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100亿库存,一年内从亏损38亿做到盈利20亿

烧光100亿库存,一年内从亏损38亿做到盈利20亿
2017年05月23日 20:20 正和岛

这家很少宣传,更少做广告的企业能通过各个方面输出其鲜明的品牌形象:它的店铺装修是冷淡风,商品设计是禁欲系,就连商品的价格尾数都设定在00日元、000日元这样的数字,营造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

这就是诞生于1980年的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一直都不乏模仿者。“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没有特征的东西,越不容易被模仿。”前任社长松井忠三如此解释,这样就只能靠商品本身的质量、功能来战胜对手。无印良品的产品胜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

作  者|梁宵    

编  辑|徐昙    

来  源 |《中国企业家》

2001年,松井忠三成为良品计画(MUJI无印良品)的第三任社长,这并不算是一个令人愉悦的“升迁”,松井忠三接手时,无印良品实际上是个烂摊子。

在《解密无印良品》一书中,松井忠三对当时的状况有着如下的分析:企业内部弥漫着骄傲自大情绪;高速发展的大企业病;急功近利导致的短期决策;品牌效应的弱化;战略失误;社长交接前没有建立一定的机制与企业文化,外部则是优衣库和大创等竞争对手的崛起——内外交困之中,无印良品如何触底反弹?

“你看我可能外表温和,但我在入职无印良品的时候做过性格测试,显示我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做事就要做到底,二是,如果定下了目标的实现期限,那么就一定会按时完成。”松井忠三说。

正是这两点,给无印良品注入了复苏的希望。

01

一本指南引发的变革

“现场管理”一直是无印良品的传统,一位无印良品中国区总部的员工说,新入职的总部员工都需要经过店铺实习,视职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可能是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等。

道理很简单,但是随着企业越来越大,高层距离“现场”则会越来越疏远。松井忠三初任无印良品社长后,首先是和时任公司常务的金井政明(无印良品现任会长)走遍了日本107家直营店铺,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当时已经是1月份,应季的春装都已经上架了,但是店内却还摆放着很多一年前、甚至三年前的服装,正在以两三折的价格清仓甩卖。

无印良品的那轮危机正是发端于服装业务,三年中,服装部的部长就换了五任。在新潟县的物流中心,无印良品的库存堆积如山,松井忠三当着很多店铺负责人的面把当时价值38亿日元、销售价格近100亿日元的库存商品全部付之一炬。

半年之后,同样的情形再次上演:库存积压,全部烧毁。在松井忠三看来,如果不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企业的危机感传递给员工,那么改革是无从谈起的。对于当时的无印良品来说,可以关店,可以打折促销,但这些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止血,但不能解决长期问题。

“能够迅速解决‘眼前问题’的方式,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那么今后依旧会重复同样的失败。”松井忠三说。

在无印良品生产过剩的表面病症中,松井忠三认为罪魁祸首正是商品生产内容和生产过程的失察,解决的办法就是店铺管理实现可视化。

诞生于1980年的无印良品,是当时赛松集团的会长堤清二和包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在内的7名设计师“密谋”的产物,堤清二是一名很有魄力的领导者,曾将昔日三流百货——西友百货发展成全日本销量最大的百货集团,他所主导下的企业强调文化和感性,强调经验主义——这些成为无印良品的先天基因。脱胎于“感觉”的无印良品,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缺陷。

如今,很多企业都在强化“现场管理”,但这种方式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在松井忠三看来,“大企业要靠标准化和制度化,而不能靠纯粹的经验主义。如果‘服务差’的状况延续的话,有可能未来会产生更大的问题。”

实际上,松井忠三对无印良品的店铺改革就是要消除“服务差”,比如说要求店铺保持整齐,那么会有无数种做法,但是如果把整齐的定义限定在“正面朝上(有吊牌的一面朝向上面)、商品的方向(杯子一类的把手要朝向一致)、缝隙和间隔等要呈一条直线”,同时还附有图片辅助说明的话,那么就形成了无印良品的统一风格——松井忠三希望能够创建这样的一部指南,也就是后来他们称之为的MUJIGRAM。

MUJIGRAM的所有改善建议都来自于现场员工。每一周,店铺所有员工的意见都会提交给店长,经区域合并筛选后提交业务改善委员会——由人事部、销售部、宣传部、商品部、财务部、物流系统部的部长、总监级别的管理层构成,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山本直幸为总负责人,他们会集体讨论建议采用与否,原因如何,一经确定,那么会要求相关部门在限定时间内将建议补录或制作到中国区的MUJIGRAM中。

如今,这部助力无印良品业绩反转的MUJIGRAM已经成了鸿篇巨著,日本版的共有13册、2000多页,中国版的MUJIGRAM现在已经增加到大概1500页了。

02

超常忍耐力的松井忠三

“之前是店长用自己的方式培育新人,店长走了,店铺经验也归零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视化的标准的话,谁都可以做店长,谁做店长都可以做得同样好。”松井忠三想得不错,但是这个提议从一开始就遭遇了强烈的抵制。

据说,当时无印良品的7个经营部长集体反对,他们甚至觉得“松井是不是疯了?”、“脑子有毛病了?”、“难道要制造机器人?”

