在女权主义者看来,似乎是对女性的大不敬。但其中以过来人的经历传递的的信号却非常清晰, “早点把坑占下,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配偶对自己是否支持直接影响自己能否获得更多的机遇。在对163对已婚夫妇的跟踪调研后,他们发现得到配偶支持的人更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受访者在几个月后表示,接受新挑战的这段经历中,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许多成功人士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另一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把他的政治成就归因于他的妻子;扎克伯格在2017年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中也提到,普里西拉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侣,是她激励自己投身于社会工作,为人类创造更多福祉。

早早安顿下来,你不知道现在的所爱和未来你所能遇见的,谁更完美? 等待得太长,也许错过所有的美好,只能和猫狗相伴终生。所以,你不甘心和初恋结婚,但也不愿等得太久。女人啊,你要吻过多少只青蛙才能发现王子?

对于那些有完美倾向的人,这是个典型的catch 22,即难以逾越的障碍。哲学家会告诉我们,在冲动和反思中寻求平衡,灵魂导师会说“跟随你的心灵吧“。而作为一切学科基础的数学则告诉我们,这个平衡点是37%。

确切的说,是“百分之37定律”。这套数学规则被冠以多个名字,比如经典的“秘书问题”、“求婚者问题”、“最优停止问题”。这一理论是著名的 “囚徒困境”的发明者,博弈论专家梅里尔•弗勒德于1958年提出的。

通过这个定律,计算科学家们对一系列简单的步骤作了定义,被称之为“算法”,用以解决生活中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提到“算法”,我们的脑海中一般会浮现神秘莫测的大数据、大政府和大企业。

“算法”作为现代世界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已经广为人知,但很少有人将它和指导人类日常事务的智慧之源联系在一起。当算法在计算机程序中得到广泛应用之前,人类早已将其融入衣食住行和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中。从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制作石器用鹿角的末端执行一系列精准的打击,到现代生活中为了一日三餐的奔波,人们都在遵循一套算法和规律。科技发展至今,计算机在很多方面已经可以轻松替代人类,以毫秒级的速度执行任务。

也许我们对AI毫无兴趣,但是,既然幸福是由许多不经意的小事组成的,那么在生活中稍许注入些计算机思维,是否能帮助我们减少些生活的压力?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题。不管是不讲究,还是不将就,婚姻和我们人生中所有做过的、未做过的大大小小的选择一样,都是权衡之术。

你试着回忆一下,上回你在停车场绕了几圈才将车停好?在决定和男友去哪家餐馆约会,是不是纠结了很久?购置婚房时,你看了多久才正式出价?你相亲几次才确定关系?恋爱几次才结婚?我们应该如何度过每一天,甚至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多大程度接受无序,还是样样事情必须条理清晰?在探索新的机遇和维持现状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

有限的时空、有限的精力、不完整的信息、无可预知的未来,这些都足以让人产生焦虑。焦虑也绝对不是中产阶级的标签和专利,说到底,谁活着都不容易。

在过去几十年,认知科学和计算科学通过充分研究,证明通过计算机科学的视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心灵的本质、理性的意义,以及人类孜孜不倦探索的话题——如何生活?

谈婚论嫁是人生大事。不少人为此操了心,断了魂。在感性背后,它和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一样,都有背后的逻辑。

总之,在数学层面,没有无解的难题。

让我们试着用“百分之37定律”来诠释恋爱这件事。从概率的角度,求婚者都是随机到达,因此你无法预知他和那些未来将至的人孰高孰低。这真的是我这辈子能碰上的最好的?我还会有明天吗?要么不讲究,要么不将就。记住了,那些被拒绝的勇士们,只能是别人的菜了,想吃回头草——做梦吧(当然,薛之谦、高鑫磊除外……)

和世间万物一样,凡事没有绝对。运用“百分之37定律”,虽然不能保证让你碰上这辈子能碰上的最好的(占星术也做不到),但是能大大增强你找到心仪老公的概率。

我们很难预估一辈子谈几次恋爱,包括区分哪些是合格的婚姻对象,哪些只是一时的逢场作戏。如果你一次见完所有的人,那么按自己的标准选出最心仪的人就不是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不是真人秀,你和你的白马王子总是会在某个时间、地点不期而遇。

在数学世界里,一切必须从假设开始。因此我们的假设范围包括:

