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晋升4次,我却失眠了

4年晋升4次,我却失眠了
2019年10月10日 19:18 正和岛标准

口 述:徐海瑛 前诺华集团中国区总裁、现哈药集团总经理

编 辑:杨羽婷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南怀瑾先生说,诸子百家之中,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食店,有生活必需品,得天天要吃;道家则像药店,人不生病的时候,可以当它不存在,但生了病了,就非去找它不可。一个人有困难了,一个民族、国家生病了,都需要去道家思想里求药。

我今天讲《道德经》,就更多地从个人人生中遇到困难,“到药店买药”的经历来作解读。这些体验的分享虽然很俭朴,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右二为徐海瑛  前诺华集团中国区总裁、现哈药集团总经理

4年晋升4次,我却失眠了

在加入诺华集团前,我的人生可谓一帆风顺:从北大国际金融专业研究生毕业,到25岁成为一家时装公司的销售经理,再到29岁进入一家北京集团旗下的客服公司,4年内晋升了4次,成为那个集团的管理者。

对我来说,在那之后出任全球知名药企诺华集团的高管职务,就是“更上一层楼”的事情。

老实说,当我拿到这个诺华集团的任命时,我是欣喜若狂,感觉自己做出一番伟大事业的机会来了,所以兴冲冲就去上任了。

然而,我迎头赶上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诺华集团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双方各占50%的股权。而这样一个股权比例,意味着这家公司是一家内部管理层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甚至各怀心思的。

而从业务牌照到企业融资,从基础建设到设备购买,从组建团队到组织架构,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缺乏协调和沟通,可谓盘根错节,令我无从下手,夜不成寐,血糖还开始升高了。

那时,我整天想该怎么解决这个大麻烦,为此试过和一些董事及中层管理人员私下沟通,从战略上寻求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甚至也试过耍小计谋、动小心思,希望将他们团结到我周围,为我所用。

但尝试了各种方法,发现大多不管用后,我开始变得非常迷茫和纠结。我怀疑自己:能不能负担起这个担子?能不能让一家公司在我手上焕发光彩?

幸好我从小是爱读书的人,在家里的书架上放了些书。我就开始从书架上寻求支持性力量。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字,难读得像天书,但就是这样一本小册子,解答了我很多管理上的困惑。

《道德经》是“帝王之学”,更多地是讲给历代帝王、掌权阶级听的。它分成道、德两部分,讲从文景之治到盛唐气象的规律和哲学,教导他们成为什么样的领导者,是人类智慧的集成之作。

结合我自身经历而言,现在企业中的领导者,真的需要学习道家当中的智慧。

管理100人和1万人,有何本质不同?

一家公司的员工和管理者,到了不同职位,就需要将自己放到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心态看问题和做事情。

《道德经》的第八章写“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实到了我们职业生涯当中的某个阶段,会变得异常有用、异常重要。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0000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加到5万至10万人时,仅是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带领他们。”

《道德经》第二章也讲“功成而弗居”,就是让我们肯定别人,放低自己,做到真心实意的谦虚。

过去,我还有些爱出风头的习惯。受时代和教育的影响,我们这一代人有着较为明显的“二元思维”,凡事分主次,凡事论成败,没有辩证统一的存在。

包括我自己,从北大毕业后,一路成功,无形中将要强的自我放大,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我在这方面吃过不少苦。现在改变了不少,但也还没做到完全做到用拜佛那样虔诚的心,去对待我管理的每一位员工。可一旦有了错误的念头,我就会提醒自己立马纠正这种观

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红花和绿叶不必分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在一切都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急火火地奔向成功,但有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关照自己的内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从心底里去感激他们。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每一部分不可或缺的贡献;任何的主要贡献者,都必然有别人的帮助和落实,才可能完成一个任务。

做领导,要清楚自己哪方面不行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意个人拥有的技能和知识,而忽略了提升心灵的层次。后者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候是看不出来的。

《道德经》的第十六章讲“致虚极,守静笃”,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笃定状态,不过于受外界影响,就是提醒我们要守住这样一份静。

我以前就职过的一家公司的CFO曾分享过一个“齿轮模式”。我们在领导岗位上,要时刻谨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

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就相当于最上面的大齿轮,下面由无数小齿轮连成一体。

领导者这个大齿轮慢慢地动一下子,层层传递下去,到第四层、第五层的小齿轮,就已经飞速旋转起来了。

 “起心动念即是行”。看不见的那部分,导致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技能来做事情。

要留意那些藏起来的动机,领导者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组织的运转。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很有感染力,对每件事都拿捏得很准的老板。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他后来给我说了两句话,令我非常吃惊。

他说:我知道自己在哪方面不行。每个人都受个人经验和性情的局限。

听了他的话,我知道,他是非常聪明的人。做领导的都容易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时时刻刻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就是“自见”,自以为是。

做领导的,怎么让每个决策更加客观、准确,更加接近实物的本质,而不会过于受主观判断的影响?

努力让你的视角变得越来越多。

这是我在跨国公司工作,与来自各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过程中收获的一个宝贵经验,在阅读《道德经》时也感同身受。

走得更快,也容易走不远

担任诺华集团中国区总裁期间,我曾写过一封“致全球员工的信”。

在信中,我没有为某一个诺华新产品的上市喝彩,却致敬诺华决定放弃的一个新药研发。原因很简单:很多时候,创新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对于致力于研发创新药物的任何企业来说,失败就是家常便饭。我们常常需要经历“万里挑一”的过程:

从10000个化合物的候选,到筛选,进入临床试验的,不超过的不超过10个,而这10个化合物中能成为产品,并能够用于治疗的,不会超过1个。

一万个化合物当中,可能只剩一个是符合要求的,也可能根本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只好宣布研究失败。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找到研发创新药物的规律?是否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次研究?怎么调动每一位科学家的积极性?等等这些,都显得非常重要。

《道德经》第一章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物在最初的状态,是没有名,没有形,没有实的,只有道。

从无到有,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医药研发一旦开始,中途会经历什么,最终能够取得成果,是无法确定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只有摆正心态,相信“道”的力量。

做企业的,不能太急于达到某个目标。

当你想达到某个目标时,先想想:能不能达到?达到了,能不能在那儿待长久?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中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说,踮起脚尖是站不稳的,即使站住了,也不会长久;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

最了不起的企业是为满足硬需求,做标准化产品、做品牌的,而当一家公司将它的本份做好了,实力和影响力自然就有了。

不争,是最大的争

诺华集团的董事长Daniel先生也曾给我纠正过这些关于领导者的理念。他有一次到中国来,我问他:“你为什么能够引领诺华走向成功,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商界领导?”

结果,他说:“哦,我不太记得细节了,但我每做成一件事情之后,都会放下它,往前看。而且我要纠正你的说法。并不是我一个人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而是因为我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有非常优秀的科学家,我才完成了我的任务。”

在那一瞬间,我很惭愧,没有他们西方企业领导者那样的心胸和意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内心必定是谦卑的,会首先认可别人的成就,再来评价自己。

正如《道德经》所讲,“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做企业也是如此,当我们不只是看到自己,就能更明了世事。

我们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才能长期有所长进。

不争,别人就很难与争。

本文源自徐海瑛在总裁读书会上的分享。正和岛作为合作方经授权转载。

排版 | 钟灵 

审校 | 叶开甫主编 | 叶正新

总裁读书会,分享大智慧!

每周一本书,跟大咖一起读。以书会友,遇见更好的自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