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武汉小吃店因热干面提价2块被投诉 老板:他们居然说我投机倒把

新浪财经

关注

对话餐饮业者:危机感时时刻刻逼在你喉咙,热干面涨到8块我被人投诉

原创 夏宾 国是直通车

疫情发生至今,两个多月过去。餐饮行业一直在突围、自救。

国家统计局数据,1至2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商务部监测显示,截至3月26日,餐饮业复工率达到80%。现在,那些连锁店、小餐馆过得怎么样?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对话了四位餐饮业者,看看他们身上正在发生什么。

为了更加直观呈现内容,下文以口述形式呈现。

危机感时时刻刻逼在你喉咙

小龙坎控股集团媒介公关经理邵茜:

1月24日,成都小龙坎的上座率、订餐率明显降低。

1月26日,决定把成都和重庆直营门店全部关掉,全国小龙坎也开始陆续闭店。全国800多家小龙坎,2月初的时候,关闭了接近94%的门店。

疫情最重的那一个月,小龙坎全球门店营业额损失近4亿元。

春节本来应该是生意红火的时候,但店里就没有营收,所有人都待工,这种危机感时时刻刻是逼在你喉咙上的。

闭店了但火锅食材是新鲜的,我们就直接销货把食材卖出去。

小龙坎的外卖去年3月上线,去年上的是冒菜品类,今年疫情新上线了大火锅,能送到家里自己煮,现在外卖品类更丰富。

从最开始300多家店可以做外卖,拓展到现在400多家来做外卖,自己也在开发小程序。

成都是餐饮重镇,其实疫情期间,餐饮企业也在争分夺秒地去抢机遇。

我们也在研究比如社区拼团等新模式,也做了一些跨界营销,像跟国窖1573合作的餐酒搭配销售模式。

2月16日,小龙坎参加聚划算的主厨直播做菜,第二天凌晨开售10分钟,小龙坎自热火锅售卖有1万多盒,20分钟小龙坎全店交易突破20万元。

对比上个月同日的交易额,2月17日小龙坎的成交量增长超过了1200%。

成都小龙坎首批线下门店复工是3月6号,那天有9家门店开张,虽然门店一再提示不建议排队,但当天成都春熙概念店门口已经出现“北欧式排队”,都隔三差五带着口罩排队。

到3月17日,成渝两地的小龙坎共接待7885桌客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就座数下降了13338桌,降幅达62.8%,营业额下降了62.8%。

到现在,成都直营区的营业额只是恢复到了往日的30%至40%,基本上是可以代表全国小龙坎整个大盘的水平。

好消息是,目前来看,全国800多家小龙坎还没有出现倒闭情况,有些只是没有复工,现在复工率大概是在70%到80%。

餐饮行业抗击疫情这场仗,不好说输赢,但是真的是很大的挑战。

有的企业能应对好就脱胎换骨,有的企业可能就不在了。疫情是品牌蓄力的好时机,未来要继续保持品牌势能。

估计报复性消费可能很难到来。其实疫情之后,人们应该会更关注健康、家人,但对于消费、出去玩、大吃大喝能有多少实际行动,真的很难说。

很多人会发现,其实不用天天在外面吃饭,跟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也很开心。

我觉得现在餐饮行业还在最难的阶段中,所有困难在疫情中爆发出来,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小龙坎始终相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我们现金流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去申请贷款,去跟别人谈减免租金,但小龙坎很多的店是街铺,房东是私人的,不好去说减免。

疫情给餐饮行业也确实带来了好处,有了更多的规范,特别是食品安全卫生,以及外卖的美观度、便捷度,消费者的要求在提高。

未来,应该会有很多商家更倾向数字化经营,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以后餐饮行业直播带货的模式可能会持续下去,但还是要两条腿走路,注重品牌维护。

热干面从6块涨到8块被人投诉

武汉重油烧麦牛肉粉面店严师傅:

疫情来了,我的工人都走不了,在宿舍里,如果不营业的话,工人回不去,他们怎么过?

周边很多人平时都不开火,我这里还有个经常来吃东西的病人,定期要去医院做透析的,也要吃饭。

那就决定过年就不休息了! 