 1. 候选人按随机顺序依次到达。 

 2. 我们只能依据候选人到达时排出相对等级,我们无法排出绝对等级。

 3. 一旦某位候选人被拒绝,他将一去不复返。

 4. 总候选人数为已知。

“百分之37定律”操作法则:拒绝前百分之37的人选,然后随时准备作出选择——前提是比以前的任何一个都好。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有瑕疵。比如说,你的初恋其实是你一生中的最佳机遇,但是遵循“百分之37定律”,你不仅和他此生无缘,还会因为“起点”太高,而从此不愿将就,孤老终生。

还有一个更贴近现实的例子。对大多数来说,因为早期起点较低,大多接触的是尚在奋斗中的人们。根据“百分之37定律”,在拒绝了前37%人选之后,下一个似乎条件稍好,但还是没达到理想水准。而此时的你已经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阶层飞跃。这时候,你是嫁还是不嫁?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最后锁定的TA将在中间的某个点等着我们。你可能会说,我要约会足够的人,才知道水深水浅。但是,你又怕在瞻前顾后中失去人生的最佳选择。

假设一生中只有一位追求者,那么你别无选择。从概率的角度,如果你选择了那个人,你的赢面是100%。

假设追求者增加至两位,那么,无论你选择第一或第二位,你选择最佳伴侣的概率都是50%。

为了解释清楚,我们以三位求婚者为例,每位以【1】 【2】 【3】标注,【1】代表最好,【3】代表最差。让我们试图通过图表的方式解析“百分之37定律”。和任何数学推理一样,我们都要设定假设。在这个场景下,我们以上的假设依然成立。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我特意请教了四季教育研究院:

“首先,‘百分之37定律’在数学上被称之为秘书问题(secretary problem)或婚姻问题(marriage problem)。它的算法很简单,不难解决,但解决方案很有趣,甚至有点令人吃惊。更重要的是,百分之37定律非常好地应用于统计决策领域,帮助我们在感性思考的同时,多一些理性分析的能力。”

首先,当数据样本为3个人时,就意味着有6种组合方式 (3 x 2 x 1=6)。以下第一至第三种方式,均属于随机选择法;找到最佳伴侣的概率均为33.33% (2/6)。

以三个求婚者为例,如果在三人中随意选择,那么机率为33.33%。运用“百分之37定律”后,找到最佳伴侣的概率则增加至50%。

 如果选择第一位作为结婚对象,在6组组合中,你能碰到最佳配偶的次数最多为两次:

 如果选择第二位作为结婚对象,你能碰到最佳配偶的胜算为两次:

 如果选择第三位作为结婚对象,你能碰到最佳配偶的胜算为两次:

但是, 如果运用“百分之37定律”,你的胜算为三次,找到最佳伴侣的几率将提高至50%。 正确的策略是拒绝第一个人,并接受后来比第一个优秀的人,如果没有碰到这种人,你有两种选择:认命并接受最后一个或和自己的猫狗共度余年。

 通过计算机10000模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最大概率逐步趋近37%。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除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还要时刻担心被机器人取代。其实早在五、六十年前,“爱情大师”梅里尔•弗勒德就为我们今天所遇到的问题作了如下解答:

“我坚信人类最重要的本质是他/她的社会性。机器将人类从许多智能性的活动中解放出来,这使得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和动力,去学习如何共同相处。”

有人会说,我生活如麻,千丝万缕,怎么可能通过这种理性的数值分析来解决问题?诚然,大多数的文学著作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爱情多数是感性的东西,是激情过后,是否愿意为爱走出舒适区,是否具有奉献精神,是否具有同理和悲悯之心。但是,如果能更好地运用数学这一透过心灵,察觉物质想象的表达方法,当这种思维成为惯性时,我们驾驭生活的能力也就大大增强了。

至少下一次,当你被三姑六婆催婚时,可以理直气壮地解释,从概率的角度,我的真命天子还未出现。

那个当年一起看电影的TA后来变成了老公、孩子父亲。当时那个懵懂的我,并不谙熟“百分之37定律”,更没理性到通过数学方式择偶。如今,退了的是发际线,添了的是浓情。不管是不是数学家眼里的optimal stopping point(最优止点),从不需要查对方手机,却始终妥妥地占据着彼此。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不要总是考虑所有的选择,不要每次都试图寻找最好的结果。轻装上阵……等待……相信直觉。原谅,但不要忘记,做最真实的自己。

作者为美国家族传承从业人士。秦朔朋友圈专栏作者。

作品链接:

庞氏骗局:你要警惕那些自恋和迷人的人

富豪家族最害怕什么样的女婿?

女富豪的痛点:当她比他有钱

美式精英教育为何让你迷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