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章价投
之前写了两篇海底捞的文章《1400亿人民币的海底捞已不贵》和《回应海底捞估值的8大质疑》,连续几天都有来自机构的朋友建议我关注呷哺呷哺,说大跌之后的呷哺可能赔率更高。
其实在几乎每个行业里,二流公司都会比一流公司估值更低、显得更有性价比。那么,估值合理的一流公司VS略显便宜的二流公司,该如何选择?今天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从我对于餐饮生意的理解说起。
当我们评价一家餐厅的时候,经常会从三个维度入手——口味、环境、服务,大众点评也是以这三项指标打分的。
然而,这三个指标也是有先后之分,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下:决定你一次就餐体验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是哪一个?
海底捞的张勇告诉我们:是服务。服务好会让你觉得菜也好吃,服务会影响味觉!
我的切身感受也是如此。呷哺呷哺和凑凑火锅我总共吃过四五次,论食材和口味,对于我这个连沙县小吃都能吃得津津有味的油腻叔来说已是完全挑不出毛病了,但是,当你走进餐厅无人迎接还要你自己找地方坐时,当服务员把菜单递给你之后就像个冷冰冰的机器杵在旁边时,当你锅底都快烧干了也没人加水你叫服务员他还假装看不见时,内心泛起的不爽,反过来冲淡了很多对于食物的满足。
海底捞就完全不是这样,地下车库开始的一路引导指示牌,店门口迎宾不但主动倒茶还给你拿零食水果,敞亮的洗手间各类物品一应俱全还有专人递热毛巾,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细节都被周到的服务覆盖,“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理念投射在每个餐厅员工的一举一动中。
既然优质服务是一家餐厅的核心竞争力体现,那它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是不是其他餐厅只要照搬海底捞的公司制度、挖脚其培训师就可以成功复制了?显然不行,要打造高水准的服务,公司必须要提供高额的薪资待遇和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
现在各行各业都面临“招工难”,一个学历不怎么高的二三十岁小年轻,他可以去做个车间工人,可以去当外卖小哥,可以去麦当劳做点餐员,也可以去服装店做导购收银,那么,海底捞凭什么吸引他?
一就是工资高,海底捞2018年员工工资支出50.1亿,年末员工6.9万人,人均年薪近10万(考虑到员工在增长),而呷哺呷哺2018年末员工数量为2.6万人,全年的员工工资支出仅11.7亿,人均只有六七万;二就是有发展,海底捞是一家正处于高速扩店期的现象级餐饮公司,尽管今天你还是普通店员,两三年后也许就能升任店长,分得自己+徒弟+徒孙门店的利润提成,年入七位数不是梦,这当然比车间工人或外卖小哥有诱惑力得多,从而每年吸引着一批批社会上最有进取心又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加入。
海底捞之所以能提供这些,还是仰仗着自身极强的单店盈利能力,以及快速的增长性。如果有一天海底捞的门店数量不再增加,员工的服务活力也一定会大打折扣,别担心,张勇是绝不允许它发生的。
所以有很多投资者悲观的预测海底捞最多只能再增长5年就会碰到“天花板”,我认为是多虑了,不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这个有战斗力的组织都会推动公司业务继续膨胀——既然外婆家孵化出了炉鱼、指福门、第二乐章、动手吧、宴西湖、杭儿风等几十个子品牌,海底捞为什么不能呢?
除了高工资+有发展,一定程度的放权、企业文化的浸染,我认为也都是必备的,这里不展开说了。
餐饮这门生意,与我两周前讲的《宋城演艺(9.730, 0.18, 1.88%)》也有些类似:每天如果多接待两桌客人,与每天多表演两场千古情一样,边际收入的增长幅度将远远高于边际成本。这样的特点,使得一家“网红”餐厅的盈利能力,可以甩那些“还不错”的餐厅好几条街。
海底捞5.0次的翻桌率,意味着每天接待6拨客人,假设每桌用餐时间100分钟,那么平均每天每桌会有10个小时处在用餐状态。注意了,是每一天、每一桌10小时啊!我猜想,在这个数据上,全世界应该都找不到第二家连锁餐厅能与海底捞相比拟了。
(补充一下,有人说太二酸菜鱼平均翻桌率也有5.0,人气不逊海底捞,照这个说法,我家楼下的早餐铺一人一碗拌面吃五分钟,一小时就能翻桌十几次,那它不是比海底捞太二还“网红”得多了?)
同时,由于具备“网红”效应,宋城和海底捞面对上游业主都有着极强的议价能力,宋城能够以白菜价拿到土地,海底捞则可以享受较一般商户30%-40%的租金优惠。打开2019半年报可以看到,海底捞营业收入117亿,租金0.96亿,而呷哺呷哺营收只有27亿,不到海底捞的四分之一,租金却有1.26亿,比海底捞还高。
商业综合体为了引进海底捞,愿意开出这样“自残式”的报价,到底是为什么?
我问了一位从业的朋友,他告诉我:第一,海底捞每天吸引的到店顾客数量远高于同类餐厅,这增加了整个商业综合体的人流量;第二,海底捞通常位于商场顶层,这样先把客人吸引到顶层,再像瀑布一样一层层往下逛,进一步拉长了人均动线和逗留时间,能制造更多消费机会;第三,人来的次数多了会“走顺腿”,下次即使不是专程来吃海底捞,也会习惯性地再来。在《万达哲学》里,王健林把广州天河城的成功也归结于“走顺腿”。
一般而言,商场的租金增长速度都会超过其零售额的增长,比如华润旗下7家开业六年以上的购物中心2018年租金增长14%,而零售额增长仅11%;龙湖商业(天街)2018年的平均租金同比增长17%,6家2012-2015年开业的新城吾悦广场2018租金还同比增长了21%,这恐怕是个让各服装、餐饮商家的同店销售增长几乎不可能跑赢的数字。
华润置地2018年报
海底捞的租金/收入比很低,每年的涨价幅度又小,能够把同店销售增长都转化为盈利增长,这是个不容忽视的竞争优势,反观那些二三线的品牌餐厅,它们的同店销售或许能保持几个点的微增,但由于租金的刚性上涨,净利润率却有可能是往下走的。
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作为投资者,该选择那些价格合理的杰出公司,还是同个行业里那些更具“性价比”的二流公司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投资期限足够长,还是应该选择那颗皇冠上的明珠。它的竞争优势更加不可替代,并且从ROE的角度,你每年留存在公司的利润相当于都在以净资产入股,年复一年地享受着高额复利。
再强调一遍,这仅是我个人观点,我不敢保证未来1-2年谁的超额收益能更高,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在漫长的数十年投资生涯里,我希望手里拿着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最杰出上市公司的股权,而不是永远满手的二三流公司,这么做与我的投资理念相违背。
此外,那些杰出公司的经营表现,往往能一次次超出你的预期。比如海底捞,我在《1400亿的海底捞不贵》中预测它在2019下半年新开店127家,2020年新开业180家,还引来不少人说我太乐观激进,可是12月25日的申万电话会议纪要显示,海底捞2019下半年新开了160家左右,而2020年的计划是300家,都远超过我的测算(疫情原因打6折,也足够保守了)。
最后分享一个阅读调研纪要的星球号,它一天更新近百条,几乎所有热门上市公司的电话会议通知及访谈纪要都能找到,昨天还发出了2月14日海康威视(31.290, -0.21, -0.67%)电话会议纪要,之前关于海底捞呷哺呷哺的也不少,我每周至少有一两个小时在里面阅读。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