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机制":若房子不是用来住,就让它烂在你手里

"长效机制":若房子不是用来住,就让它烂在你手里
2017年07月26日 21:10 云豹财熵

继租售同权之后,楼市长效发展机制可能会走上另一条“歪路”——增加交易环节税收。但“歪路”未必达不到目的,尤其是如果目的本来就是“稳定”楼市(烂在手里),而非引导楼市下跌。

云豹的担心,来自于昨日官媒新华社的一篇文章《把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做细做实》,注意划线部分:

“从金融上掐断投机炒房的阴沟暗渠”很好理解,就是掐掉各种房抵贷、首付贷等各种各样的杠杆资金。问题出在“从财税上降低住房交易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而云豹更希望看到的说法是“从财税上降低持有住房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

“交易”和“持有”,一词之差,有何不同?前者治标,后者治本。前者主要指增加交易环节的税费,例如契税(占大头)、印花税等。实际上一直是这么做的,例如房产证不满2年多缴营业税等等。结果是,买家承担了所有的税费,无形中提高了房价。增加交易成本确实有助于减少投机收益(ZF分了杯羹),但换个角度看也增加了买房者的成本(推高房价)。

所以,增加交易成本的作用是帮助继续冻结楼市,因为交易对买卖双方来说都不划算了。换言之,它在帮助锁库存,大部分库存锁住了,小打小闹的交易就掀不起风浪,也就威胁不到金融安全了。这或许正是ZF要的效果:房子是用来住的,如果不是用来住的,那么对不起,就让它烂在你手里吧。

用“温水煮青蛙”形容,或许是最贴切的。对于炒房者来说,只要没涨就是亏,至少亏掉了机会成本(利息),如果贷款甚至激进地加杠杆的话亏得会更多。未来ZF的最优组合是,房价有限地下跌,让购房者感到难受,但又不至于放弃还贷弃房断供,因为房产价值毕竟还略高于贷款余额,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近日都有卖方开始喊,三四线房价再无周期:

增加交易环节的成本(税),会进一步增加投机客卖房的难度,结局就可想而知了——房子会烂在你手里,因为算上各种成本,房价可能永远涨不到投机客的止盈目标位,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与此同时,“温水煮青蛙”的套路又会让他们始终下不了止损的决心,从而越套越久。正如天风证券刘煜辉今年早些时候所说:

通过驱动家庭部门(中产阶级)加杠杆去帮房地产去库存,来为国接盘。这一把房子都倒到了老百姓手里,老百姓手里有房子就有点像散户买了股票被套牢了一样,如果这个家庭没有失业,恒常收入还在,即便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在受损,他一般是不会进行资产抛售清算的。所以简单讲,这样一种方式决定了房地产未来的路径,暴跌的概率大幅下降,未来更大可能的调整轨迹可能是闷骚-阴跌-财富缩水-货币消灭,让流动性溢价耗损在漫漫时空通道中去重估,这可能是决策者给房子设计的路径归宿。

后者主要指房产税、交固定资产税、保险费等持有环节的税费(倒不是说盼望房产税快来,在目前土地国有的背景下,一家一套的自住房肯定是免征房产税的)。增加持有环节的成本,那些“消失的库存”就会自己现形。过去一年多震惊诺奖界的“涨价去库存”,只不过是将库存从开发商手中移到了投机客手中(至少部分地)罢了。

在目前持有成本(主要是物业费吧)微不足道的情况下,坐拥数十甚至上百套房的“房叔”、“房姐”们自然是持房待涨,有多少二手房卖了数年仍然是毛坯状态,他们甚至连简装一下用于出租都懒得弄。增加持有成本,至少有助于增加租赁住宅供应吧,因为持有人必须想办法填补持有成本。例如大量住宅“售转租”后,年初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租都意外下跌了:

但愿是云豹过于敏感和咬文嚼字了,或许新华社的原意也包括增加持有成本以及切实地降低房价?尽管我们早就指出,由于牵涉利益之广,从财税改革到不动产登记等需要配套的政策纷繁复杂,房产税在未来几年都难以推出。

云豹财熵——个人资产管理的小工具

在微信【云豹财熵】的菜单栏,可以获得【深度资讯】、【实时数据】、【专业社群】,帮助管理个人的资产。

【深度资讯】   跟踪金融市场最热话题以及每日股市复盘笔记

【实时数据】   跟踪新房量价数据、二手房量价数据、黄金ETF持仓、两市融资数据、理财产品收益,囊括资产配置中的各类资产

【专业社群】   和云小豹一起理财,加入云小豹的财商训练营,社群干货分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