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薛宏立:科技金融创新驱动 助力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

金融一线

关注
听新闻

1月16日金融一线消息,新浪财经主办的“金麒麟论坛·2024金融新篇章”今日在京召开。浦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浦发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薛宏立先生出席并发表演讲。

薛宏立表示,科技金融创新驱动,助力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纵观世界历史,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始于科技创新,兴于产业创新,成于金融创新。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早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薛宏立提到,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主体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银行信贷处于主导地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超过2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获贷率46.8%。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9万亿,同比增长20.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2个百分点。

薛宏立表示,当前,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各级企业和新质生产力的提质增效。

以下为薛宏立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论坛,跟大家一起商讨中国金融新篇章。

2024年是金融强国的开局之年,也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开篇之年,大文章之所以大,关键在于其涉及的领域都是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关乎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可以说“五篇大文章”代表的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新方向,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的论坛主题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金融强国顺利实现的重大历史使命。

下面我重点聚焦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结合浦发银行的探索实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分享。

科技金融创新驱动,助力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近年来,百年变局深刻演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变量。同时,我们纵观世界历史,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始于科技创新,兴于产业创新,成于金融创新。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早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全球来看,在不同的金融体系融资结构、金融政策背景下,主要经济体也形成了差异化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比如美国主要依托强大的多层次市场化资本体系,德国以银行体系为主导,政府和担保公司共同参与共担风险。日本由政府深度参与银企紧密协作,共同构建完备的科技金融体系。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主体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银行信贷处于主导地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超过2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获贷率46.8%。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9万亿,同比增长20.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2个百分点。当前,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各级企业和新质生产力的提质增效。

浦发银行高度重视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在新一轮数智化战略中坚定把科技金融作为战略的第一主赛道加以深入推进。在顶层设计上,构建了以总行红蓝专班、科技金融部+重点科技分行+百家科技特色支行为一体两翼的双菱形组织架构,在集团协同上,与上海科创银行、上海信托等子公司积极开展一系列服务,模式和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专业化、数智化、伙伴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专业化,就是深入理解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商业化运营,引入投资、并购、整合等多种需求,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为此,浦发银行创设了5+7+X为核心的普科产品体系,目前正围绕中试、A轮融资、跨境出海等高频场景为科技企业定制七大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末,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过7万户,科技贷款余额超过6700亿。

数智化就是对金融服务的流程、体验、风控、决策等全方位进行数字化能力再造,以硬科技内核重塑信贷经营模式。浦发银行在客户端创设了面向全国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拓客服务平台,在实客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叫科技雷达。在风控端创建了数字化科技信贷新模式和风控体系。目前我行拳头产品浦新贷已实现全线上风险运营,最快可T+1放贷款,并为科技企业提供随借随贷的超预期服务。

伙伴化是通过跨界融合,打造科技金融服务新生态。为此,浦发创新提出用伙伴思维来重构科技金融的服务内涵,助力构建产学研政经。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党中央把“双碳”战略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等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在顶层设计、体系构建、产品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绿色债券方面,截至24年末,全球符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标准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3.45万亿美元,其中2024年全年发行规模约6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中国境内市场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18万亿元,存量规模2.12万亿。在绿色信贷方面,截至到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利率存贷款余额35.75万亿。2021—2023年,绿色信贷年度复合平均增速达到36%,2024年增速虽有所下降,但前三季度仍保持在18%以上。

从银行业的实践来看,今年中国银行已将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持续健全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具体来看重点聚焦在以下六方面发力:

1、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明确路径框架。从全行层面统筹推进。

2、强化绿色金融技术建设,持续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

3、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4、积极推进自身运营碳中和多措并举,打造绿色低碳管理运营模式。

5、将ESG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开展气候风险分析和压力测试,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6、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绿色金融数字化水平。浦发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通过网站、产品与服务体系构建绿色生态圈,强化绿色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低碳转型。

截至2024年末,浦发银行对公信贷、绿色信贷余额达到6256亿元,年增1010亿元。具体来看:

一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的服务体系。浦发银行正在打造绿色金融旗舰银行,构建涵盖绿色制造、绿色城镇化、绿色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碳金融等六大领域的6+N服务体系。去年9月发布了《绿色低碳转型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加快构建以绿色金融、碳金融、转型金融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底座,不断完善浦发绿创的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不断深化绿色金融的朋友圈建设,围绕打造浦发银行朋友圈特色品牌,多渠道搭建交流互鉴互动平台,筹集社会各界共创绿色未来。同时,通过组织举办绿色金融沙龙,建立飞行团队,开展客户交流活动等方式,延展绿色金融服务的内涵,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三是不断强化绿色金融业务的创新和探索。2024年浦发银行落地了全国首单数据中心绿色算力指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上海首笔转型金融贷款等多项金融创新,同时联动新加坡分行投放首笔离岸银团项目贷款,积极探索绿色+跨境的特色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并促成全市场首单绿色普惠债券指数的公募基金,募集总额320亿,占全市场绿色主题债券基金的70%以上。联合外汇交易中心等共同编制我国首只应对气候变化债券指数,推动首只应对气候变化债券指数基金的成功发行,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五篇大文章”是党中央交给金融行业的时代答卷,浦发银行将始终恪守金融报国、金融文明的初心使命,与同业一道奋力书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实际行动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进入腊月就是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拜一个早年,祝福大家蛇年幸福,阖家安康。谢谢!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