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捐赠救灾物资却被美索赔20亿?假消息里有真教训

经济日报

关注

最近,海外疫情持续蔓延,不少国内组织和企业,也考虑伸出援手,支援国际抗疫。

不过,却有自媒体用“北新建材的教训”,提醒国内企业对外援助要谨慎。

北新建材的教训是什么?海外救急有多大风险?如何让好心办成好事?

北新建材遭索赔和捐赠无关

最近,“企业捐赠美国物资却被索赔20亿”的消息在网络传播。

大概意思是,2005年海啸袭击美国,远在大洋彼岸的北新建材,在政府协调下,主动向美国无偿捐赠了几百万美元的纸面石膏板。

但是,美国用户却以产品有质量问题为由,发起诉讼。最终,北新建材损失了将近20亿,才签订了和解协议。更大的损失是,在长达15年的诉讼中,北新建材都不能向美国出口产品。

消息描述得绘声绘色,也很容易挑动神经。但事情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毕竟,当时有企业的公告,也有媒体的报道。想找真相,并不难。

分析当时的公告和媒体报道,有几个信息是确定的:

1、这只是企业正常的商业出售行为,不涉及捐赠,更不涉及政府协调;

2、在消费者反映产品问题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认定这些问题与北新建材提供的产品之间存在关联。这也是北新建材不得不赔上大笔和解金的关键原因。

3、北新建材损失不小,和解费加上律师费,也将近20亿。

虽然北新建材损失巨款和捐赠扯不上关系,但随着疫情发展,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个人开始向海外捐赠抗疫用品。

疫情无国界,捐献抗疫物资是好的,但如果不注意防范其中的风险,好心引发麻烦事,那就不好了。

献爱心也要防范法律风险

撕下捐赠的道德标签后,也要看到,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在支援海外抗疫的过程中,不管是献爱心还是正常的商业活动,也要防范法律风险。先看几条新闻:

荷兰收回60万只不合格口罩,中国大使紧急通话进行交涉;

从中国采购检测试剂盒错误率80%?中国驻捷克使馆回应;

菲律宾:中国援菲试剂盒很好,表示歉意并再次感谢;

……

最近,随着海外疫情的加剧,对医疗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国内企业向海外出口了大量医疗防护用品和医疗器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国家医疗用品紧张的程度。

不过,也有一些国家爆出,部分中国产的口罩以及试剂盒等有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由此还带来了对中国的负面炒作,也引发中国网民愤慨。

实际上,分析那些被指出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有的是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有的则是不符合当地的安全质量标准。当然,这也只是极个别产品。

对这个问题,还应该就事论事,不能让问题产品钻空子,也不能夸大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中国医疗物资整体上是有质量保证的,否则,我们怎么打赢武汉保卫战?现在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国家争订中国医疗物资?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就算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也要注意产品要符合所在国标准。

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凌霄举个例子,比如N95口罩。美国很多医院对于N95口罩的要求是,除了具有FDA,还需要510K,以及NIOSH认证(美国NIOSH42CFR84-1995标准),这才能用于医疗机构,否则都是普通民用级别。

捐赠“不对口”也可能吃官司

除了商业行为,实际上,很多境内的慈善组织和企业也开始向海外医疗机构和团体捐赠医疗物资。

比如——

不是为了卖钱,纯粹献爱心。这样的捐赠是不是就能免责呢?

还真不是!

张凌霄还是以美国为例。他说,美国的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责任非常严格。一旦美国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因使用捐赠的有质量问题的医疗物资,而被感染,他们可以直接起诉所在医院,而医院则可以追究捐赠人的法律责任。

想想美国法律制度中保护消费者的惩罚性赔偿,那个数额可是天价!

张凌霄提醒,就算不挣钱,就算献爱心,海外捐赠也要把握好几个流程:

1、捐赠人采购医疗物资时,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经营备案证,公司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以及根据受赠所在国要求的FDA、CE及其他认证文件,并开具发票。

2、为确保捐赠物资可以进入医院使用,采购前,提前与医院明确具体需求及对产品规格、标准的要求。

3、捐赠前,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受赠人(医院或其他机构)签订捐赠协议,同时要求受赠人在物资送达后进行验货检查。

4、捐赠后,要求受赠人出具捐赠物资接收函,同时在接收函上注明,该批捐赠物资的规格标准符合使用需求。

爱心值得鼓励,但在捐助前,也要注意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制度、法律规则以及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规避法律风险,避免好心办事、麻烦缠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