“他是一个有什么问题都自己扛的人,那个时候压力肯定很大,我能感受得出,就陪他去外面喝点小酒什么的,放松一下。”松井珠江那个时候担任西友集团人事部部长,她深知要用统一标准代之以上下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谈何容易,但她也知道,松井忠三是一个“绝不回头的人”。

出生于1949年的松井忠三,曾在上世纪60年代参加过日本的激进学生运动,为了捍卫他的理念,他抵抗到最后一刻,在拘留所整整呆够三个礼拜才出来。

与年轻时的任性莽撞相比,作为社长的松井更加讲究“斗争”技巧。他把这个称之为“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把反对者拉到自己的阵营。怎么做呢?他当时退而求其次,任命7个部长负责制作不同章节的指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慢慢习惯这样的工作方式,最后过渡到慢慢认同了松井忠三的想法。

“我当时决定要忍三年,因为三年之后,100个店长当中将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根据指南培育出来的,这样就不能再走回头路了。”松井忠三说依靠权力的强推并不能让组织产生变革,真正要实现效果还要“忍辱负重”。

相比于那些半途而废的改革者,正是超常的耐力让松井忠三得以收获了最终的改革成果。2002年,在他任职的第二年,无印良品扭亏为盈。

03

难以模仿的“简单”

无印良品似乎过于保守了,全球的店铺数还不到1000家。不过,松井忠三认为,无印良品一直都不乏模仿者,目前看来都还构不成威胁。

1980年,正是消费主义在日本大行其道之际,与此同时,社会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则与日俱增,这也催生出了一种相对克制的消费观念,堤清二当时提出“无品牌化”的理念,即只保留产品功能和实用性,“减去”那些冗余的“标签”,比如品牌、设计师名,借此来降低成本,实现“有理由的便宜”——“无印良品”的名字由此而来,而MUJI对应的正是日语里面“无印”的发音。

“极端而言,只要把标牌撕掉之后,就不知道是谁设计的产品,也不知道是哪家的产品。”松井忠三说。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没有特征的东西,越不容易被模仿。”松井忠三的理由是,这样就只能靠商品本身的质量、功能来战胜对手。无印良品的产品胜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

松井忠三出生于日本静冈,那是一个有山有海,也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故土馈赠给松井忠三一种简单的生活观,他自始至终都喜欢原汁原味的东西,松井珠江说他们正在装修的家里全部都是木制材料,松井会用一块切割下来的木板直接当桌子用。

在无印良品的身上悟求到灵感的不止步步高一家,做手机的小米想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做餐饮的吉野家也开出了装修风格类同无印良品的店铺。不过在陈春花看来,“想成为无印良品般的企业并不难,难的是企业是否很清晰自己的价值主张、顾客的价值需求?是否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可以转化为产品和商业模式?”陈春花说,“不过如果做到了,这家企业也就不是无印良品化,而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这也就意味着,表面上“临摹”无印良品的风格简单,真正难的在于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理念,并能够明确地执行。

04

品牌才拥有更加普遍性的力量

在无印良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组织,叫做外部咨询委员会,这是在企业成立之初就设立的,目的是进行“理念检查”,目前委员会的成员包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无印良品的创始人之一小池一子等,他们独立于无印良品的管理架构之外,对不管是商品、海报,或者店铺装修的风格等做出判断,使之不会偏离品牌理念。

因此,这家很少宣传,更少做广告的企业能通过各个方面输出其鲜明的品牌形象:它的店铺装修是冷淡风,商品设计是禁欲系,就连商品的价格尾数都设定在00日元、000日元这样的数字,营造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

无印良品并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投其所好,依然只推出了黑、白、棕的基本色。很多人质疑这样不利于当地的市场开拓,但松井忠三却认为“这恰恰体现了无印良品的独特性”。

“如果要迎合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颜色,那么在实体店铺陈列,就需要更多卖场的投入,货架的投入;量的增多也会产生库存负担,考虑到这些成本,那么商品定价就会提高了——这并不符合无印良品有限资源、有限成本的理念。”山本直幸说,所以MUJI会限定在基本色,对于那些想要鲜艳色彩的消费者,欧美潮牌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外界习惯把无印良品和诸如H&M、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相提并论,但对于无印良品来说,这些品牌并非直接的竞争者,因为他们的产品理念全然不同,与紧跟潮流的快时尚相比,无印良品对流行则抱有足够的警惕和克制。

