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机会稍纵即逝,90%的销售员这样做……

成交机会稍纵即逝,90%的销售员这样做……
2017年08月21日 18:35 商业洞察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商业洞察

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文/付遥。在IBM和戴尔有八年的实战销售经验,从2000开始为IBM、三星、惠普、华为、联想、泰康人寿等企业提供销售方法论的资讯和培训服务,著有百万级畅销书《输赢》以及《创业时代》、《猎天下》。

本文由商业洞察

战略合作伙伴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授权首发

购买风险和合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请回忆一下合同条款,大都和购买风险相关。比如到货时间,客户担心不能按时拿到产品,验收是对产品质量的担忧,安装和服务条款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有关。当我们开始处理客户风险的时候,就是谈判的开始,也是成交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我常常使用下面这些的话术,通过购买风险完成成交。

销售:您再看看,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还有顾虑吗?

客户:嗯,我很担心到货时间,我们时间非常紧张。

销售:我理解,这点的确特别重要,这样好不好,我承诺一个月到货,如果您担心,每延迟一天,我认罚万分之五,可以吗?

客户:好吧。

销售:您还有其他担心吗?

客户:暂时没有了。

销售:那我把这些内容落实到书面,发给您看看,好不好?

可以想象,客户得到的就是合同。由于购买风险体现在合同上,能打消客户顾虑,而落实在书面上就是自然而然地成交。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不主动完成这临门一脚,等着皮球自己进门,却贻误了战机。

2014年,我出版了小说《创业时代》,几家影视公司都有兴趣改编,我却有个顾虑,担心影视公司购买改编权之后却不开机。这种情况很常见,一部连续剧投资上亿元,远远超出购买改编权的价格。当我说出顾虑的时候,第一家影视公司表示:“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级主管部门很重视这类题材,您的顾虑大可不必,主管部门一定催着我们赶紧开机。”

我的顾虑并没有打消,因为《输赢》出版十年,多次转让改编权,却一直没有拍出来。我又向第二家影视公司提出顾虑,这家公司表示:“付老师,您的担心很有道理,磨剧本很耗时,剧本不过关,我们坚决不能开拍。但是我们真的喜欢这部小说,这样好不好?您给我们三年时间,如果不开机,您收回改编权,一分钱都不用退!”我心里满意,却举起两根手指说:“两年!”经过协商和谈判,大概确定了条件和改编时间。我第二天出差去南京,在火车上接到这家公司的电话:

影视公司:付老师,昨天谈的内容已经整理好了,发给您看看。

我:好,发我邮箱吧。

影视公司:您什么时候能看?

我:我在高铁上,大概五点下车,晚上到酒店看。

影视公司:您在火车上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发您微信吧?

我:好吧。

影视公司:(过了十分钟又打来电话)付老师,您收到了吗?

我:收到了,正在看。

影视公司:您有什么问题吗?一边看一边说。

我:哎,别急,咱们都谈好了,我不变了。

影视公司:都互联网时代了,唯快不破,您有不满的尽管说。

我:好吧,我觉得这几条有些问题。

影视公司:(边听边记录)我都记录下来标红了,我们商量

一下。

我:好,不急,你们慢慢商量。

影视公司:(过了一个小时又发来新的文件)按照您要求都改好了,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看着微信中的新版文件),应该没问题了。

影视公司:那我就寄出了。

我:别急,我再想想。

影视公司:您慢慢想,我先寄出,您有问题咱们再改。

三天之后,我返回北京办公室,协议已经摆在桌面,也真的没有什么可修改的了,只好签字寄出,达成协议。由此可见,打消客户顾虑,落实到书面就是自然而然地成交。

很多人就不知道这一点而错失良机,这就像耕作,播种、浇水、育苗、锄草,该做的都做了,就是不收割,简直是巨大的浪费。前期是过程,签合同收款才是结果,机会稍纵即逝。

抓紧时机,临门一脚

成交机会稍纵即逝,一旦客户与其他公司签约,就为时已晚,无法挽回。我接触过一些很棒的华为销售,他们在做大型订单的时候,做到了人盯人,白天晚上有人盯牢,24小时不失控,确保万无一失。拿破仑曾经说过,“弹尽粮绝,士兵伤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要坚持到底。因为敌人一样困难,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口气。”销售也是这样,成交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是较量意志的时刻。

一家3D打印公司的创始人向我讲过他创业的故事,他的客户是郑州日产,他们已经达成供货意向。马上就到中秋了,他想回家陪父母,于是请客户喝了一次酒,对方拍胸脯保证,所以他放心地回家过节去了。谁知道日本的竞争对手不放假,听说郑州日产正在和中国本地公司谈判,先做通日本总部工作,然后飞到郑州,从上面向下压,将订单截走。这位朋友过完国庆,来到郑州要签合同的时候,日本人拿着合同回国了。在这个节骨眼儿没有顶住,销售变成了悲剧!

做出购买决定的是决策者,我们一定要和决策者保持联络。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觉得自己已经赢了,结果竞争对手带着老板堵在客户决策者门口,问:“您还有什么要求,只要您提出来,我们一定满足。”结果这个订单被对手抢走,这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发誓再也不犯这种错误。

成交一靠心态、二靠方法,我们预估出客户的顾虑,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完成临门一脚,区分不同的购买风险,才能未雨绸缪。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价值竞争: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转型》一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