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被谣言中伤的复星医药,市值奔1000亿去了

对不起,被谣言中伤的复星医药,市值奔1000亿去了
2017年10月22日 21:50 投资家

中国要想诞生强生、辉瑞、拜耳这种世界顶级医疗行业巨头,那么海外并购是一条必不可缺少之路。

作者|锐眼哥

来源|财经锐眼(ID:xdbc68)

投资家网

www.investorscn.com

有一家公司,在各种利空传闻出现之后,董事长官司缠身、远走国外,下周回国的承诺迟迟没有兑现,公司的股价也一路下跌、直到停牌,这家企业叫做乐视;还有一家公司,在谣言传出之后再度崛起,以优良的业绩迅速摆脱谣传的影响,重拾投资者的青睐,股价甚至创出了历史新高,这家企业就是复星医药。

01

2017年10月19日,复星医药(代码:600196)在A股当日表现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全天大涨5.82%,一举翻越2015年大牛市时的最高点,股价创造了历史新高。

10月20日,复星医药尽管收盘微跌1分钱,但在盘中突破40元整数关口,市值也一度逼近1000亿元大关。

港股的复星医药(代码:02196)表现也同样强劲,早在10月6日,复星医药便创下了历史新高,随后的半个月,股价再度上涨超过9%,成为港股中的热门股。

别看复星医药现在如此风光,就在短短四个月之前,资本市场可几乎没人看好它。

6月22日,受监管层要求各大银行内部排查部分公司境外投资消息的影响,复星医药股价当日大跌8%。

短短半个月之后,利空再度袭来。

7月5日晚间,有自媒体爆料称,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失联。

6日上午,受流言的影响,复星股价大幅下跌,上午跌幅一度高达9%。

午间休市期间,复星集团出面打破传言,发布了郭广昌正在参加第八届秦商大会并作主题发言的消息。

面对流言,复星官方的态度也极为强硬:网上炒作纯属谣言及恶意诽谤,复星集团经营一切正常,复星集团保留对恶意诽谤媒体追究法律责任之权利。

最终,复星的声明还是起了作用。午后,复星医药股价有所拉升,维持震荡格局,且跌幅收窄。

从连续大跌到创出历史新高,短短四个月之内,复星医药到底发生了什么?

02

要了解一家公司,首先要弄明白它是干什么的。

复星医药,是一家医药企业,但却不是一家简单的医药企业。大部分药企,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比如同仁堂主做中药,恒瑞医药主做抗肿瘤药,康美药业主做中药饮片,它们的主营方向都比较单一,投资者也很容易辨别。

但是复星医药却完全不同,它是医药行业的杂家。当前,复星医药业务覆盖了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合并到报表内的三大业务包括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如果分细一点的话,西药、中药、妇科药、抗肿瘤药,药物批发零售、医疗器械,等等,只要有医药医疗相关的,复星基本上什么都做。

此外,复星医药还是医药企业里最会搞并购的公司。

自1998年上市至今20年的时间里,复星医药的资产并购业务一直处在高速发展当中,资本扩张能力在医药企业当中无人能出其右。

仅在最近两三个月,复星医药就搞出了以下大动作:

1、2017年8月,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FosunPharma USA拟出资1,800万美元购买美国Sandoz公司。

2、2017年8月,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累计出资约6,649万美元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纳斯达克公司IPXL共计普通股3,854,995股,占IPXL发行在外普通股总数的约5.19%。

3、2017年10月,复星医药出资10.9亿美元完成对印度药企Gland Pharma约74%股权的收购,为2017年全球第二大药企收购案。

03

主营业务的繁杂,让复星医药的估值远不如医药行业当中那些业务范围清晰可见的一些明星公司,比如恒瑞医药。

目前,恒瑞医药的总市值1830亿,市盈率为59倍;复星医药的总市值984亿,市盈率为29倍。

从反映规模的总市值来看,恒瑞比复星高了近1倍;从反映估值的市盈率快来看,恒瑞更是比复星高了1倍以上。

那么,复星真的差恒瑞这么多吗?我们看一下2017年上半年二者财务报表的对比。

营收方面,复星营业收入83.53亿,恒瑞营业收入63.45亿,复星高出20亿;

利润方面,复星净利润16.89亿,恒瑞净利润15.73亿,复星依然胜出;

