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华人李华(化名)每个月收到天然气账单时都会算一笔账:“(其中)每个月都有27.6%是碳税,在这基础上还要再付13%的HST(统一消费税)。”李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晒在社交平台上的天然气账单显示,2024年1到2月的燃气费共计169.65加元(约合人民币861元),其中碳税46.83加元。
尽管加拿大政府为人们缴纳的碳税设置了退税机制,但仍引来诸多反对声音。加拿大新任总理卡尼(Mark Carney)在3月14日上任当天宣布,4月1日开始,加拿大联邦政府将正式取消消费者碳税。“(取消碳税)是为了让居民口袋里的钱更多,我们要关注经济建设。”卡尼在他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上表示。
加拿大政府于2019年实施的《温室气体污染定价法》(Greenhouse Gas Pollution Pricing Act)规定了对化石能源使用的定价,俗称“碳税”。时任总理特鲁多将碳税作为其政府核心气候政策之一,卡尼也曾是该政策的拥趸,但最终却成为其上任后“第一把火”的目标对象。专家和媒体分析认为,这一决定与即将到来的提前大选密切相关。
就任十天后,卡尼宣布解散议会并于4月28日提前举行联邦选举。“由于特朗普总统不合理的贸易行为和对我们主权的威胁,我们正面临一生中最大的危机。我们必须建设强大的经济和一个更安全的加拿大,来应对这种危机。”卡尼在当天的讲话中说道。
“所有政策都必须得到公众的支持。自由党要么不得不取消碳税,要么无法再次当选。政客们不能靠不受欢迎的政策生存。”加拿大能源经济学家、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杰出教授、该校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前院长马克·杰卡德(Mark Jaccard)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虽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碳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经济的方式,但碳税并非实现零排放的唯一或必要手段。碳税在政治上容易成为争议焦点,导致实施困难。我们并非没有替代政策。”杰卡德补充道。
碳税的取消,或许并不意味着加拿大气候政策的重大转折,但也无疑折射出当下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经济增长、政治博弈与气候正义三重因素的交织。
碳税的利与弊
加拿大《温室气体污染定价法》规定了对两类碳使用定价:一是针对消费者的日常化石能源使用;二是针对工业企业的化石能源使用和排放。也就是说,每当加拿大人或工业企业要使用(或企业排放)化石燃料时,都要向政府额外缴纳一笔税款。
卡尼此次宣布取消的,是其中针对消费者的碳税。在原定计划中,消费者碳税最初设定为每吨二氧化碳20加元(约合人民币101元),其税率会根据每年的碳定价计划逐步增加,目前已增加至80加元,原计划到2030年将达到170加元。 此外,尚未被取消的针对工业企业的碳税,也会成为间接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成本。
不只如此,加拿大税务局(CRA)还将碳税视为商品或服务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仅需要支付碳税,还需要为碳税支付额外的消费税。这种“税上税”的情况很大程度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不过,加拿大政府为此设置了“退税”机制——90%的碳税收入通过“气候行动激励金”返还给家庭,这部分金额也被称为“碳退税”(Canada Carbon Rebate, CCR),剩余10%用于支持绿色项目和减排技术。具体退税金额受家庭人口规模、地域、城乡差异等因素影响。
从这项政策的设置来看,似乎更利于中低收入者群体。卡尔加里大学经济学家特雷弗·汤姆(Trevor Tombe)指出,富人的收入更高,相对而言他们会使用更多的能源、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因此,他们要交更多的碳税,这和他们的高消费水平息息相关”。
但是,退税金额与居民缴纳的碳税多少及个人收入高低无关,更主要受到家庭人口数量、所在省份和城乡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碳税的退税款在低收入家庭的总收入中占比更大。加拿大政府数据显示,80%的家庭收到的退税款超过了其所交的碳税。
据卡尼所说,最后一笔碳税的退税款将在4月份发放。那么等到了没有退税款的5月份,这些低收入家庭就会减少一笔重要的进项,这或将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如果取消碳税和退税,这将对中低收入家庭造成更大的伤害。”特雷弗·汤姆研究称。
不过,这也只是退税款在理论上发挥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碳税带来的物价升高和通货膨胀让退税款也变得“杯水车薪”。
在过去的2024年,李华共缴纳了465加元的碳税,最终收到了560加元(退税)。但是他认为,食品加工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中的碳税最终被企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相关商品的价格被推高,最终加剧通货膨胀。“这些生活用品不断涨价,我这退税多出的95块钱能够抵消碳税引起的通货膨胀带来的缺口吗?”
