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书法的精神是自由,书法班灌输的是奴性思维

消逝|书法的精神是自由,书法班灌输的是奴性思维
2017年03月23日 12:50 财视传媒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或许是现代不少学者的共同感受。

历史学者陈远就是其中一员,他是体制外的历史研究者,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文化生态变迁、知识分子研究等题目,《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传》、《消逝的燕京》、《穿越美与不美》、《在不美的年代里》均是他的代表著作。

大概是因为从小被逼着练习书法,工作后的他仍是念念不忘,最后有幸师从黄永厚先生。 

生活在农村,但陈远的家教很严格,用四个字形容就是简单粗暴。从小他看着祖父常常在院子里支张小桌子,手拿毛笔不紧不慢地抄写《论语》。眼看自己要上小学了,父亲也想让他写手好字,便给他留了强制性任务,每天写满一张报纸,写不足就挨揍。之后每一天陈远写字的状态都是战战兢兢,毫无兴趣可言。

后来他人到了北京,机缘巧合地在一次活动中结识了黄永厚先生,两个人对彼此有了初步认识。更巧合的是,后来陈远买了房子后发现,和黄老的小区住对门,串个门最多步行10分钟就到了。

黄永厚先生

越走越熟,陈远就时不时地去老爷子家串门。黄老会随口讲一些老人们的交情,说一说怎么画画,怎么写字。两个人都很随性,黄老写写画画,陈远就看着。他很享受这种状态,形容起来就是“浑身每个毛孔都很舒服”。

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写字上受的罪,一股不甘心的劲儿就上来了,于是开始在家里置办笔墨纸砚,重拾毛笔,没有跟黄老说。

黄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地,陈远说就好像“抽过好烟以后再抽差烟就受不了”一样。他看着自己写的字越看越别扭,越写越别扭,恨不得都把笔杆撅折了。

好在,陈远坐得住,他告诉自己咬牙也要坚持写。写到后来他还是觉得总是闷头写也不是个办法,就跟黄老坦白了:“黄老,我拜您为师?“

“行啊。”他没想到黄老爽快地答应了。刚高兴了两天,他就发现不对劲,黄老不理他了,对拜师写字的事更是只字不提,陈远懵了,但因为没弄明白黄老的意思,便也默契不提。

拜师不成,但字还是要坚持写的。大概过了半年之久,黄老突然问他:“你现在还写字吗?”陈远答“写”。看他坚持了大半年,黄老便让他拿过来看看。

自那以后,黄老开始有意识地给陈远拿一些前人的碑帖,讲这个好,好在哪里,那个差,又差在哪里。事后,陈远想明白了,黄老一开始没答应收他为徒,是怕他一时兴起,说着玩而已。

又过了一段时间,陈远开始琢磨自己这个徒弟得有个名分,就跟黄老建议,“咱是不是搞个拜师仪式”。黄老被这话逗得直乐,“你这个小脑袋瓜怎么比我还封建呢,咱们是新时代,我说你是我学生,你就是我学生了。”

事实上,老一辈人还是很讲究的,只是比较务实。拜师前,黄老给陈远题字都是“陈远兄”,拜师后,称呼变成了“陈远弟”。

黄永厚先生书授陈远临石门铭心法

陈远说,如果没有黄老对自己书法观以及美学认识的重塑,那他的字还是现在流行的书法班水平。他也得和书法班的孩子一样,先从楷体练起,描三个月以后,字能写得很像样。但是,书法绝不是用“像样”来形容的东西,一个书法家没有十年八年不可能写出好字。

黄老给的建议是,从篆书写起,不写篆书不知运笔。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 在《定武兰亭跋》中写下的一段话。其意为,论字写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运笔。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对鹅十分偏爱,并从鹅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了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而他的书法与境界堪称天下第一,也是因其运笔精妙。

在陈远看来,书法班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过度讲究前人的笔墨。这一点虽不能说完全错,但是一味模仿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就算写得一模一样,又什么意义呢?要知道,书法史上留下来的笔墨一定都是有所创新的。

书法的精神是自由,书法班灌输的是奴性思维。不理解其中要义,难怪现在的孩子没有兴趣。

 “去尽习气,直抵自由之境。”这是陈远的书法作品获得的评价。但是他却不走书法家的路,理由是“现在书法家的字呆板,没有生气”。

天津有位赫赫有名的书法家,数十年来只重复自己写的东西。冯骥才不解便问其中缘由,结果老先生回答,“我要是变了,谁还认识我呀,没人认识我谁还来买我的画,没人买我的画我还挣什么钱呀。”

陈远书法作品

千篇一律,不能称之为书法。《兰亭序》通篇21个“之”字,在王羲之的笔下,字字不同,各逞美态。或点似鹅头,意味含蓄;或运笔轻快,收笔稳健;或截锋顿收,沉着痛快;或上松下紧,沉重有力;或牵丝连之,如玉匣滚珠。

每一字都不是刻意为之,均是自然状态下的真情流露。所谓“一字迷倒天下人”不过如此。

颜真卿的《祭侄稿》是个更典型的例子,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外行都可以清楚地看出,颜真卿的心情异常凝重,书写缓慢,一字一字笔墨饱满,用笔沉重沉着,墨色凝重而近于凝固,似乎在书写过程中还在构思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快,激愤之情渐次高扬,行笔加快,涂改之处、枯墨之笔频现纸上。

有自己的精气神,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是书法家与职业书法家的不同之处,也是陈远不做职业书法家的原因。

和这一行接触多了,他有一个明显的观感——大多数同仁物质生活清贫。“诗必穷而后工”,作诗、作书画都必须先“穷”,或者倒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陈远想可以做一个平台,让同仁有对得起知识尊严的回报。

 “拍卖时光”文人学者书画交易平台由此而来。取名为“拍卖时光”,是因为他深知书画看似提笔就来,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个人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刻苦磨练。每一幅作品,记录的都是一个人的时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