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蓝海”依旧

创新引领——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蓝海”依旧
2019年09月20日 19:15 投中网

2019年9月19日,由投中信息和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投中网、江苏疌孚基金产业管理公司、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承办,以“聚资本之力,筑产业之势”为主题的“2019中国投资年会(南京)投资人峰会”在南京市金奥费尔蒙酒店举办。

在主题为“创新引领——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蓝海’依旧”的论坛上,包括幂方资本合伙人梁占超 、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盛山资产管理合伙人沈强、建信资本合伙人孙启明、磐霖资本合伙人唐爱民等嘉宾就主题分享了看法。本场论坛由翰颐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颖华主持。

议题一:创新药领域各家机构布局

周颖华:创新对于生物医药来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风险、高投入,可能会有超高回报的创新药领域,各家的机构做了哪些布局?

唐爱民:在医药投资方面,我们有三个领域,我们重点投资的一个是肿瘤,一个是学脑血管,还有代谢疾病。我们主要重点就是分布在这三个领域,我们认为这三个领域是临床上还未被满足、有巨大需求的领域,这就是我们投资的理由。

沈强:盛山做投资还是从实实在在的临床需求出发,比如我们投了治疗心衰的心室隔离降落伞装置,这也是几乎跟美国同步创新的全球领先的心衰治疗医疗器械,已经做了30例人体临床,效果非常好,还在爬坡期。这个治病救人的医疗器械并不关心刚才讲到的市值变化,一二级市场的动荡,我们先看到这个临床需求能不能被满足。

刘云:华医资本看两个赛道,一个是眼科创新药,一个是肿瘤。眼科创新药的产品比较稀少,竞争非常薄弱,而且单一产品在创新药的赛道上可以做到非常大的体量;肿瘤药是另外一块方向,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我们把肿瘤药400多个靶点都鉴定出来,一个个靶点做梳理,这个工作我们做了两年,现在大概完成了一半多的工作。

梁占超:幂方资本专注于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方向的早中期投资基金,我们不仅在医疗器械上有布局,生物医药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板块。在药物的不同组成形式上,包括单抗、双抗、大分子、小分子等等,从产业链上下游,蛋白质原材料到CRO CDMO等等我们在每个细分的赛道上都做了一些布局,我们关注的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

议题二:中国医药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创新能力

周颖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药的政策,本土的企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你认为中国医药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创新能力?

唐爱民: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最基础的研究方面,创新的理论基础,比美国稍微差一些,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投资中比较看重的是什么呢?是这些企业,机制驱动的创新。把这个机制拿来以后并不是完全的模仿,会做一些局部的创新。现在的药物不仅立足中国,而且是走向国际,并拿到全球专利,这样更有前途。

孙启明:投资机构是做一个资源配置,我们现在引导基金,最后不用引导基金进行投票,让他们赚的钱比炒房子赚的更多,这个事就成了。

沈强:针对国内已经有一定规模的药企,如何利用好自身的研发生产优势,销售渠道优势,以及国产政策的倾斜。在一些已经被海外验证的成熟的靶点,做一个更好的分子,这样可能风险低一点,又可以快速推向市场,找准有差异竞争的赛道,弥补国内空白的。

而那些初创公司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有能力做一些新机理,或者是新靶点新机制,风险当然高,但这种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对于创新公司来讲,要注意该项目它的全球赛道不要太热。

刘云:完全依靠我们研发的体系和能力,我们还是很难真正实现创新药的研发。我的观点是说,对创新药来说我们更偏向于VIC模式。 VIC这个模式比较适合目前国内投资人对于创新药投资的方式。

梁占超:我觉得需要政策、人才、资金等多因素把它往前促进。我们需要一个过程,给创新药一个过程,给新药研发一个促进环境。

议题三:创新药企业的估值

周颖华:最近几年疯狂的创新药投资,大家怎么看创新药企业的估值?这个问题我想请孙博士给我们分享一下。

孙启明:我觉得高估值是一个行业的标志,如果没有泡沫,这个行业不是一个好的行业。我觉得它有一个过程,这个估值倒挂也有一个过程,让它在市场泡沫中把它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沉淀下来。如果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希望大浪淘沙,把不好的淘下去,用好的企业弥补它的差距,反过来刺激一级市场更好的发展。

沈强:我从临床角度再补充一下。一个新药针对一个疾病适应症,把市场需求都算一遍,到底市场上要花多少钱,如果是一个生物药,它是一级二级三级用药,它的市场份额是多少,它的渗透率怎样,销售价格随着医保的控费,更多的竞争者,它在第几年价格是否会陡降,把这些所有的影响因子都放进去,按照我们二级市场的估值算回来现值,这就是临床出发市场给它的客观评估。建议我们一级市场的朋友们投资当时都多算呆帐,少一点当前交易参考值,有可能会把1,2级倒挂的可能性拉下来很多。

议题四:政策变化下医药投资逻辑的改变

周颖华:国家最近的政策变化非常巨大,从CR开始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四年了,最近也有一些新的改变,比如医保控费政策的日益严格,大量采购现在已经扩展到高质耗材,器械领域,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大的振荡。在这种环境下,医药投资的逻辑有哪些改变?我想请沈总和刘总,这方面是否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分享?

刘云: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做研发还是做销售,这是强政策的行业,我们没有办法独善其身。对政策的预判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的事情。眼下来说,这个行业痛点是合规,这个行业有很多政策的痛点。这个行业一直没有暴露的很痛的痛点就是营销的费用比例很高,我们知道这个行业毛利是很高的,中间这么多的利润哪里去了呢?因为有研发摊销,营销比例很高,这是这个行业的属性。

我们说营销比例高是这个行业的属性,但是营销比例高里面不合规的比例高那就不正常了。就我国目前来说,政策层面最大的问题是营销合规的问题。今天没有时间说了。

沈强:这个跟我们国家目前的医疗体制相关,整个销售费用的摊销里面,除了可能的医生不合规的部分以外,还有涵盖了其他部分,比如招标本身消耗,进医院的成本,还有医药代表的提成等等。所以不是两票制造成了高费用,而是本来就有的销售费用从原先帐外被高开价格后从财报上体现出来了。这个目前很难一下子改变,这是中国市场属性。我们要做的是及时指导被投企业如何规避那些不合规部分的费用,降低财务风险。

议题五:对科创版企业的要求

周颖华:最后一个问题,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医药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交易所对于逆向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几个因为科技属性不强被劝退了。我们对科创企业有哪些要求?

梁占超:科创板的推出是一个好的事情。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是一个市场的过渡过程。另外和我们国内的审核制度有关,相对会调减一批。对于高PE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一些回归。现在动辄上百倍的PE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一定会有回归理性的过程,但是我相信这个板块会对我们早期投资来讲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

唐爱民:科创板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更多的是要求企业有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提供给市场,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企业,会在科创板当中大显身手。高PE肯定还会回归价值核心。希望将来的科创板在规则方面,,真正看重企业的创新价值,把这个企业创新的属性更多的种植起来,让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起来。

刘云:科创板高PE估值和主板市场比是高的,它相对来说是一个成长期的企业,成长期的企业比主板高肯定是正常的。从理论来说,科创板的PE应该是高于A股市场,这是成立的。反过来说,这个PE水分还是很多的。二级市场对于这些新生事物来说是需要时间的,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对于新生事物,它的估值需要一个过程来学习和消化的。我觉得目前阶段,其实还是要细分标的本身怎么样,不能一概而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