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潮已初现,如何规范可转债市场发展?

破发潮已初现,如何规范可转债市场发展?
2017年12月17日 10:54 不执著财经

近日,资本市场频繁上演“股债双杀”行情。受此影响,转债打新由11月份的趋之若鹜变为破发恐慌。12月1日,久立转2上市,开盘涨2.77%,随后一路震荡下跌,一度跌破其面值。12月4日,时达转债上市首日大跌3.42%,报收96.58元,成为上市首日第一只收盘破发的可转债。

可转债破发潮随后继续扩大。12月5日,宝信转债上市,收盘价跌3.1%,以收盘价计算,投资者中一签(1000元)宝信转债,不考虑交易费用等,上市首日还亏损31元。与之前首日大涨炒作相比,形成天壤之别。据统计,自可转债申购新规实施以来,共有10只可转债上市,其中已有5只先后破发。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可转债大面积破发,很多散户在申购中签后开始弃购,认购户数也不断减少。现在可转债对于大家来说已如同鸡肋,投资者往往在中了可转债之后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若是弃购可转债,会影响以后打新;不弃购吧,又担心破发。

可转债由11月份还受到市场热棒,到如今还要面对大规模破发的风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方面,正股股价持续下跌,拖累可转债走稳。据统计显示,自11月20日至今,25只上市可转债中,正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目前,A股市场多数股票都处于下跌通道之中,可转债也会同步调整,且短期内难有恢复可能。

另一方面,可转债正经历大扩容,已不再具有稀缺性。随着今年初证监会发布新规收紧定增,可转债的融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行速度大幅加快。12月短短6个交易日,3家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总额就已达到151.54亿元。可转债已经取代定增,成为上市公司最佳的再融资方式。

与此同时,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质量也大不如前。在2017年2月之前公布的预案中,绝大部分公司均来自主板,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而在此之后公布预案的公司中,来自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估值偏高的上市公司占比大幅提升。这就大幅提升了可转债的投资风险。

目前,可转债市场已乱象丛生。如果不对市场进一步规范,频频破发的可转债有发行失败的风险,而那些动辄满格申购可转债的投资者也将面临亏损。所以,规范可转债发行市场很有必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首先,鉴于临近年末,A股市场短期内难有起色。所以监管部门应该对可转债的申购者进行足够的风险提示和教育。很多投资者以为中了可转债等同于中了新股一样,肯定稳赚不赔。但实际上,新可转债上市后极有可能破发。所以,监管部门要担负对投资者提示风险和教育的责任。

再者,由于没有锁定期,大股东获配可转债上市后即可抛售,这让投资者对转债的乐观预期快速下降,可转债开始全面降温。以雨虹转债为例,该只债券在上市以后,10月20日至23日期间,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雨虹转债184万张;10月24日至10月27日期间,控股股东再次减持184万张。

现在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既有再融资的需求,又是大股东能够减持的目的。所以,如果要想规范可转债市场,就必须要提高上市公司发债门槛,比如业绩达到某些指标后,可发行转债。同时,还要增加大股东获配可转债后减持的难度,不能让可转债一上市就能被轻易减持变现,也要像上市公司IPO那样,规定大股东在一定的期限内禁止转让债券。

最后,降低可转债发行的速度,让最优秀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来融资。近期,可转债发行过于密集,扩容过快不利于市场的发展。2016年,发审委共审核通过的可转债仅6家。2017年以来,共有105家上市公司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募集规模为2438.63亿元。而今年11月,就有多达20只可转债发行申请获通过。所以,适当降低可转债的发行频率,则有助于该市场的休养生息。

不执著财经 (ID: BZZCAIJING )原创时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