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唐的"中国最美铜镜"亮相奈良,正仓院宝库再次开启

来自大唐的"中国最美铜镜"亮相奈良,正仓院宝库再次开启
2018年11月09日 09:06 一财网

10月末,一年一度的京都“正仓院展”再一次拉开了帷幕,今年已是第70回。因为明年日本天皇将要退位,年号随之更改,所以这也是平成年最后一回“正仓院展”了。

在去往奈良的轨道交通里,到处可见“正仓院展”的宣传海报,在展览门口排队的地方还播放介绍视频,观众可以免费领取展览简介。门票大约折合人民币70元,这个价格与日本一般博物馆的门票相差不多。运气好的话,也可能会被赠送免费的门票。

不可或缺的“一期一会”

在奈良这座长居人口仅36万的小城,每年前来观展的人次可高达20余万。人们从各地赶来,穿着正装,耐心地排着长队。其中,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对于他们而言,看“正仓院展”不仅仅是参观一个普通的展览,更像是一种“朝圣之旅”。那些拄着拐杖、坐着轮椅、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也坚持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参观。

很多人认为“正仓院展”是在正仓院展览,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试想一座一千多岁的木质建筑,本身都是一件宝物。前两年,正仓院还进行了一次百年大修,对于一般游客而言,也只能看看其外观,无法入内参观。没有特展的时候,所有文物都被放置在旧库西南边新建的两栋水泥新仓库,只不过摆放的位置原样延续了旧库。从1946年在京都帝室博物馆首展开始,除了于1959年、1981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外,“正仓院展”全部都在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

今年,“正仓院展”的展期是10月27日至11月12日,共展出56件宝物,包括北仓10件、中仓16件、南仓27件,还有3件圣语藏,其中有10件是第一次展出。展览现场不能拍照,提供中文讲解器,但是并不涵盖所有展品,鉴于每件展品都有中文说明牌,所以个人认为不必再租借讲解器了。但是因为看展的人实在太多,挤得是里三层、外三层,所以建议还是在上午9点开门前就排队等候,而且可以从最后一件展品开始,倒着参观。展品放置的距离有点远,如果真要看仔细,还可以自备望远镜。在展览现场,不少日本观众就拿着便携性望远镜,仔细观看一件件展品。

光辉夺目的镶嵌器

虽然每件展品外都挤满了观众,但是有两类器物受到了特别关注,人们或在展柜前久久不愿离去,或兴致高昂地互相讨论着,时不时发出惊叹赞美之声。第一类自然是做工最为精美绝伦的镶嵌器,包括“正仓院展”海报上的主角——玳瑁螺钿八角箱(中仓146),有着“中国最美铜镜”之誉的平螺钿背八角镜(北仓42)和犀角如意(南仓51)。

螺钿是指一种特别的镶嵌工艺,“螺”指贝类,这里一般是指南海出产的夜光贝,“钿”即指镶嵌;螺钿就是将贝类的外壳加工成平板状,再切割成各种花纹、图形,然后嵌入木板、金属、漆器等表面。如今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螺钿制品,都是唐代遗物。这件玳瑁螺钿八角箱通体用玳瑁龟甲贴嵌,玳瑁深处又涂有黄色和深棕色,上面再用螺钿技法装饰,器盖中央为唐草纹,四周用连珠纹将盒盖划分为八个区域,内饰雌雄鸳鸯交错图案。箱体侧面也饰有大小不一、相互交错盛开的唐草纹,花心饰以红色的琥珀。全器不仅所用材料珍稀无比,其技艺更是鬼斧神工,应为当时的朝贡珍品。

平螺钿背八角镜更是圣武天皇生前爱用的唐物,被收纳入《国家珍宝账》。镜面由白铜铸造,外形仿造八瓣花。背面以螺钿技法装饰,以红色琥珀为花心,用贝壳镶嵌出宝相花纹,缝隙之间镶嵌绿松石和青金石等细片,研磨后使其表面平滑,整个镜子的制作工艺极尽繁复奢华,华丽至极。可能是太过绚烂夺目了,此镜在宽喜二年(公元1230年)被盗,遭到损坏,后于明治时期修缮完成,但是这丝毫也不能影响其所散发出的夺目光辉。

犀角如意的柄身是用珍贵的犀牛角制成的,全器红蓝相间配色,镶边的金线将如意分为六等分,以花草蝶鸟为装饰图案,并用水晶和珍珠镶嵌在花蕊之中,握柄以象牙花形镂雕装饰,搭配有金制底座和环扣,巧夺天工。这柄如意的形制与《历代帝王图卷》中陈文帝、陈宣帝所持之如意相同。这“如意”原本是供讲经僧记文于上的法器,或也可以作搔背之需,和晚期那些因其名称的吉祥含义,而作为赏赐之物的如意大有不同。

