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私”的基金经理:有人规模百亿,有人销声匿迹

“奔私”的基金经理:有人规模百亿,有人销声匿迹
2017年07月24日 23:35 私募工厂

厂长的话

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距离第一批“公奔私”的浪潮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间,有人笑傲江湖,有人泯然无声。如今仍然活跃在私募中的公募老将们,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厂长稍一盘点,顿时倍感唏嘘。

奔私十年的老将们

2007年的牛市催生了第一波“奔私”浪潮。转眼十年已过,这批先行者中,既不乏规模百亿的行业巨头,也有销声匿迹的“失败者”。厂长简单盘点了一下其中的代表性机构:

制图:私募工厂

在这其中,星石投资、朱雀投资、淡水泉投资和新价值投资经过十年牛熊历练,凭借长期累计的正收益,跻身26家百亿级私募之列。有意思的是,这几家虽同为重量级私募,但“武功套路”却各有特色。

星石投资目前旗下全部为A股股票多头产品,公司重视行研和选股,投资标的专注在A股,不涉及新三板、港股、一级市场。

朱雀投资则注重打造多策略平台,既看重传统的股票、量化对冲,也在新三板有所布局。同时,朱雀投资也是申请公募牌照的数个百亿级私募机构之一。

淡水泉从成立之初起就格外重视海外业务,经过多年耕耘,先后中标北美、北欧等国家养老金QFII账户管理资格,以及多家国际机构QFII/专户管理资格,包括亚洲主权财富基金、欧洲保险公司、北美FOF等。2015年,淡水泉新加坡办公室成立。

新价值投资最不走寻常路。罗伟广喜好重仓中小盘股,常用打法是PE通过举牌、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取得上市公司一定股权,然后撮合资产重组或直接将自己控制资产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上市公司,赚取多重收益。曾经在2009年实现净值飙升近两倍,但在2011年下半年的中小盘股集体下跌潮中损失惨重。2015年下半年,罗伟广在A股火速举牌十余家上市公司,其 “举牌基金”一时声名远播。但今年随着监管层收紧相关政策,这种投资风格也遭遇了瓶颈。

与这些已经规模庞大的老牌私募相比,也有一些“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老将却没能撑到今天。

2007年因为国航一战成名的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离开嘉实基金后成立了隆圣投资。当初志气满满,厂长至今仍记得参加完他的路演后,还一起饭叙谈起他奔私的初心。没想到,产品甫一成立便遭遇熊市:截至2011年底,隆圣旗下四只产品净值均不超过0.75元。2011年12月29日,隆圣主动清盘产品。此后至今,王贵文的踪迹鲜有人知。

除了王贵文,成立民森投资的蔡明也在熊市中遭遇滑铁卢。2015年中,民森投资多只产品净值大幅下挫,以代表产品“华润信托-民森B号”为例,该产品净值在2015年5月达到5.0172的最高值,四个月后暴跌至3.3030,跌幅达34%。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民森投资成立以来的累计平均收益为-6.45%。

奔私三年的新秀们

随着2014-15年又一波大牛市的来临,基金圈内再度掀起“公奔私”的浪潮。WIND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今的三年半时间里,基金公司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达到了754人,而 2014年和2015年加起来共506人,占总数的67%。

来看看这一波“奔私”的主力名单以及他们的战绩:

制图:私募工厂

咳咳,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颇为令人唏嘘。

当年顶着明星光环的金经理们,刚开始推出私募产品时经常出现火爆场面。比如被誉为“基金一姐”的王茹远,通过券商募集的一款私募产品一天就募到了16个亿,比如今的“一哥”王亚伟新发产品都牛掰。15年鼎盛时期规模也接近百亿量级;“基金男神”陈扬帆成立猛犸资产后,4个月内就成立了20多只产品。还有不少基金经理刚“奔私”,就广受追捧,募得几十亿的资金。

如今三年过去了,当时占据头条的明星基金经理们,如今都做出了怎样的业绩?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一批“公奔私”的主力军业绩差距还是相当大的,累计平均收益既有高于40%的,居然也有低于-40%的,首尾相差逾90%。

在厂长统计的这22家私募中,取得平均正收益的有18家,占比82%;今年以来取得平均正收益的同样为18家,占比82%。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具体而言,平均收益率高于40%的有两家(高毅资产、拾贝投资),超过20%的有三家(观富资产、相聚资本、泓澄投资);而新华汇嘉平均亏损超过20%,骏伟资本平均亏损超过40%。

还是那句话,都曾经是牛气哄哄的明星基金经理,都是一个时期投身私募的,业绩差别为啥这么大呢?

有私募业内人士分析出了这几个原因:

一是受到市场行情的极大影响,产品发行时点不同,业绩相差也会比较大;

二是刚从公募转入私募,有些基金经理在操作上沿袭公募思路,难以通过灵活控制仓位来规避风险,择时和选股难以取舍;

三是私募追求绝对回报,公募追求相对回报,不一样的衡量标准,考验基金经理的适应能力。

要在私募江湖取得稳健而长久的收益,无论是对于资深私募大佬,还是曾经的公募明星,都绝非易事。3年一个周期,10年一个轮回,私募江湖——永远是“剩者为王”。对于投资人,厂长还是那句老话,切勿迷信明星基金经理,一切还是以时间和业绩说话。

本文来源:私募工厂原创,部分资料数据来自私募排排网、第一财经、中国基金报

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