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和信贷、拍拍贷,上市很近上岸很远丨分享

趣店、和信贷、拍拍贷,上市很近上岸很远丨分享
2017年10月17日 19:15 新浪金融

 文 | 洪偌馨

那些打着创新与科技的旗号,完成一轮又一轮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最传统、最安全的路径走向上市:做利润、谈增长。

近期,趣店、和信贷、拍拍贷先后披露了招股书,而在它们之后,乐信、量化派、点融网、智融集团等、还有一大波新金融企业传出了赴美上市的消息。

从发展周期来看,高速奔跑数年的新金融行业,眼下也到了资本退出、企业上市的收割期。按理说,IPO项目涌现是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整个行业迈向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规范化的里程碑。

但这几份招股书,除了数据不同,大家的业务模式、商业故事、利润来源等等几乎如出一辙。这些凭借科技驱动、金融创新而吸“金”无数的新金融机构却没有走出新意。

往日,大家讳莫如深的信息和数据,在招股书里都一览无遗。它们曾经在一级市场的融资故事、与如今在二级市场的估值逻辑、以及所给出的未来预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1、同样的在线借贷 同样的增长逻辑

翻看最近披露的三份招股书,你会发现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先看下各家机构对自己的定位:

 趣店:“A Provider of Online Credit Products”

拍拍贷:“A Leading Online Consumer Finance Marketplace”

和信贷:“Fast-growing Consumer Lending Marketplace”

从左至右依次为:拍拍贷、趣店、和信贷招股书中关于公司定位相关图片

 虽然表述不同,但业务的实质类似,都是在线借贷。而在自己优势的总结上(比如,强调数据和技术驱动的业务能力),市场潜力(比如,中国消费升级、用户借贷意识觉醒、大数据风控等引爆的商业空间)的描述上,基本也都大同小异。

 再来看看这几年,这几家公司的营收情况和增长曲线,更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从数据走势来看,2016年是三家平台在营收和盈利实现跨越的一道“分水岭”,2017年更是呈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先来看拍拍贷,从2015年到2017年,拍拍贷的营收总额从2015年的1.97亿增长至2016年的12.09亿,净利润从亏损超过7000万逆势增长至5亿;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拍拍贷半年的营收总额就达到17.33亿,已经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利润额超过10亿,是2016年度的两倍。

 趣店的营收数据曲线与拍拍贷几乎如出一辙,2015趣店总营收为2.35亿,净亏损2.33亿,到了2016年总营收额狂飙至14.4亿,同时净利润额达到5.77亿;而在今年上半年,趣店的营收总额与利润双双增长至18.33亿与9.74亿,以至于招股书披露时让许多人震惊不已。

相比之下,和信贷的规模要小得多,可是从趋势来看,2016年的营收规模爆发与盈亏转折点到来,是一样的。

 三家公司,在同样的时点、同样的市场上准备迎接上市,而且在此之前交出了内核几乎一样的上市申请书,太多巧合凑在一起拼出的答案大多指向必然,而眼下的这个必然指向了在线借贷业务。

 上述三家公司中,拍拍贷是国内第一家P2P借贷平台,根据其招股书的描述,“向借款人提供短期贷款,以满足其即时信贷需求”定位于现金借贷业务;

趣店在逐步退出校园之后,最为主要的业务与最有力的抓手就是依靠蚂蚁金服的流量入口提供在线借贷服务;

和信贷在2016年宣布从房产抵押业务转型消费金融之后,几乎全部押注在了在线借贷业务上,尤其是依靠两家线下资产端支持的发展模式,几乎就是P2P第一股宜人贷的翻版。

 而从2016年到2017年,恰恰是在线借贷崛起和爆发的时间,不计其数的大小平台涌入、利润惊人。再看一下先期上市的宜人贷、信而富,无一不是靠在线借贷撑起了收入和估值,近半年来两家股价的暴涨或许也与此相关。

 然而高增长、高利润以及看起来华美的金融科技“外衣”下面,一个不那么美丽的事实是,支撑这些的还是最陈旧的金融逻辑——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利差的高额收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逻辑被描述得多么性感,他们最理想的商业模式的核心始终是:巨大流量+线上风控+低成本资金,关键在于控制获客成本、控制坏账规模。

