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小鹏威马融资百亿遭巨头围剿,量产交付难的互联网造车面临洗牌

蔚来小鹏威马融资百亿遭巨头围剿,量产交付难的互联网造车面临洗牌
2018年09月04日 16:11 AI财经

何小鹏最近很焦虑。

9月1日,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论坛上,作为造车新势力代表,小鹏汽车CEO解释了焦虑的来源。

“焦虑是开放的焦虑、政策变化的焦虑,未来新能源汽车要面对的挑战的焦虑,不管是整车厂、供应商,还是新进入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的公司,我觉得都在一个困惑创新焦虑的过程。”

新能源电动车毫无疑问是汽车行业的当红炸子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逼近50万辆,同比增长97.1%,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新能源车市场有望冲击100万辆。

蛋糕巨大又诱人,来势汹汹者有之——几乎同时期成立的蔚来、威马步步紧逼,执掌江山多年的主机厂当然无法忍受被“革命”的风险,纷纷发力新能源。

面对日渐白热化的竞争局势,何小鹏坦言,一家公司很难做大更别说做强,“新能源汽车现在的竞争,我认为还是来自于中国、来自于海外的大型整车厂。”

交付瓶颈

对于小鹏汽车及新一代造车势力来说,他们出生于”黄金时代“。

小鹏汽车和蔚来在2014年成立,次年威马诞生。当时的私募股权行业井喷发展,那是初创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池。

热钱滚滚,各种不明觉厉的概念也开始成为媒体追逐目标。贾跃亭高喊”生态化反“,八大生态打造家庭娱乐消费闭环,乐视网在2015年中冲上1600亿市值,乐视汽车从纸面草稿到PPT。也是在这一年,新造车势力也开始了疯狂吸金之路。

在没生产出任何一辆车的情况下,成立7个月的蔚来就获得亿元以上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京东、高瓴资本等巨头,“奶茶妹妹”章泽天曾在2017年蔚来的新车发布会上提到自己的丈夫——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称李斌用15分钟讲蔚来,刘强东花了10秒钟的时间就说了“yes”。截至目前,蔚来共进行6轮融资,累计约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5亿元)。

其他同阵营选手也收获颇丰:小鹏汽车成立一年获千万元融资,此后获阿里战略投资,累计融资已超100亿元人民币,其中何小鹏的个人投资据称已经超过20亿元。2018年2月,百度系威马创始人沈晖透露威马已募集近2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此时距离威马汽车正式成立才2年,距离引进资本仅1年半。

乘着补贴之风,吹起来的一笔笔巨资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在汽车这一人才、技术、资本集中,研发、生产、制造规模化销售的行业,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补贴退潮,狂热散去,无法遮掩的交付惨状开始浮现。

多次延迟交付的蔚来终于在今年6月交付了ES8首批车,10台,产品经理李天舒是0001号车主,其他也全交付给了内部员工。

“新势力造车最大的挑战是真正意义上的交付,不是一会儿交付给内部员工,一会儿交付给熟人,而是交付给普通用户。”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发表该言论,这被认为是在呛声蔚来。而威马自家的首款量产车EX5将在今年9月底迎来批量交付,此前刚因电池质量问题陷入退订风波,最近又因为报废的试装车自燃备受舆论质疑。

“新造车势力中真正能量产的不超过5家,很多投资人并不懂汽车产业的发展逻辑。”据投资界报道,有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人表示 。

这一矛盾在新能源汽车首例赌局出现后,被推向高潮。

“今年没有人可以交付10000台,要努力实现说到做到,才可以更持续的发展。”7月31日,何小鹏在朋友圈感慨交付难。5天后,蔚来CEO李斌接招:“我想和他打一赌(年底前交付1万辆),赌他一辆小鹏G3,赌我一辆ES8。”事后何小鹏也委婉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觉得我肯定会赢,嘿嘿,谢谢李斌的礼物,加油啊。”

据目前数据看来,李斌要赌赢确实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据其招股书数据,截至8月31日,共完成ES8生产2399台,已交付1602台,距目标还有8398台。

小鹏汽车也曾透露,将于今年11月举行首款车型G3的上市发布会,并在12月实现量产和交付,明年完成第一个3万辆的交付目标。不过就在几天前,36氪从供应商处获悉,小鹏汽车第一款量产车G3目前某必须零配件仅订货95套,至少10月之前,小鹏汽车无法开始大规模量产。

“我一直认为规模交付比产品发布的难度要大好几倍,虽然蔚来和小鹏正在一步一步的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但是需要的时间、资金和难度真的比我之前设想的最难还要难更多。”8月6日早晨,何小鹏再发感慨,尽管4天前小鹏汽车才宣布获得大笔融资。

不仅如此,传统车企对新造车的未来更不看好。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曾说:“新造车势力经过3-5年的淘汰,80%-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事件。”李斌也曾表示,在众多造车新势力当中,未来能活下来两三家就不错。

对新造车势力来说,除了交付问题,“先建高楼后打地基”的发展模式也开始显现。买车后到哪儿停车、半路没电怎么办?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没跟上节奏的监管,吹响了新造车淘汰赛哨响。

除了要应对初创车企们的竞争,传统车企们也纷纷加足火力奔向新战场。猛兽回头,在汽车消费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下,新造车的生存之战注定异常艰辛。

巨头围剿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排名第一的品牌为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量为71270辆,同比增长106%;北汽新能源以5.4万辆位列第二,同比增长78.5%,该销量在全球也能排到第三,次于特斯拉。

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并非一直风光。

2003年,还是中国最大手机电池厂家的比亚迪,买下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成为吉利之后的第二家民营汽车企业,并宣布凭借自身的电池技术打造国产电动汽车。消息一出,比亚迪港股连跌3天。

那是新能源汽车无人问津的年代,尽管已经有主机厂提前布局,但这一新事物显然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不受欢迎。十多年过去,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加码,这一情况开始变天。

李书福曾经说过,现在这个时代,“单打独斗不会有未来”,新能源领域也应证了这一判断。在进口汽车关税降低等不断开放的政策环境下,跨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频频出招,野心彰显无遗。

今年以来,国内外主机厂通力合作后已签下多个大单。7月,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华晨汽车与宝马正式签署长期投资框架协议,透露了宝马即将量产的纯电动SUV——宝马iX3将于2020年在中国实现国产,同时出口全球其他市场。此外,宝马与长城汽车也成立了合资公司主要用于生产MINI品牌的纯电动车以及全新品牌的新能源车型。

除了德系车,日产、丰田、大众等跨国车企也已宣布各自在华新能源车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不少跨国车企将陆续在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

雄厚的资金、积累多年的生产经验和销售渠道、培育好的用户,在通往康庄大道的每个路口,传统车企一旦转型新能源,留给新造车的窗口期就会越来越短。新势力自带的互联网基因光环,一定程度上虏获了用户极大的包容度——买车先交上万订金还要等待大半年,足以见得消费者给予了多大的耐心,但消费者的宽容也是有限的。融资有了,订金收了,总归要走到交付这一步。

更何况,对新势力来说,量产还不是终点,将时间轴距拉长——等到新势力有足够能力实现量产的时候,那时的主机厂技术经验已经非常成熟。

泡沫褪去,留给新势力的时间不多了,涅槃还是毁灭,也许很快会见分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