原因或许可以追溯到它“误入歧途”的那段历史,在无印良品当年业绩萎缩、服装部门接连换人的时候,负责商品开发的人盲目把一些客户提出的“颜色单调,应该制作色彩更加鲜艳的衣服”当成救命稻草,推出了更多色彩的服装。或许是出于新鲜感,这些服装最初反响不错,但却好景不长,甚至还造成了很多老顾客的流失,因为他们觉得追求“流行”的无印良品“变得有些肤浅”。

“只顾着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品牌的哲学和概念,就因小失大了。就算营业额能够恢复,品牌形象要是破坏就难以复原了。”松井忠三说,因此无印良品的策略不是扩大目标,而是限定目标。

无印良品之前做过测算,每10人中大概有1人认同它的产品理念和愿景,那么无印的商业模式就是,围绕这个人开发出能够满足其不同需求的多样化产品,而不会像其他品牌那样用尽办法争抢其余9个人。

“我们始终会问一个问题:这样做的话,真正能给人们更好的生活吗?”山本直幸说道,这永远是MUJI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在松井忠三看来,无论什么行业,都会在时代发展中迎来自身商业模式不再适用的时刻,但品牌却拥有更加普遍性的力量,能够承受商业模式的变更。反言之,如果品牌失守,那么任何的商业模型也会就此坍塌。

05

领导者要善于调动和发挥组织的力量

2015年5月正式卸任无印良品的会长之后,松井忠三开启了每年超过200场的讲演模式。

“我现在比当会长的时候还要忙。”松井忠三说。采访之初,他递过两张名片,一张简如白纸,是他与夫人新成立公司的名片;另一张则是无印良品标志性的再生纸名片,上面写着良品计画名誉顾问。

他与无印良品的关系如今也仅止于此。辞任会长之后,松井忠三只去过一次公司,因为要就员工持股计划接受说明,但他在受理台办完事就马上离开了,并没有进到公司里面。“我觉得,卸任之后,一定要干干净净、彻底离开公司。”这也是他在无印良品改革的初衷,就是不希望一个领导者在岗位上留下太多的个人印记。

“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领导的角色也会不同。”松井忠三说,在企业初创阶段,需要的是领导魅力,再往下发展需要具有领导力的人带领组织一起前进,到第三个阶段需要的则是群策群力。

无印良品初出茅庐的时候,第一任社长木内正夫扮演了创始人的角色,他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始终坚持一线,并且说一不二。据说他带领的团队对其言听计从,如果木内说那就是“酒”,即便是“水”,成员也会同意是“酒”,在创业初期,一个精英加一群“傻瓜”的搭配并不鲜见,这种“盲从”也会生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在20世纪的整个80年代,无印良品实现了逐年两位数的增长,并在1989年脱离了西友集团的直接管理,开始独立运营。

“领导带着大家走,决策正确了还好,但是决策不对,企业就彻底崩盘了。所以不能仅依赖于个人直觉。”松井忠三说。

如果说MUJIGRAM消除了店铺经营对店长个人经验的依赖,那么内部的“业务规范书”则让无印良品关键岗位的知识都成为公共财富。彼时在西友集团,一般15年的时间才会培养一个成熟的财务主管,之后整个业务就与此人深度绑定在一起——这种固化是松井忠三所要极力打破的。

因此,无印良品内部有了管理层不间断的轮岗制度,销售部的调到财务部,财务部的调往商品部——“业务规范书”使每个到岗的人迅速上手新工作成为可能,这样做的直接效果是每一个管理者都会熟知各个条线的工作内容,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但更重要的影响是,每个部门不再成为所任高管个人意志的产物,更不是个人权力的据点。真正实现了“有组织、无派系”。

“因为公司要发展,接力棒是要传下去的。从我开始,现在无印良品已经到了第五任社长,我们都有一个共通的特征,就是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去调动和发挥组织的力量。”松井忠三说,领导者不再需要很强的领袖气质,而是要与下属目光持平,擅长交流。

在松井忠三看来,无印良品的未来挑战更多来自于内部。

“关键在于如何维持企业风气,因为未来什么都会变化,商品开发的方法、出店的方法,消费者和市场也会变,甚至制度和标准都会变,那么无印良品如何能超前于竞争对手的变化,或者超前于客人的变化?如果不能,或许又会陷入困境,这都有可能。”

“企业最容易放松警惕的并非业绩恶化的时候,而是增收增益的时期,如果此时公司高层开始松懈,骄纵和傲慢的大企业病就会瞬间蔓延开来。”松井忠三说。他曾在那样的一个险境下将无印良品拉出了泥潭,肯定不希望它再次重蹈覆辙。

— 往期热文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