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或引发催收革命:靠用户授权锁定地理位置

大数据或引发催收革命:靠用户授权锁定地理位置
2017年07月28日 20:10 清流消费金融

“催收就是心理战,客户信息太少,不好找弱点”,已晋升某催收公司主管的小C,搓揉着阵痛的耳朵,透露出对新技术的渴望,“大数据能够建立起用户立体画像,我们也不用这么费事了。”

大数据时代,催收也开始插上数据的翅膀,但本该展翅飞翔时,大数据催收则在泥沼中挣扎。

不良资产规模爆发,红海市场拼杀

其实,小C的期许,并非先人一步的洞察,而是现实的压迫。“现在单子都做不完,尤其是现金贷,量非常大”,行业浸润多年的小C,对不良贷款规模的增长深有感触,“机构着急会包坐席,这二三十个人的团队只负责他们一家,月底结算。”

做不完的单子,只是不良资产大爆发背景下的缩影,2016年,中国不良贷款规模为15.1万亿,其中非银机构为9.4万亿。而增长的势头更是触目惊心,麦肯锡预测:2020年,中国不良贷款规模将接近30万亿。

机遇面前,竞争者纷纷入场。据了解,目前国内共有2000多家催收公司,从业者约30万人,“通常信贷机构会对接多家平台,每天都要汇报还款数据”,对于竞争,小C皱了皱眉头,坦言压力非常大,“做的不好,没有还款就要被淘汰。”

救世主与杀手锏

面对竞争,催收开始物色新武器,以备攻城拔寨。目前传统催收公司、数据公司、风控公司等,纷纷上线大数据催收业务,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逾期用户信息修复、精准分级,提高催收效率。

“掌握逾期用户的信息越多,越能给他造成压力”,某催收平台创始人向清流消费金融解释道,与传统催收依靠电话、上门,搜索逾期人信息不同,只要贷前获得用户授权,机构就可搜寻失联人蛛丝马迹,如读取用户手机通信记录、地理位置……

确定联系方式只是第一步,催收平台会将逾期客户信息输入逾期模型,由模型量化其抗压能力,机构再根据逾期客户分值大小,制定施压手段。“单子更加细化后,我们能主攻那些可能性大的单子,把资质差的摔在下一个阶段,这样效率也就提高了。”

对大数据催收技术的应用,国内翘首以盼,但国外同行则早已见怪不怪。

“通过模型预测借款人抗压能力,对不同人群施以不同手段”,在某银行业分享会上,富国银行高级副总裁刘建民,分享了大洋彼岸的催收经验,“能电话催收的客群,模型自动把名单发送给设在菲律宾的催收中心,降低成本。”

另据清流消费金融了解,益博睿、艾可菲、全联、FICO等公司建模业务中,均可向信贷机构提供催收模型服务。

成本,大数据催收的泥潭

理论加上国外实践,催收平台本该对大数据催收趋之若鹜,但现实却是反应冷淡。据了解,国内依靠催收模型预测逾期人受压能力的平台较少,要么作为催收与信贷机构之间的信息匹配平台,如资产360,要么在风控、数据公司中处于边缘产品。

“催收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依靠的是人工谈判经验”,百融金服催收业务负责人李焱伟向清流消费金融表示,“催收模型只是辅助人工。”据清流消费金融了解,虽然百融金服在风控领域主打大数据,但在催收业务上,却以传统催收公司自居。

而高成本投入,也让大数据催收变得遥不可及,“大数据催收作用一般,而且现在很多数据不能碰”,某催收平台创始人认为性价比不高,是大数据催收缓慢的主要原因,“催收的效率可以通过内控机制解决。”同时他也表示,当催收利润覆盖不到成本时,才会考虑用自动化模型。

电话催收形势严峻:一有投诉就被查,语气一定要平稳|清流特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