要继续开店,问题也来了。准备原材料很困难,而且很多塑料袋、打包的盒子、一次性的碗和筷子,都不够。

刚开始资源很缺乏,最开始只能做一种吃的,那个时候去进货不管价格,只要能有东西买回来,就变着花样做,有什么就做什么。

粉厂停了,就没有米粉了,就联系面条厂,跟人家说不要休息,保证热干面给我,只有热干面的话,那就汤的、拌的、炒的都做。

去中百超市采购,有什么买什么,在京东上买碗,去超市买塑料袋。

买干子,以前是4块钱左右一斤,现在19块一斤,还很难买到;

小葱三四块一斤,现在12块一斤;

包装盒,平时买5毛一个,京东现在买1块一个,运过来要很久,运费也贵很多。

从食材成本来说,比平常起码是增加了四五倍,我们卖出去肯定会要加一点点价,我们也亏不起,也是老百姓

但如果我不做的话,就是倒闭,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工人连工资都拿不到,起码我维持住,小店还在运转,说不定能熬过去。

前几天有物价局找到我,说有人投诉我这里的热干面卖得贵了,原来外卖6块一碗,现在8块。

我现在基本只有外卖,以前还有堂食,包装盒成本上来了,现在工人工资都是给三倍,涨了2块钱,他们居然说我投机倒把。

我自己没有工资,但工人的待遇福利要保证,一天卖几千块钱,算算食物的成本,房屋水电的成本,人工的成本,现在营业状况很困难。

过年那个时候,有人从后湖、汉阳找吃的,都没有开门的店,一直找到我这里,看见还开着。

我们给民警、给医疗人员都送餐。之前湖南医疗队上夜班的医护人员,下午3点到晚上9点上班,全程穿防护服,不好打电话订餐,下班就吃泡面。

医院那边有人联系到饿了么平台,但那个时候骑手也不上班,就去联系骑手,也联系到了我们,我们晚上本来不营业的,他们晚上要吃,我们就给他们做。

有人说我们发了财,真的是不能理解。

做北京最后一批开堂食的店

胖妹面庄店主杜天奇:

大年初一初二,我们开始计划做外卖。

以前是从来不做外卖的,因为堂食就忙不过来,加上店里地方很小,如果开外卖的话,小哥来取餐,会影响堂食用餐。

最重要的是我们做的小面、豌杂面,外卖对口感影响很大。

但没办法,决定要做外卖了,我们就把菜单拿出来,把适合做外卖的整理出来,去整理塑料袋和包装盒。

这里有个机缘巧合,虽然之前一直不做外卖,但去年11月我们开始做打包生面给顾客,带回家要自己煮,类似于半成品,当时的想法是为了从口味出发做的决定,也满足客人在家里吃的想法,就做了能带走的生包。