加拿大金融服务集团德斯贾丁斯集团(Desjardins)预测,如果碳税继续实施,到2025年4月,加拿大的通胀率将比取消碳税的情况下高出约0.7%。
政治博弈:“一切为了大选”?
事实上,环境税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根据世界银行相关报告,全球有75种不同的碳定价和税收机制,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经济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加拿大实施碳税的6年里,疫情等因素加剧了通胀与物价上涨,碳税政策成为加拿大居民高生活成本的标志。反对党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波伊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多次呼吁“减税”,指责碳税推高燃料价格,导致生产各环节费用上升,从而推高商品,尤其是食品的价格。
这项政策逐渐成为反对党攻击自由党的焦点,也最终成为特鲁多辞职的因素之一。与特鲁多同属自由党的卡尼在上任当天即迅速推翻这一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卡尼在气候问题上拥有丰富的资历,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融资特使等职务,且担任过加拿大、英国两国央行行长,经济背景突出。在竞选党魁期间,卡尼就曾透露出以绿色激励措施取代碳税的想法,鼓励民众选择环保选项,例如购买节能汽车或改进房屋保温措施。
卡尼在3月14日签署取消碳税的行政命令前表示:“消费者碳税不起作用。在加拿大需要团结的时候,它却引发了太多分歧。”他强调,此举旨在改善经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分析人士认为,卡尼此举更多出于选举考量。毕竟,波伊利耶夫围绕“削减税收”的承诺此前已赢得不少选民的支持。
“一切是为了大选。卡尼想进一步缩小同保守派的民调差距,因此远离自由派的气候立场。这是根本原因。卡尼被提名前,自由派民调大大落后于保守派。他顶替特鲁多后,向保守派观点靠拢,已经大幅缩小差距。但仍然落后。”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董事,曾任芝加哥大学贝克尔-弗里德曼经济研究所资深顾问、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执行主任的莫争春博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
如果自由党败选,卡尼可能成为任期最短的总理。莫争春分析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卡尼在上台后“抛弃左翼惯常的大政府强制立场,改为市场决定的右翼立场”。根据最新的民调显示,卡尼上台后,自由党已逆转颓势,民调领先保守党3个百分点。
而保守党领袖波伊利耶夫表示,如果不召回议会废除《温室气体污染定价法》,卡尼无法真正取消碳税。
根据加拿大的相关规定,总理仅能调整行政法规或执行方式,无法直接废除法律。要彻底废除与碳税相关联的《温室气体污染定价法》,必须经过议会立法程序。因此,当前政策调整仅为暂停征收,未来政府仍可能恢复碳税。波伊利耶夫在社交平台上将此举措评价为“愚弄加拿大人”,认为这只是暂时隐藏了消费碳税。
气候目标如何实现?
尽管加拿大取消了消费者碳税,联邦政府仍坚持《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即到2030年减少40%-45%的碳排放,并在2035年将这一数值进一步增至45%-50%。问题是,如何在取消碳税后,仍实现气候目标?
