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什么人最赚钱?马云马化腾是这么说的

未来什么人最赚钱?马云马化腾是这么说的
2017年12月11日 21:45 理财中国

最近,商界大佬们都忙着在广州2017财富全球论坛上露脸。作为大佬中的大佬,马云和马化腾自然没有缺席。

有意思的是,一向面和心不和的“二马”,在演讲中居然都提到同一个词,这可算是非常少见了。

从侧面也说明,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上,“二马”是有共识的,既然最重量级的大佬都能打成共识,自然这个词就非常值钱了。

这个词是什么呢?在同一天上午,马云说阿里巴巴是一家“赋能”公司,不是电商公司。

当天下午,马化腾忍不住也说:“我知道马云也讲赋能,我趁机讲一下不同。”虽然是不同,但同样是在讲“赋能”。

一天之内,两个互联网大佬都在讲“赋能”,都说自己的公司是赋能公司,到底他们口中的“赋能”是什么呢?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赋能”二字又意味着什么呢?

什么叫赋能

“赋能”一词,其实并不是“二马”首创,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赋能授权运动,是美国现代管理学理论家玛丽•帕克•弗莱特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最早火起来是因为阿里巴巴的执行副总裁曾鸣,他在《重新定义公司》的序言中提到这么一句话:

“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那究竟什么是赋能呢?

简单来说,赋能是指企业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全面放开权力,只要你敢主动去想,就给你额外的权力去尝试,最大限度发挥你的才能,然后得到你应该得到的。

举个例子,在电视剧《乔家大院》里面,乔家的复字号商铺名声响当当,其他同行都想方设法砸钱挖人,随后复字号大量员工离职。

其中,一个特别能干的员工叫马苟,复字号有八成的工作都是他做的,但是他也不想干了。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乔东家是怎么应对的呢?

在彻夜探讨和研究后,乔东家决定改变店规,把原本只有掌柜可以享受分红股,普及到所有员工。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员工持股,分享老板的权力。

要知道在那样的年代,这可是不得了的一件事,长工变老板,能不激动吗?

结果,不仅马苟自愿留下,还有其他同行的能人都跑来投奔复字号,复字号业绩也比以前更好了。

乔东家的做法,在方式上叫做股权激励,在理论上说,就是一种赋能模式。

总结起来,你可以理解为赋能的方式就是放权,赋能的目的就是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那么,赋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下面两个故事,或许可以帮助你明白如何使用赋能。

聪明的领导会放权

我叫大木,在一家企业里面当项目经理。

一直以来,项目运行模式就是各司其职,哪个部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流程大致就是市场人员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把具体需求告诉做策划人员,策划人员设计方案,方案出来后交给执行人员,去做推广工作。

流程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每一次做出来的策划,客户都不满意,也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我想了两个办法想改变这个局面,一个是狠抓流程追责到人,另一个就是建立奖励机制,干得好就涨工资。

但是,我发现这样的举措并没有改善工作效果,反而有些员工情绪更大。

后来我找了几个有想法的员工聊了很久后,做出一个大胆的改变。

让员工的工作不再仅限于自己的部门,无论是启动某个新的想法,还是跨部门合作,我都予以一定的支持。

还告诉他们,项目中的所有流程谁都可以参与决策。

而且谁主导的流程,资源和人力都由他来分配,成果也是他的,不算是领导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员工其实很有能力的,而且有些能力一直用错地方。

真的别说,经常执行方案的人,策划活动的思路一点都不比专门做策划的人差。

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角色变了,从一个事事亲为的人,变得更像一个管理者。

现在我只需要把项目贴出来,让大家群策群力就可以了。

我更多的工作是引导员工怎么在流程中做得更好,培养他们的能力,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

当然了,年轻人很有想法,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如今公司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对企业的管理者说:真正出色的管理者并不是把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中,也不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而是应该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力,让员工更有存在感和成就感,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聪明的员工会争权

我叫小马,是上面这家企业的一名活动策划,毕业后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年。

每天都很忙,但是感觉忙的都是毫无意义,一直重复又看不到尽头的工作,有时候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大学刚毕业时候的那一腔热血,现在差不多只剩下一潭死水了。

