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800万资产却还是个穷人!惊动中国上千万人

坐拥800万资产却还是个穷人!惊动中国上千万人
2017年03月26日 17:44 九个头条网

来源:中金在线(ID:cnfol-com)综合地产八卦女(ID:dichanbaguanv)、周密金融(ID:tanko_zhou)

前几天发了个朋友圈:

那么问题来了,他算穷人还是算中产?

朋友圈的好友们纷纷吐槽,地产圈的牛人们也起了争执。

A:这叫鸡毛中产!

B:当然是中产!居住是刚需,买房不是。所以唯一房产为什么不能变现或者换?这就好像你银行存了1个亿,你不取,非要乞讨,算赤贫?哈哈

朋友圈嗖嗖的开始站队,感觉刀光血影:

穷人派:

(1)是穷人,但也只能庆幸他生在金窝窝里了,多少有能力的人都垂涎的金窝窝,可惜了。当然也不是说他的收入高低,或许个人创造的价值,这些已经很难打破了。

(2)穷人,绝对的穷人!这个住房资产,都运用不起来,不会钱生钱 ,只是赶了时代的机遇,仅此而已,我看来相当于“守财奴”!

(3)房子价格与他无关,收入高低才与她有关,他是穷人,只是时代让他成为伪中产。

(4)穷人,可自由支配的经济不能满足一个家庭的常规开支者,都是穷人。因为住房是基本生活保障(别墅豪宅除外),何况还只有一套。

(5)硬指标(财产)+软指标(教育程度、职业、消费需求、价值观),按网上释义,中产不仅是指财产的多少 。 我有一种感觉,一个城市的中产不仅指财产达到这个城市的中等水平,持续获得财产收入的能力和财产消耗的速度应该相当,坐吃山空型不算 中产!像王思聪这样的富二代,一辈子光吃不干没一点收入也掉不到中产。

(6)赤果果的穷人,现金流太差!这样的穷人北京很多。

中产派:

(1) 按这个逻辑,马云如果不爱花钱也是穷人了。

(2)不算是穷人吧!房子不拿去卖,到河北租个小房子住,把房子租出去这样可以吗?每个月租金都能上万吧?

(3)其实,还是算中产,有胆量跟头脑的话拿去抵押,贷钱做投资或救急还是可以的。

(4)是富人,只是固定资产比流动资金的比例太大。倘若郊区有套小的,那大的就随时可以变现了。

(5)穷富的本质是什么?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还有变卖房产的选择;但是对于真正的穷人,他走投无路了,也就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他还算个中产。

两面派:

(1)不卖房算有房的穷人,卖了房算是没房的中产。

(2)屌富,屌丝的收入,富人的不动产。

(3)穷富的差别是什么?是生活质量的话,他算穷人。是身家资产的话,他是中产。

(4)中产陷阱,穷人收入。

(5)一个正在中国城市化中失去未来的人·····

  地产八卦女说:

按北上深城市的收入来说,他算穷人,连平均收入水平都不到; 按资产来说,房子价值850万左右,又算不错的中产。(简单点:北京的穷人,全国的中产)

但是,属于唯一自住的房产,不可能售卖,卖了家人住哪儿?而且,以他以往日夜工作都没有挣到钱为孩子治病的情形来看,他如果卖了唯一的那套房子,很有可能就再也买不回来了。

中国的城市化太迅速,许多享受飞来红利的人,身价上是中产,行为和思想上还没跟上。

物质这么丰富的时代,思想还是那么贫瘠。

所以我的建议是,把房子卖了,且不说贷款,花750W到近郊投资两套房花30万换辆B级车跑专车,收入肯定不止3500。这样下来,手里还有几十万活动资金,有车也还方便。

他有路径成为富人,可以盘活资产,但是居然思维还停留在革命的年代。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则熟悉的天涯帖,说上海31岁每月月薪仅6000多元的未婚土著,准备把上海静安区36平米学区房卖了400万,准备去武汉买大房子,娶漂亮老婆,你怎么看?

公众号财上海是这样说的:自己爽了几个月,下一代彻底倒霉了。儿子成为纯屌丝,找不到像样的老婆了。女儿成为女屌丝,斤斤计较加名字。毁了三代人。靠谱的做法是,400万在上海外环线买个小两室,同样可以找个漂亮的外来妹。六千块的工作还保住了。就他这个屌丝样子,在大武汉,哪里找得到像样的工作?

具体怎么操作?如果我是36平米,月薪六千的静安区原住民屌丝。我卖掉老房400万,留出70万,330万作为首付,贷款700万/30年,买内环线漂亮公寓,月还2万多,现金还贷可以支撑几年,如果老婆和你一起节约,可以支撑四年。四年后,房价翻倍,净赚七八百万。这就是思维差异。上海人也有很多穷人,穷人都是有原因的。

如何正确的走好人生每一步?

三十岁之前,打工攒钱攒思路。无论对错,无所谓,就是攒经验。

三十岁后,找到自己的路子,拼死一博,最大杠杆,把一切押上去,毫不犹豫。

猜对了,你就是人上人,再押不押,看你的心有多大。博输了,带上小姨子连夜跑路吧。二十年后,再来一次。

不敢押的,一辈子都在底层。

我最担心的是,大批五十多岁的三四线成功人士,卖掉老家房子,给子女在京沪首付。这种人才和资金迅速向京沪聚焦的趋势,会造成严重的不可预测性,让人揪心。现在京沪半推半就,设个门槛,暂时阻碍流动,但不改变流向,时间长了,也无效。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准备:

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给自 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们曾经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客户。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

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 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你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 学习、进修、培训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个方面,就是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网、职业经理人网、业务员网等等,都是相关人才聚集的地方。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像那些最优秀的人看齐,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

我们去年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印刷专业的大专生,毕业之后去印刷厂做销售。或许在 有些人看来,这个专业、这个职位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职位,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影响力。他给自己定了 一个要求:每月都要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每个月必须要保证质量写一篇。

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树立了你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第二,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前面提过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要想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外来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心得是不一样的。你写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你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

  第二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

  除了那些对于技术十分热衷的人,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职位上的晋升必不可少。有些人会说我不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我只希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我就满足了。对于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很抱歉,这不是你能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你25岁的时候,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30岁的时候,也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但你到了35岁以上的时候,你如果还只想着做一名基础员工,那就不太现实了。我们前面提到过“35岁现象”。如果一个已经35岁的人,他的能力还只是局限在基础岗位上,那么,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没什么价值的(当然,落后的国企及事业单位除外)。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把职位晋升作为你职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我们的职业规划咨询经历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层危机”对于公司的发展多么多么重要这样比较宏观的话题,单纯从小处来说,你必须要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的下属的终身命运,是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管理者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是深恶痛绝。

  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得不说的是:当你们在抱怨求职者的不忠、素质低下时,你们是否考虑过建立一种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你们在抱怨人才短缺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如何去认真地培养人才?很多企业会说我们培养了,但留不住,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对于人才培养也就不那么热衷了。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你为什么留不住人?如果每个公司都不去培养人才,都想吃“现成的”,那么,最终的后果将是: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当你的成长因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碍的时候,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你某一天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下去。唯有如此,人才的培养才能进入正循环,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困难多多,但我希望有理想的人能够不断努力,慢慢改变这一切。

  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伴随其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并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够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寻找大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的成长,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因为 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在众多企业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忠诚就成为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当你慢慢变老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还是悔恨和懊恼的一生?

来源:中金在线(ID:cnfol-com)综合地产八卦女(ID:dichanbaguanv)、周密金融(ID:tanko_zhou)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