从外界来看,取消消费者碳税似乎是加拿大气候政策的倒退。但事实上,尽管消费者碳税被废除,加拿大联邦政府对大型工业排放者的碳税仍然有效。
加拿大气候研究所2024年的研究显示,与消费者碳税相比,工业定价在节能减排方面更具成效。按照当前减排政策,到2030年加拿大预计可减少2.26亿吨碳排放,其中23%-39%归因于工业排放定价,而消费者碳税的贡献仅占8%-9%。
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前任部长史蒂文·吉尔博(Steven Guilbeault)曾指出:“我们已部署约100项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消费者碳税是其中之一,但绝非唯一。”吉尔博是碳税的坚定支持者,在卡尼上台当日被调任至文化部。
吉尔博坦言,消费者碳税曾是加拿大气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碳定价、石油和天然气排放上限以及甲烷法规才是实现减排目标的“主力工具”。
他强调,未来政府将收紧针对大型工业污染者的排放限制,例如对油气行业设定年度排放上限,要求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或购买碳信用完成减排目标。
根据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协会(CAPP)的官方报告,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023年日均对美石油出口量约为400万桶,占美国进口总量的60%以上。
这些原油中,约80%来自阿尔伯塔省的油砂资源。环保组织指出,油砂开采的碳排放强度比常规原油高20%-30%,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化石能源之一。国际能源组织(IEA)预测,在未来25年内,加拿大的油砂产量将每天增加约250万桶。这种大规模开发与加拿大政府承诺的“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存在显著矛盾。
若以碳排放量类比,这一规模的油砂开采相当于每年新增约3900万辆燃油车的排放量。卡尼虽然取消了消费者碳税,但承诺仍然坚持“对抗气候变化”,并将加强对工业碳排放的监管。
此外,专家们认为仍有许多政策可以替代碳税取得相近的效果。灵活法规(Flexible Regulations,简称Flex-Regs)就是其一。
杰卡德向澎湃新闻介绍,灵活法规允许企业和消费者选择最经济的技术或能源来达到减排目标,而不是强制使用特定技术。企业和家庭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低碳技术(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氢能车等),而不是被强制要求使用纯电动车。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减排信用额度来实现整体减排目标,类似于碳税的市场机制。其他措施还包括更好的激励措施例如房屋和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标准等。
无论4月28日的提前大选结果如何,加拿大消费碳税政策的暂时取消已成定局。这场政策转向不仅关乎气候变化,更考验着加拿大在政治博弈、经济转型与国际竞争中的平衡能力。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时刻,加拿大的这一举措也会对其他国家的气候政策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蒋露瑶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年后,辞职女教师后悔了吗? 收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年后,辞职女教师后悔了吗?
- 2025年04月12日
- 11:01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6,093
美民众抱怨成为关税政策“埋单人”
- 2025年04月11日
- 22:12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4,546
太猖狂!连开54家网店全卖假货?上海警方出手了
- 2025年04月12日
- 04:20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1,911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24:52
6、周一高开的肯定是果链,达链,特斯拉链没有明确被豁免但可能会跟风,这3个链跌幅最大,反弹也小,这次要补涨反弹,但再反弹累计涨幅就不小,不适合追涨的,且后面还会有反复,只能是仓位重的涨的时候,慢慢降低仓位,仓位低的可以不动,抄了底的加仓做T,留底仓的策略比较好一些,我重点看好,达链,AI端侧芯片,还有国内算力中心,H20放开,会激发大厂尽快提前建设数据中心,且OPENAI要发布新的产品,有可能对国内外AI是促进。7、以上分析是按照美国公布的豁免清单是真实有效的情况下的A股投资逻辑,如果川普在今天晚上又改了,那么一切都会反向运行,也有可能导致今天部分行情的发展力度一般,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但我的观点是偏向好的一面。当前阶段暴跌后反弹修复阶段,一切都有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那个总统可能还有精神问题,那就不要给自己的仓位任何大的压力,保持攻守平衡是最好的,并且大盘也没有彻底走出底部,那么半仓持仓是合理的,不同人的可以上下浮动,4-6成这个区间,盘中可以加仓做T,但盘尾必须回归平衡仓位。不追涨任何板块,只做低吸策略。不追涨就不会被量化割,低吸缩小风险,且跟量化一起低吸,量化可以抬轿。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24:49
周一操作要点:1、美股继续反弹,人民币连续3天升值,这次关税战贬值的都回来了,这预示A股还会继续反弹,美国方面再延期90天对等关税后,在周六再次更新豁免清单,涉及半导体,元器件,通信,电脑,服务器等科技类输美产品全面豁免,这是美国第二次让步。但网络上关于这个内容很多歧义,歧义的点在于是否按照20%来自美国产品部分豁免,我的理解,半导体元器件的大部分产品是全豁免,对于这部分的产品,只豁免含美产品达到20%的商品的这部分,其他部分继续对等关税,当然也得等90天后再说。还有一个不确定点,就是川普回答记者这个问题时说,等到美国周一再明确,这个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管怎么样美国对等关税大方向可能是最后一场闹剧,挽回他们颜面的就是长长的豁免清单。名义上的对中国145%的关税仅仅是个别商品,摆个样子。2、中国这边对这个豁免的事,还不知道如何应对,我们已经做好了脱钩的准备了,结果美国后悔了,我们这边虽然主动了一些,但也不好掌握这个尺度,因为像粮食安全,科技自主,这事我们一直想解决啊,这次下了决心断臂也得自己搞,但对方这么快就让步,我们也不可能就做这些事了,大概率中国也拿出进口美国产品的五分之一商品来放入豁免清单,比如H20,这东西美国允许卖了,那么我们这方面确实缺这个东西,那么就把这个放入我方的豁免清单。这事对国产算力芯片有负面影响,这只是我的猜测,至少做个短期风险防御。3、反制题材的农业,稀土周一大概率会继续调整,毕竟美国实质性让步,就是有缓和的预期,且情绪上开始交易错杀的科技股,出口股票,那么在这个氛围下,炒反制可能性就不大了,但不是说这部分股票就得持续跌,消息总是忽左忽右。等待下一轮机会就好。4、消费,免税,非美贸易加深概念股,我认为这部分比较中性,我们跟美国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了,我们要努力发展非美贸易,加大国内消费力度,多搞开放,让外国人来中国消费,这是跟对等关税没有什么挂钩的事,这些啥时候都应该搞,尤其是大趋势上中国还得领导全球化,这部分股票会因为周一资金都去科技股,出海的票,导致下跌调整,但是值得低吸的方向。等待轮动。5、半导体国产替代美国,主要是模拟芯片,射频芯片,按照行业看就是汽车芯片,我认为这部分也是反制内容,也是有可能被中国放入豁免清单的,周一调整的话,最好还是看看情况,如果盘面反馈不是很好,杀跌严重,那就要等待,不要马上去低吸,需要盘面做综合判断。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20:44