最近经理说要改革,心里很紧张,害怕自己不能适应。

实际执行下来后,发现对自己的影响很小,还是每天重复混日子。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我好像被其他人越抛越远了。同一部门的小林,干得风生水起,我开始害怕我会被淘汰。

于是,我偷偷观察起小林平时的工作。

我发现他其实和我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他比我多了一样东西,就是我不见了的一腔热血。

每次群策群力的时候,他都很务实,提出的都是他最擅长方面的流程想法,得到认可后,就会把想法变成一个详细的方案。

然后和项目负责人商量后,再去找到其他需要配合的部门商量,最后把方案执行下去。

而且很多空闲的时候,他都在不断学习和了解整个公司的所有东西,这让他在做方案时更加得心应手。

虽然我也常常嘲笑他,一个小员工操什么领导的心,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做的策划方案越来越出彩了。

在小林的带动下,我发现公司慢慢有了一些变化,不少人工作越来越有主动性,并且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不像以前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今天老板说,小林今年表现很出色,不仅会奖励他丰厚的年终奖,而且年后就会给他升职。

听完老板的话,我感觉自己更失败了,好像别人都在前进,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也不知道明年公司会不会开除我呢?

做一个善于赋能的人

看了上面两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是不是很多人的工作状态也和小马一样呢?如果是的话,你就危险了。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讨论很火:花40万进银行月薪3000值得吗?有人说值得,因为银行的工作很稳定。是真的很稳定吗?

在银行这样类似国企的机构里面,如果你只是一个柜员这样的螺丝钉,你做的工作其实非常局限,而且也没有发挥主动性的空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只不过是重复流程而没有成长。一旦银行裁员,你就失去了饭碗,其他企业会要一个只会做柜员的员工吗?

其实,那些大企业也是一样。34岁的华为男要失业,由于以前只是负责某一环节的工作,对其他流程并不精通,从大企业出来很难再找到同等薪水的工作岗位。

为什么呢?一样是因为在原来的岗位上只是一个螺丝钉,工作技能非常单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大企业能养你,别的企业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

问题是,大企业也会革新,就像马云和马化腾都提出了“赋能”一样,未来的企业组织一定会改变,以前那种“一个萝卜一个坑”岗位会越来越少,复合型能力的岗位会越来越多。

对于职场上的你来说,这就是未来变化的趋势,能不能成为一个主动拥抱“赋能”的人很重要。

那么,怎么让自己主动赋能呢?

首先,当然要去一个愿意赋能的企业,如果企业的管理很僵化,一天到晚都不准提意见不许发牢骚,这种企业迟早完蛋,你就不要去了。

找到一个愿意赋能的企业之后,你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你不是为企业打工而是自己打工的,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合伙人,你的工作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最后,更重要的是自己主动去争权。

这里的争权不是说要勾心斗角玩办公室政治,而是懂得如何利用公司的资源,懂得如何与其他部门协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权限来推动完成工作。

总之,善于自我赋能,将是今后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多大程度上将决定你和别人的差距,这个差距决定了你人生和财富所能达到的高度。

    延伸阅读:

赚钱,你需要了解它的本质

1、赚钱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在理解这点之前,我们要先理清下先后顺序——我们的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实际上,我们的钱是通过价值交换获得的。

所以你不要每天挖空心思想着怎么去赚钱,而是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价值?

有句话说的好:当你不断追求卓越的时候,成功一定会追赶你的脚步。

同理,当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到提升自我价值上的时候,钱就会自然而然飞进你的口袋,甚至有时候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它自己就这么来了。

在中国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一般四五十岁的人都不会穷到哪里去。即便是个普通人,家里有两三套房子,一两台车都是很正常的。

刨去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你在一个行业或者某个专业领域不辞辛苦耕耘十年,掌握了一定人脉或练就一身本领,那你就很容易用十年积累的价值去交换财富。

很多商家抱怨说消费者不买我的东西,不买你的东西就对了,因为你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又反问,我的产品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呀。你要明白的是,产品只是价值链里的一个环节,并非全部。甚至,产品是没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才有价值。

你能提出解决方案,你才有付出价值并获得财富的可能。

赚钱不是过程,而是当你做好一件事以后顺带的结果。

怎么赚更多钱?