 控制获客成本很好理解,比如信而富、拍拍贷的复贷率较高,就是通过增加借贷次数摊薄获客成本,而趣店依靠蚂蚁金服的导流就更简单了。

 相比之下,很多人觉得控制坏账规模,对于数据和技术的考验可能更高,但在眼下这个阶段,可能也未必如此。

根据招股书显示,拍拍贷平台上逾期180天以内的坏账率均低于1%;截止到2017年4月至6月底,和信贷M3+(90天及以上)的不良率为0%,看起来都还是很美的。

 可是就像我之前在文章中谈到过的(传送门:《再也长不大的互金平台 距离“死亡”还有多远 》),规模的急速扩张可能掩盖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分母急速扩大,分子的增长相对滞后,比例也就被稀释了。

而平台手续费超出政策红线、收砍头息、风险前置等问题,也必定不会在招股书中大大方方地表现出来。

2

科技的故事、金融的估值

如果复盘趣店、拍拍贷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两家都是这些年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新金融企业。

 前者从校园起家,凭借强大的线下地推团队和年轻消费群体的意识觉醒,在短短4年里完成了至少8轮融资。后者更是一直被视为中国版Lending Club,成立十年的它是国内最早的纯线上P2P平台,并在2012到2015年3年时间里接连完成了3轮融资。

 在线借贷、金融科技(具体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几个词基本组成了它们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科技带来的效率提升成为了这些公司快速壮大的原动力,也成为了吸引资本入局的重要诱因。

 但是,仅用新概念和高增长的故事终究难以撑起一家“独角兽”公司的估值。

 拍拍贷和趣店都曾经历了相当长一段不赚钱,且找不到盈利点的瓶颈期。但显然,它们并没有足够的底气像诸多讲述高增长故事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那样承受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压力。

 至少,它们清楚,自己早年融资时所描述的,“以科技驱动”的商业模式和核心能力并不足以让二级市场买单。而现金贷(或者说在线借贷)业务的崛起正当其时。

 包括早先上市的宜人贷、信而富,刚刚披露招股书的拍拍贷、和信贷、趣店,这几家赴美上市的公司,其核心业务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在线借贷业务让它们在短期内获得了巨额利润,也找到了那个通往IPO的路口。

 除了核心业务极为相似外,这几家赴美上市公司的商业故事和增长动力也几近相同。

 那么,我们以最早上市的宜人贷为例来看,根据10月16日的数据,宜人贷差不多为15倍动态市盈率约。对比一下同在美国市场的几家机构,富国银行为13倍、高盛接近19倍、摩根大通为16倍。

 最直观的判断,美国市场依然是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来给宜人贷估值。

 尽管目前,暂时无法准确地算出趣店、拍拍贷、和信贷的市盈率,但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我们基本也可以做个粗略的估算,这几家公司上市后的市盈率也不会偏离上述那些区间太远。

 当然,尽管这些新金融公司没能达到科技股的估值神话,但对比不少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它们还是占得了更多资本的青睐,获得了比金融机构略高的估值。以贵阳银行为例,截止今天收盘,它的市值约为340亿元,8.5倍的市盈率。

 我们一直把“上市潮”的来临视为中国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但讲着科技公司的故事融资,却拿着金融公司的估值上市。至少,从这个层面来看,对于这几年高歌猛进的新金融行业,以及涌进这个行业的千亿资本来说,可能并不是个值得庆贺的结果。

3、结语

作为最早一批杀出重围的新金融公司,它们向资本市场所描绘的市场前景、讲述商业故事,以及上市之后的股价表现都成为了“后来者”的天花板。目前看来,这个“天花板”似乎远低于预期。

纵观任何一个垂直行业、单一跑道能够容纳的上市公司数量都有一定额度。尽管中国的消费金融、在线借贷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但一时间涌现出那么多家性质和模式高度雷同的上市公司,可能也是资本市场上难得一见的奇景了。

 对于这些新金融公司来说,上市只是一个起点,在靠数据和业绩说话的二级市场,科技股的概念和高增长的故事如果无法落脚到商业模式和业务能力上,现实可能会很残酷。

更紧迫的问题还有,它们高增长的故事能否继续。

一方面,在线借贷业务始终笼罩在监管收紧的阴影下,不久前美国刚出台政策整顿现金贷,中国年初也对现金贷业务做了警示整顿,这些上市公司所涉及的在线借贷业务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线借贷业务商业模式的持续需要大量低成本的资金,但联合贷款模式在国内也受到了监管的制约,abs发行也并非易事,没有大量低成本资金的支持同样无法延续高成长的故事。

上市很近,上岸很远。

【新浪金融】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