罕见的“惜物”精神

以上这些器物因其华丽的外表、超绝的工艺,自然受人瞩目,令人叹为观止。但还有一类器物,本不能算为艺术品,但因为其见证了一千多年前日本皇室的日常生活,保留至今,也足见其珍贵。在此次展览中,麻织品是重点,这与近几年日本研究人员对于正仓院的麻织品进行了特别调查有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双女士绣线鞋(北仓152),这双制作于公元8世纪的女鞋,设计样式不输今天的时尚大牌。绣线鞋形状犹如一只翘头船,以麻布为地,红色花鸟纹样为锦,鞋头饰以大朵花形装饰,并有刺绣图案。它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贵重物品,由身份高贵的女性在室内使用,是当时的奢侈品,公元756年由光明皇后捐献给东大寺。

展览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织物”,品类、数量繁多,包括屏风、收纳、带饰、配饰等各类生活织品。其中一些仅仅剩下破碎的小布条,但仍旧被小心翼翼地陈列在展柜里,视为国宝,这种“惜物”的精神恐也是让正仓院存留千年、未受损毁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从正仓院的藏品中看到中国盛唐时期最为流行的纹样,找到唐代的丝织品。看到展柜中静静躺着的那些箱柜的绑带、屏风的收纳袋、收纳绳线的百索缕轴、未使用的画轴,甚至一团杂色的绳线时,观者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这些物品在被献入正仓院时,可能只是当时普通的生活用品,但幸而被时光之神忘却,未湮没于千余年的时间长河中,让21世纪的我们能有机会看到,而且还会被一直保存下去,带着它们的基因密码,留给后人一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

无与伦比的宝库

日本正仓院位于于东大寺大佛殿西北。“正仓”一词原指政府储藏国家作为赋税所征收的粮食仓库,属于大型国有佛寺,除了粮食外,也收藏各种进口商品。但由于东大寺的正仓院是唯一存留下来的仓库,故“正仓院”一词现为专指。正仓院建筑属于木质“校仓”结构,即为森林地带中的一种木舍。全仓分为北、中、南三仓,南北两仓以三棱形的桧木搭成“井”形并不断叠加,下承巨柱,距地很深,可通行。

三仓的创建年代,现不确定,但应该在公元756年6月21日之前。因为当日为日本奈良时代的第45代天皇圣武天皇(公元701~公元756)的七七忌辰,光明皇后(公元701~公元760)即以“先帝玩弄之珍,内司供拟之物”供献佛前,藉祈冥福,其物品全部记于《东大寺献物帐》,而该文献也一起藏于北仓中。物品包括服饰、乐器、家具、兵器、佛具等650件。由于圣武天皇特别钟爱唐朝文化,先后十余次派遣遣唐使,不仅引入大量唐代艺术珍品,还命人模仿制作,因此,正仓院的收藏品全面展示了8世纪以中华文化为主,包括从唐代中国、新罗等地运来的各种精品,甚至包括印度、伊朗以及希腊、罗马、埃及等国文物,被誉为“丝绸之路的终点”。此后,正仓院又陆续纳入各种宝物,包括皇室陆续的捐赠、重臣比丘等进献的宝物,以及亚洲各地来的宝物。正仓院历经1200余年,9000余件藏品全部保存至今,实在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一座宝库。

现如今,整个正仓院连同其中的宝物都已归皇室专有,直接由协助皇室的机关“宫内厅”管理。在“正仓院展”开办之前,除非有天皇敕令,普通人根本无法得见正仓院内宝物。1946年开始,正仓院每年从9000余件藏品中挑选60件左右,对公众展览,展期不得超过17天,并且已经展过的展品,原则上十年内不再公开。所以即使对于日本人而言,就算从1946年首展开始每年都来参观,到今年第70回,也没办法看到所有的藏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每年的“正仓院展”,都能获得非同一般的关注。

每次开展之前,正仓院都会举行庄重盛大的“开封之仪”。以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所长和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为首的人员,要先用水清洗嘴巴和手,之后才能打开被锁在正仓院六扇门上的麻绳的封口。专家会从《东大寺献物帐》开始检查宝物,检查完毕后,才能将宝物交付给展览主办方奈良国立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在两周的展览期间完成对于正仓院所有藏品的清点、曝晾、更换防虫剂工作。参与检查封装工作的人员共计数百人,光是包装材料就要耗费数百万日元。而展览结束之后,还要举行关闭宝库的“封口仪式”。

参观完整个展览后,人们还可以参加博物馆举办的日式茶会,或是去餐厅尝一尝每年为“正仓院展”定制的便当。当你补充完体力后,凭着“正仓院展”的门票还可以继续参观奈良国立博物馆的其他展览,其中有全日本最好的佛像和著名日本文物商坂本五郎捐赠的中国青铜器。对了,即使走出博物馆的大门,还有那些四处游散的奈良小鹿等着和你玩耍呢。期待着你我共赴明年“正仓院展”的“一期一会”。

责编:李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