有个段子很流行,说一个人在公司干了10年,他每天用同样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

一天,他愤愤不平地要求老板给他加薪。他对老板说:“毕竟,我已经有了10年的经验。”

老板叹气:“你不是有10年经验,你是一个经验用了10年。”

所以,无论你想赚钱,还是想赚更多钱,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如何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呢?

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只能尽最大努力掌控现在,无论哪个领域,每天进步一点点即可。比如昨天我不知道1+1=2,但是今天我知道了,这就是进步。昨天我不知道饭后不能马上剧烈运动,今天我知道了,这也是进步。

任何你今天知道的小知识点都有可能改变你的明天,但是如果原地踏步,你就会始终在同一个圆里转圈圈。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我每天都要比昨天知道多一点呢?

答案是,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好奇。

看到这里,我们得到一个意外的结论,正常人能赚到钱的原因竟然是“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好奇”,而非其他。

如果能做到永远18岁,永远热泪盈眶,你就离赚钱不远了。

是不是很意外?我也很意外,但事实就是这样。

为什么有些人不努力也能赚很多钱?

任何事都有例外,赚钱也是。

每个时代都有红利,75后遇上房地产,85后遇上互联网,当你撞上这些时代大机遇,你基本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赚到钱。

十年前房子一两千一平,即便你刚走出社会一个月工资也能买好几平。

在不用交首付拎包入住的情况下,你稀里糊涂买了两套,十年后莫名其妙变成了百万富翁,这种例子太多了,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你又不能把生活重点放到满世界找“红利”这件事上,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

或许我们这代人狂干十年连厕所都买不起,但或许下个红利就出现在明天早晨。

你唯一要做的是,在明早到来前做好准备。

  为什么我们如此迫切的想赚钱?

既然我们知道钱没那么好赚,那为什么我们依然如此执着、迫切的想赚钱呢?

当然是媒体的功劳,要知道“十年赚一百万”基本没人看的,但是“一天赚一百万”就有点击率了。人类是从众的,当你每天能看到一万个创富故事,你就再也坐不住了。所以大部分中国人的人生目标被打磨成了一致性的四个字——我要赚钱!

不可否认,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每天都在诞生神话和传奇,但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波澜不惊的。遗憾的是,现在整个社会都沦为了媒体造神计划的牺牲品。

生活很矛盾,它一边教我们做事一定要有目的,一边又在告诫我们“越想赚钱就越赚不到钱”,所以很多人在赚钱这件事上做出了错误选择。那么现在你应该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钱是怎么滚起来的?

钱生钱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以管钱为中心,以攒钱为起点,以生钱为重点,以护钱为保障。

有些人总是迈不出理财的这一步,主要因为不知道多少钱可以开始理财,其实这还真的不在于钱多钱少。有一个简单的测算:一个月存下100元去理财,从20岁到60岁,能够获得的本息是60多万,但如果50岁才开始起存,10年也只有2万左右。

事实上,大多数人每个月能够用作理财的钱是远远多于100元的,告别学校、开始自立,就可以每个月拿出10%的工资做强制储蓄。要知道,钱生钱是一个长跑的过程,财富是时间的朋友,那么只要年轻时有了这个意识,就一定要开始着手计划理财。

没错,理财需要有计划,我们都知道拳王泰森的例子,坐拥4亿美元的家产,但又是无度挥霍、又是养老虎当宠物,结果没几年就坐吃山空到破产,还欠了国家税务局1000多万美元。

理财也不要去幻想一夜暴富,天上会落雨落雪、甚至偶尔还会掉个花盆,但一定不会掉馅饼。有句古话叫“财不进急门”,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很容易被骗局所吸引,要知道一年40%-50%的“完美”机会往往都不是真的。

一招鲜吃遍天,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恪守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赌不盲从,一生中做好一件投资就足够我们奔小康了。

来源:菜鸟理财、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