那时就准备好了印着自己店铺logo的胶带、塑料袋、煮面说明书这些东西,碰上疫情就直接拿出来用了,算是相当于提前准备。

我们以前是拒绝外卖的,29号年初五我找到美团那边,去问能不能办理上线。

它需要营业执照、卫生证,还有一些基本的照片,我们手头都有,就马上提交了。

但美团那边总部说初九才上班,审核也需要几个工作日,然后我就开始每天催,求着别人赶紧把美团打开。

初九左右,我们成了美团年后上班的第一批上新商家。

但我们的酱油、麻酱都是重庆发货,也耽误了好久,影响了我们的线上开业的时间。等原料到了,2月14号开始了正式线上营业。

我现在比正常营业的时候更努力。

因为以前,只要开门就有客人,盯好出品,之前运营不运营,客人都是那么多,店也就那么大,我再怎么努力,营业额也就在那儿。

疫情之后,线上营业,我开始琢磨公众号,有计划地去推送内容。我自己会比较关注数据,每次推送完都会去算一下,订单量都有上涨,每周的流水都在往上走,努力是会有作用的。

基本上,我手上所有的牌都打出去了。自己已经使出全力了,挺满意的,最起码能让员工都足额拿到自己该拿工资。

线上营业第一周的流水是原来堂食的30%。

我们有一个做餐饮的小群,周边店主也在里面,他们说三成的流水已经很好很好了。

把疫情发生到现在的全部流水算一下的话,大概到了原来的五成左右,但如果我们做活动或者推送微信内容的第二天,单日的流水可能会冲到70%。

因为店铺面积小,来的人一多,很容易聚集,我们的想法是要等到疫情完全解除后再线下营业,肯定是要做北京最后一批开堂食的小餐馆。

即使这么努力,做到了别人看来很高的比例,但还是亏空。

我们租了三个员工宿舍,两个库房,一个店铺,六个地方的房租要交,除了店铺2月份的租金免了,其他地方都是正常交。

最大的经营压力就是租金,所有租金加在一起差不多一个月要超过10万。

对我自己来说,就是在打仗。

我做了一个表,里面有每天要做的事情,有微信推送、有销售活动,我也会记录每天微信客人有多少,到店取餐客人有多少,美团营业多少,抽成多少。

这场仗,短线看,要每一周之间作比较,记录营业变化,做哪些活动,推送什么内容。

中线看,一直计划到堂食之前,因为想做最后一批北京开堂食的店,就要把流水提升到往日的60%、70%的水平,保证能熬下去,活过去。

长线看,我们想推出一个能够锁鲜5到7天的小面产品,能走向全国,但一直没有攻克技术难关,现在我们又把这个课题拿出来研究了。

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马路边边昆明负责人黄伟:

年三十的前两天,昆明留着两家马路边边的店开着,其他都放假了。

1月24和25号,本来预计营业额应该是2万左右,但那两天下滑到了5000到6000。

原本计划春节期间继续营业,但由于疫情影响,年初二昆明所有门店都关了,但仍有差不多30名员工滞留昆明。

我们决定做外卖,联系到饿了么,开通外卖渠道,2月14号正式上线。

当时有一波对火锅类串串的刚需,因为线下没有开店,外卖的效果特别明显。

14号当天就爆单了。当时本来按照80到100单准备的,结果到100单我们发现很吃力,菜不够了,4点半左右就强制线上关店了,第一天营业额在2.2万。

第二天备齐食材,但又爆单了,到5点半的时候又没法接单,提前关店。我们本来预计可以卖到2.5万3万之间,结果第二天200多单,达到3.2万的营业额。

年前备了几十万的货品,上线外卖后,确实缓解了不少压力。

最开始那波刚需满足之后,昆明的马路边边陆续都开始做外卖了,刚开始每家店都有个几十单,但现在下滑就比较严重了。

我们在跟饿了么沟通,其实顾客的需求还是很大,但我们的产品结构要改一改,多做些熟食,这样对上班族会比较友好,他们会更愿意下单,之前都是生食或者半成品。

我觉得苦日子其实才刚刚开始。开门营业并不是说马上就能恢复了。

正式开门营业后,房租和人工成本会立马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营业收入不能马上恢复,我们昆明的马路边边现在堂食日常大概能到平常60%的水平,周末可能再高一点,你想想差不多三成左右的营业额没了,很难熬。

人们现在的心理就是惊弓之鸟的感觉。

比如云南,前一天我们的堂食还是挺火的,第二天公布新增2例境外输入病例,马上当天营业额就下滑一半。

昆明的马路边边在2018年和2019年的营业比较好,现金流不太缺,还没有考虑贷款的问题。但唯一的问题就是房租。

疫情过去后,餐营业会更加重视日常消毒和卫生标准,现在回过头来看,感觉疫情前,我们的卫生消毒没有做得特别好,现在很有意识,要做到彻底消毒、清洁,员工戴口罩、戴手套,在逐渐养成习惯。

其实国家大方向是在给企业减税,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给房地产和做租赁的私人房东去减税,这样他们也就愿意给我们减免房租,他们得到实惠,我们才有实惠。

希望政府可以在疫情期间灵活一些,比如允许餐饮企业做一些外摆,在街上做点吆喝、做点宣传,不要去赶他们或者罚款,这个时候需要一些人气。

我们整条街是很干净整齐,但就是没什么人。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