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对决:首席们吵破了嘴,新周期真的来了吗?

史诗级对决:首席们吵破了嘴,新周期真的来了吗?
2017年08月03日 17:35 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综编:张卫宁。更多精彩资讯请登录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2017年宏观策略的多空对决注定是教科书级的。

年初,以“新周期”为代表的经济多头与以“繁荣的顶点”和“可怕的时滞”为代表的经济空头,展开了史诗般的对决。

任泽平以“新周期”的名义向经济空头喊话;而姜超、李迅雷等回以“别高兴太早!中国经济从来都没有新周期!”

在观看这场史诗级对决前,先来普及什么是“新周期”:

“新周期”一般指的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趋势性的复苏。

1

经济多头:欢迎来到新周期的世界!

经济多头认为,中国经济新周期已经来临。任泽平、王汉锋、邓海清等力挺“周期复苏”,并喊话经济空头:

任泽平:新周期正在聚集能量

作为新周期的“死多头”,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多次重申:我们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

新周期的核心是从产能过剩到供给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强者恒强,行业龙头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新5%比旧8%好。

需求有韧性、供给出清、新增产能受约束,企业利润持续改善,消费金融周期等行业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为新周期酝酿能量。

微观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做宏观研究不能继续视而不见、闭门造车!周期是宿命,新周期是新的宿命。

新周期正在被历史检验,越来越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和广为流传的主螺旋。

王汉锋:中国有望迈向新周期起点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与2003年有些类似,中国有望在2010-2015年长周期调整后迈向新周期的起点。

原因包括:2010年-2015年中国经济状况与1997-2001年间情况类似,经济在两个阶段都经历了持续低迷和调整; 通缩结束,通胀开始回升,企业盈利开始改善; 外围市场呈现协同复苏;中长期改革措施逐步出台。

邓海清:“新周期归来”得到充分验证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在今年的3、4月多次提到,新周期已经持续得到验证,中国经济运行良好,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

地产严调控、金融严监管背景下,GDP增速反而超预期回升,再次验证经济L型拐点已过,经济的内在动力已经充沛,反映经济“新周期”归来;

产业升级成内在动力,工业企业投资持续回暖,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经济内在动力的不断自我循环,最终带动中国经济“新周期”归来;

消费增速大超预期,经济好转可能已经传导至消费,这显示“新周期归来”的最后一环已经完成。

2

经济空头:新周期迟早要幻灭

这场“新周期”的论战,经济多头振振有词,空头们也毫不示弱。

经济空头们以“繁荣的定点”和“可怕的时滞”为代表,姜超、李迅雷、刘煜辉、徐寒飞等经济学家并不认同新周期已来。

姜超:不具备持续回升的动力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提出了“繁荣的顶点”一说:经济还在繁荣,只是在顶点这么一个位置,过去我们在那么多市场,债市、股市、房地产等,有那么多超额收益,这时候应该小心一点了。

今年二季度以来经济稳定超预期并非是靠需求拉动的新周期,因为从各项需求看都不具备持续回升的动力:

上半年出口增速超预期,但7月以来欧美经济先行指标走弱;

上半年地产投资超预期,但一线城市房价和地产成交全面萎缩,三四线房地产的疯狂难以持续;

上半年耐用消费超预期,但主要归功于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和地产销量超预期对相关消费的拉动;

最后从库存周期看,6月的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已经从高位连续两月下滑,意味着库存周期已至尾声。

李迅雷:市场尚未出清,不要奢望新周期

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提出了“可怕的时滞”:由于经济活动存在上下游之间、内外部之间的传导过程,故出现“时滞”现象。对于此轮周期性行业的回暖,不少人认为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崛起,那为何不是经济下行这一中长周期中的短暂反弹呢?

目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处于下行阶段且尚未见底,很难相信新一轮经济周期会启动;当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市场没有出清的时候,更不要奢望新周期了。

钱多人傻时代的结束已经为期不远了,只是资产价格高估值的思维定势暂时还将存在,但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放弃幻想了。

刘煜辉:新周期迟早要幻灭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新周期迟早要幻灭:

年初的时候,研究界和业界对经济的判断存在非常大的分歧。在我看来中国就是一个高度信贷依赖型的经济体,如果把它看作一个机器的话,这个机器的标号和技术参数短期之内改变不了的,经济增长、货币量和杠杆率,这三个东西是绑在一起的,必须投放6个单位的货币信用才能够产生1个单位GDP的增长。现在信用要收缩,6个单位达不到,当然,也就不会有1个单位的产出了。

这一轮主要的大宗商品(黑色链、橡胶、塑料、PTA、化工品),相较今年的所创造的高点都下跌了近30%,技术性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熊市状态,反映的就是通过货币信用投放支撑价格上涨的效应基本上已经消失,所谓传统经济燃起的新周期迟早要幻灭。

徐寒飞:智慧和胆能带不来“新周期”

招商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认为,随着2016年PPI见底回升,创业板的“神话”逐渐破灭,相对跌幅巨大,这意味着上一轮寻找“新周期”的努力几近失败。

2012年之前的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对外贸易,2016年之后,经济增长再次回到依靠工业生产来拉动,显然这不是“新周期”,只是“旧周期”复辟而已。

期货和股票可以由“智慧和胆能”来推高,但是实体经济增长有自身的规律,用当前资产价格的波动来反推“新周期”犯错的机会很大。

3

为什么会有周期之争?

看到了相同的数据,却感受到了不同的周期,我们到底处于周期的什么位置?

天风证券宏观团队宋雪涛认为,我们处在长周期(金融周期)的赶顶期,中周期(产业周期)的底部回升滞后期,短周期(商业周期)的顶部回落滞后期。

他还提到,判断我们到底处于“周期”的什么位置本身就不容易,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周期虽然是客观的,但不是自然规律,也不是宿命。市场结构、政策制度、技术进步,里面哪个因素改变了,周期都有可能改变。

其次,“新周期”是一个新造词,理论的空白使得这个词缺乏统一定义,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最后,虽然周期是客观的,但市场参与者对周期的感受是主观的。

因此,在谈论周期时,应该先统一好定义和假设前提,然后再看:到底是经济结构变了,还是我们感受到的时滞不同。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

新媒体总监 位宇祥

华尔街见闻官方微信(ID:wallstreetcn)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见闻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