【坚决反制!自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财联社4月11日电,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对华加征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有关事项如下:一、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18:34
【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优做强不良资产业务 规范有序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财联社4月11日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专注主责主业。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足功能定位,做优做强不良资产业务,规范有序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探索新形势下服务化解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的模式,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深化改革转型。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坚持内涵式、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逐步构建形成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可持续发展。强化风险防控。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全面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强化“五大监管”,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17:36
【柯力传感(sh603662):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58%到92%】财联社4月11日电,柯力传感(sh603662)(603662.SH)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818万元到825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515.83万元到3947.83万元,同比增长58.48%到91.76%。业绩预增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增长,以及公司在传感器和物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使得主营业务收入与扣非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小财注:2024年Q4净利0.7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1净利环比变动-2.6%至17.86%。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17:07
【湖南黄金(sz002155):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130%】财联社4月11日电,湖南黄金(sz002155)(002155.SZ)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5亿元至3.74亿元,同比增长100%-130%。报告期内,业绩上涨主要是公司金、锑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小财注:2024年Q4净利1.8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1净利环比增长80.56%-107.78%。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16:18
【消息称跨境电商平台SHEIN获准赴伦敦上市 最新估值约500亿美元】财联社4月11日电,据知情人士透露,跨境快时尚电商SHEIN已获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批准,计划赴伦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这一批准标志着SHEIN在推进伦敦上市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早在2024年6月,该公司便已向英国监管机构秘密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知情人士透露,SHEIN若要在伦敦成功上市,仍需获得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腾讯科技) -
趋势领涨今天 23:16:16
今天重点关注财经事件和经济数据:① 10:00 国新办就一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② 20:30 加拿大2月批发销售月率③ 23:00 美国3月纽约联储1年通胀预期④ 时间待定 欧佩克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⑤ 次日00:00 美联储巴尔金就穿越经济迷雾”发表讲话⑥ 次日06:00 美联储哈克就美联储扮演的角色发表讲话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15:19
【杭钢股份(sh600126):2024年净亏损6.28亿元】财联社4月11日电,杭钢股份(sh600126)(600126.SH)发布年报,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36.64亿元,同比增长14.04%,净亏损6.28亿元。公司积极应对钢铁市场下行压力,生产经营平稳有序,虽然数字经济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均实现盈利,但对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效果仍然有限,无法消除钢铁行业市场大幅减利的影响。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3:13:51
【通富微电(sz002156):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0%】财联社4月11日电,通富微电(sz002156)(002156.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82亿元,同比增长7.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8亿元,同比增长299.90%。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存储等领域。公司在2024年积极调整产能布局,加强技术创新和成(sz002001)本费用管控,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