研发投入方面,复星6.26亿,恒瑞7.82亿,恒瑞略胜一筹。

熟悉股市的投资者都知道,恒瑞医药自2000年上市至今,17年内涨幅近63倍,涨幅冠绝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

(恒瑞医药历史走势)

医药作为资金、技术双重密集型行业,特点十分鲜明,那就是:有高投入,未必有高业绩,但没有高投入,一定没有高业绩。

恒瑞医药为什么会成为大牛股?除了业绩常年持续高增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以巨大的研发投入而闻名,这让投资者普遍认为它是一家踏实做事的公司,因此愿意长期持有,这也是恒瑞业绩优良的根基所在。

而复星上半年高达6.26亿的高额研发投入,也足以说明这是一家重视研发的公司。

高额的研发投入,早已经给复星带来了丰厚回报。

销售方面,2016年,复星医药共有18个制剂单品或系列销售过亿元,奥德金、优帝尔、头孢美唑制剂、阿拓莫兰等产品销售均超过5亿元。

专利方面,2016年,复星医药药品制造与研发板块专利申请达103项,其中包括美国专利申请21项,日本专利申请2项,欧洲专利申请3项,PCT(专利合作协议)申请6项;获得专利授权30项,其中22项为发明专利(含美国专利2项)。

04

当今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企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细致的时代,依靠股权投资的方式直接购买相关企业,要比自己从零做起、另起炉灶的效率高太多。

并购如果用的好,对企业来绝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一种复利效应。并购美国药企,并购印度药企,是打开西方市场、印度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它很可能会使复星医药的整个未来产生质变。

在当前金融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银行排查企业海外投资情况与债务风险,实乃正常行为,本质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董事长郭广昌浮沉商界几十载,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四个月前的这场风波过后,复星的海外并购依然在进行,近期顺利完成对印度药企Gland Pharma高达10多亿美元的收购,除了让复星的实力更为强大,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告诉投资者:四个月前的风波对复星的影响已经完全消失。

Rhodium集团的数据显示,2016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一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2015年的1180亿美元增长到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

但在这1700亿美元当中,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直接投资却占比很小。尽管从2015年的13亿美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33亿美元,在总投资额中占比从1.1%增长到了1.94%,但无论从绝对金额还是绝对比例来看,仍然还是太少太少。

在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当中,大量资金没有流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方向,而是去搞足球、电影,这些项目不仅利润低(甚至买完就亏本)、科技含量低,而且对国计民生没有帮助,对中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没有帮助,同时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这怎能不成为管理层严格监管的对象?

但复星收购的不是足球、也不是电影,而是国外基因测序、创新医药、精准医疗和人工智能医疗服务这种高精尖的、对提升国内医疗水平乃至科技水平有巨大帮助作用的公司。

05

正因为高科技行业的海外收购对中国提升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外国往往层层阻挠,频频打压。

半导体行业就是典型例子。

全球半导体行业作为整个电子产业的心脏,产值为3000亿美元,由此撬动的电子产业产值更是高达1.5万亿美元。

美国科技发达的一个标志性行业就是半导体,靠着英特尔、德州仪器、高通等一众半导体公司,美国在半导体产业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的半导体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占到全球出货总量的近1/3,但中国半导体产值仅占全球的6%-7%。中国每年进口半导体的支出超过了石油进口的支出,对海外市场依赖极为严重。

当中国企业试图通过收购海外半导体公司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美国出手干预了。

9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一桩有中资背景的私募基金对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案。

在由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和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联合提交的一份《确保美国在半导体领域长期领导地位》的报告中,针对美国半导体创新、竞争和整合面临重大挑战的现状提出了三条应对之策,其中之一就是“对新兴经济体芯片业产业政策进行反击”。而新兴经济体,毫无疑问就是指中国。

国家对海外投资监管趋严,这让有些人极端地认为海外投资就是“逃跑”、“转移”、“骗局”,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对于国家有战略卡位价值的海外收购,国家不仅不会禁止,还会积极鼓励,反而那些发达国家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频频阻挠。

基因测序、精准医疗这类公司,由于不像半导体那样,涉及军事和国家安全,因此很少被国外政府干预,这恰恰也是中国提升科技水平的一个突破口。

中国要想诞生强生、辉瑞、拜耳这种世界顶级医疗行业巨头,那么海外并购是一条必不可缺少之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