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信贷背后的惊人秘密:中国三四线楼市崛起!?

天量信贷背后的惊人秘密:中国三四线楼市崛起!?
2017年02月19日 13:16 九哥财经

摘要:如果仔细分析央行1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你会发现一个关于房地产行业的秘密——三四线房地产销售火爆。

来源:华尔街见闻、每日经济新闻

天量信贷“隐藏”的秘密:中国三四线楼市崛起

来源:华尔街见闻 祁月

如果仔细分析央行1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你会发现一个关于房地产行业的秘密——三四线房地产销售火爆。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03万亿元,创一年新高,几乎是12月的两倍。其中,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6293亿,创历史最高,环比大增49%。这部分贷款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

如此高的增量,在中泰证券分析师罗文波看来,一方面源自于季节性因素:从过去几年的信贷数据来看,通常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都会较上一年12月环比有较大幅度增加,这是季节性现象:通常银行额度到年底会趋于紧张,一部分按揭贷款将腾挪到下一年初去发放。

另一方面,在各地出台限购限贷政策的基础上,去年四季度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按揭贷款发放亦有了指导,目前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发放速度要远慢于去年中下旬,使得一部分去年后半年购房的贷款发放有滞后的效应,这个效应或在一季度都会持续。

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三四线城市商品房销售超预期。“考虑到30个大城市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0%左右,这就意味着,三四线城市的贷款呈现大幅上升,对应着销售大幅上升,”华泰证券谢皓宇分析道。

对于年初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超预期的情况,中泰罗文波给出了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年初至今,二三线城市的商品房成交数据好于预期,尤其三线城市在二月份有超预期的大幅增长,很大部分需求溢出到非限购的二、三线城市,特别是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从限购城市辐射开的溢出性需求显著。

罗文波甚至认为,未来居民中长期贷款是否会继续超预期,取决于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成交是否会继续超预期。

从过去几年的历史数据来分析,罗文波表示:

地产小周期一般为2-3年左右,且初现拐点后整体向下,目前回调趋势显著,预计增速下行将持续两年左右。而三四线城市多是人口净流出的城市,这一波行情基本是溢出性需求,由上一波地产热销传导而至。我们认为不会持续太久,2月同比增长主要由于去年基数低的缘故,2017年房地产的成交同比下滑趋势还是会延续。

华泰证券谢皓宇则表示,看好三四线的趋势性上涨,三四线城市销售也必定超预期:

和2011年的三四线城市逻辑不同,那时的主要逻辑是一二线城市限购后的资金外流,然而立马出现逻辑证伪,原因在于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多和供地多。也不同于 2013 年的三四线城市逻辑,也即新型城镇化。这一次,我们认为是一二线城市人口饱和和房价梯度已经在 2016 年拉大之后的人口流动的中周期逻辑,持续期可能会在 3~5 年,呈现出一二线城市的低端产业人口外流,成为三四线城市具备购买力的新增需求。

央妈1月放贷2万亿!房奴们功不可没,伸手就是这个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

“每逢佳节发数据。”2月14日晚间,央行在情人节烛光晚餐上桌前发布了1月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相关数据。

此前多家市场机构预计1月新增信贷或将超越2016年同期的2.5万亿,但实际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2.03万亿元,低于大部分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变多,而居民房贷规模虽然依旧不小,占比则继续下降。

信贷数据为何会大幅低于预期?

表内转表外

在数据发布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几位银行信贷部门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发现,各地银行在年初信贷投放的额度和结构差异非常分化,显示当前实体经济回暖程度不均,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并未完全释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家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有回暖了,但本地的民企并没有什么积极扩张的劲头,融资意愿也不强,还是蛰伏期吧。”广东省一家国有大行分支机构人士表示。

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远多于短期,央行数据显示,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521亿元。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从贷款结构来看,PPP项目加速落地、以及政策性贷款投放推高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当月新增1.5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4%,为近两年的新高。

近期各省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密集出炉,数额从千亿到万亿不等,由于多数项目有政府信用背书,背负着巨大资产配置压力的银行自然要在年初就锁定目标,积极投放。

上述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分行年初的贷款增长主要靠零售,对公贷款主要是靠基建项目“抢破头”。

而在山东,情况则有所不同。一位股份行人士告诉记者,当地不少银行的信贷额度非常紧张,其所在支行今年以来几乎没有新增对公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是总行的额度管控。他表示,其所在支行的客户行业比较分散,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医疗药品批发、电器批发等,尽管企业的融资意愿还比较强,但是持续增长的不良贷款侵吞了银行的利润,也影响了新增信贷的额度。

“主要在引导客户做表内转表外的业务,表内没有规模了。”这位股份行人士表示,该行已经提出转型走轻资产、轻成本的道路,压缩表内业务。目前引导企业客户转表外的主要方向是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产品,虽然对客户来说资金成本并未因此而显著增加,但资金使用的便捷性有所下降,因此业务压力也不小。

该股份行人士的说法,也从央行最新公布的社会融资数据中得到了验证。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74万亿元,表外三项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增长了3136亿元、3175亿元和6131亿元,分别同比多增961亿元、2623亿元和4805亿元。

房贷占比回落

1月份,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6293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下降到31%,较上月下降了9.55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一占比已经接近合理水平。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创历史记录达6293亿元,表明房地产市场热度不减,不排除地产调控继续加码,也有可能部分城市优惠房贷利率取消前,居民突击购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不少,主要是前期住房成交对按揭贷款需求的延续。

北京地区一位大行的支行信贷经理表示,北京市对房地产的调控年后更加严格,二套房贷款年限不超过25年,首套房最低利率不能低于9折等等,未来房贷的额度会更加紧张。

货币政策中性限制放贷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MPA严格考核,2、3月新增贷款预计将有明显回落。

而在刘东亮看来,表内外融资大增虽有年初银行集中投放的因素,但均指向实体和居民需求强劲,有利于上半年经济延续企稳势头。不过面对融资高增长局面,又叠加年初通胀处于年内高位,央行货币政策显然有理由继续维持中性偏紧,未来可能会继续提高MLF和OMO利率,但操作利率的提高更多是指向金融去杠杆和防风险,对贷款利率影响有限,而实体经济也同样面临去杠杆压力,融资高增长与监管思路相悖,因此预计央行虽然不会轻易调整存贷款利率,但对信贷的指导不会放松。

温彬认为,结合近期发布的PMI、外贸、物价等数据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开始显现,内部需求趋于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信贷结构更加优化,预示着今年经济有望平稳开局,应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组合。

民生固收团队认为,1月信贷数据虽低于预期,但从结构看,企业中长期贷款与非标仍在上涨,补库存周期延续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在经济稳、金融数据强的背景下请勿低估央行金融去杠杆的决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