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常住人口增长背后的南昌“密码”去年我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

南昌日报

关注

  □ 全媒体记者 蔡欢

  产业迭代升级更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南昌的认知和感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奋斗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让这座英雄城愈加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根据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22年末,南昌常住人口653.81万人,比2021年末的643.75万人增加10.06万人,增长1.56%,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的比重由2021年的14.25%提升到14.44%,提高了0.19个百分点。

  产业聚集吸引人才来昌留昌

  新增人口从何而来?去年,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充分展现经济发展韧性,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到7203.5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连续两年跨越千亿台阶,在全国省会城市排位前移至第14位,较上年排位前移1位。

  走进小蓝经开区杭电铜箔项目施工现场,感受到的是“拼经济、抢进度、保质量”的浓厚氛围,从打下第一根桩基,到主体厂房拔地而起,仅用了半年时间。“项目快速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区里多个部门帮我们‘跑腿’,还成立了工作专班随时协调解决问题。”该项目总经理朱荣彦说。

  一边是重点项目忙着赶工期,一边是重点企业忙着抢市场。不久前,由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产品注册证,为产品开拓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个项目的研发花了近4年时间,之所以能深耕赛道、不断创新,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扶持。”该公司行政总监袁帆表示。

  近年来,我市聚焦“4+4+X”产业体系,坚持“一产一策”“一企一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做大规模、提升档次、壮大集群。同时,大力推动双“一号工程”,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和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政务环境更加高效、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如今,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层级的提升,向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劳动年龄人口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445.3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11%,比2021年末增加8.7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0.29个百分点,人口结构持续优化。

  真招实策助力人才“落地生根”

  “南昌是江西的省会,现在正在实施强省会战略,我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觉得在南昌工作大有可为。”江西吉安人王新明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选调生,选择来到南昌打拼一番事业,而这只是近年来人才流入南昌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我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擦亮“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品牌。围绕“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的目标,重磅出台“人才10条”,在落户奖励、生活补贴、创业扶持、购房补贴等方面提出具体量化措施,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在昌创业就业。从2020年“人才10条”出台至今,全市已累计兑现人才奖励补贴超21亿元,14万余人获益。

  一场又一场招才引智活动接连举办,以及选调生、党政储备人才引进工作的深入推动,我市引才、聚才的真心实意、诚心诚意愈发彰显。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9月我市新一轮“百场校招”活动启动以来,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开展2493场,其中线上2234场、线下259场,参与企业达15.42万家,收到简历38.39万份,策应了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缓解了企业招才难。今年,还将面向省外1000所左右高校、省内市外100所左右院校,组织重点产业企业、重点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同时,市财政2022年下达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建设资金1651.8万元,加快江西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留学人才创业园建设,支持博士后(博士)科研工作开展,拨付人力资源产业园运营扶持补贴,支持人才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出台的“26条政策措施”在引才招工、援企稳岗方面持续发力,必将进一步激发就业活力,吸引更多人才流入。“今年,我们将与更多高校携手,服务好在市外高校就读的江西籍应届毕业生,精准推送‘第一手’优质就业信息,为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开辟‘绿色通道’。”市人社局人才发展服务科科长王珑表示。

  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才“安家落户”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持续大幅增长,达到516.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8.92%,比2021年的78.64%提高0.29个百分点。

  随着人口不断流入,如何让他们留下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在公共服务、交通、住房、医疗、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低碳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精治善治水平。

  每个工作日,家住红谷滩区世纪中央城小区的王宏英都要送2岁的小孩去家门口的托育中心。“托育中心离家近,硬件软件都不错,很好地解决了孩子没人带的问题。”王宏英说。

  近年来,我市以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民生项目为契机,用民生“小切口”助推改革“大场景”,完善“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工作体系,去年新增普惠性幼儿园40所、普惠性园位10600余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2.11万个。如今,得益于全市托育服务政策支持体系的逐步完善,服务供给体系的更加健全,我市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2022年,我市还完成了“胡子工程”攻坚销号20个,打通“断头路”39条,对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93台,城市桥梁、快速路安装声屏障6911米,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8个,建设“孺子书房”60家、城市休闲空间52个。同时,持续优化城市水环境,全市1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9%,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深入推进湿地保护工作,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我市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正式跻身“国际湿地城市”。

  在此基础上,我市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破除各类隐形落户门槛,简化落户手续,统一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2022年,试行以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推动在本地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进城落户。据市公安局统计,2022年我市户籍人口544.44万人,较2021年的540.38万人增加4.06万人,户籍迁入人口大于户籍迁出人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