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大热,险企火速探路市场

低空经济大热,险企火速探路市场
2024年04月25日 07:53 上海证券报

  

  □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超2300万小时,低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 目前保险公司已开办多种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相关险种。与此同时,保险业也在加大对低空经济领域保险的开发力度,例如推出低空经济相关综合保障方案等创新产品

  ◎周亮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市场的新机遇。

  近日,深圳发布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示范性条款,被业内视为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器“交强险”的雏形。

  上海证券报记者自业内了解到,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正积极布局这一新兴市场,为无人机用户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而随着相关法规逐步完善、市场逐渐成熟,低空经济相关保险有望“起飞”。

  市场对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保障

  需求热切

  低空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带来了市场对相关保险保障的迫切需求。中国民航局3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超2300万小时。

  险企在这方面已有布局。记者获悉,目前保险公司开办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的主要险种有机身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和飞手责任保险。此外还有紧急救援和搜索保险、现场污染责任保险、航空器租赁保险等。

  与此同时,保险业也在加大对低空经济领域保险的开发力度。比如,平安产险创新推出“平安低空经济护航者”综合保障方案。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平安产险将开展实现涵盖无人机、直升机和eVTOL 等多种低空经济航空器的全方位保障;探索涵盖机上人员职业过失风险、产品质量缺陷、机场缺陷和网络安全等延伸风险,还将探索贴近企业实际研发与应用场景的风险需求。

  行业发展一度遇冷

  业务尚处于探索阶段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市场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记者走访多家保险公司调研发现,此前几年,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市场发展“遇冷”。

  以太平洋产险湖北分公司为例,该公司2020年至2023年10月全省无人机承保用户22家,保费58.2万元,赔款21.3万元,赔付率43.5%。虽然效益较好,但承保数量少、保费规模小,与该省2600余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主体市场的拥有量相比严重不匹配。

  关于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遇冷的原因,有大型保险公司武汉市分公司人士表示,首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保护力度仍待提高。2022年以前,国家尚未出台无人驾驶飞行器方面的法规,只有少数几个部门和地方出台过相关规定。其次,无人驾驶航空器市场的复杂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关保险发展艰难。保险公司也缺乏相应的风险研判及承保理赔经验,从而导致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成为保险公司业务发展中的“鸡肋”。再其次,缺乏科学健全的管理机制。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至今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承保理赔机制以及风险管控体系,业务尚处在探索阶段。有的产品甚至还出现了单机保费大于机身价值的情况,这也是广大用户望“保”却步的原因之一。

  从技术上来看,影响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发展的因素还有飞行操作者的不可控性、承保和理赔定损审核较困难、保险责任难以准确判断、承保缺乏统一标识等。

  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

  有望步入新阶段

  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保险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新应用场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意味着更多风险的衍生,低空经济保险由此被视为险企重要新蓝海。

  近期,相关法规正在逐步丰富完善。我国首部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行政法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下称《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以及使用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非经营性飞行活动,应当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多地也相继发布鼓励低空经济发展的措施,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开发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近期发布的《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针对物流、载人、城市管理等低空商业应用险种,扩大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覆盖范围和商业场景契合度,建立风险覆盖广泛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服务体系。

  此次深圳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深圳地区)示范性条款》及附加条款,也被业内视为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器“交强险”的雏形。

  “合理的保险政策和标准能够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减少飞行者的后顾之忧,但也要避免不合理的保险条款,徒增用户成本。”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

  业内人士建议称,保险公司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相关数据,结合无人机操作者的飞行经验、操作特点、安全意识等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量化各项风险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确定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后,以个性化方式制定保险费率。此外,管理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竞争行为,防止恶意抬高或降低费率的无序竞争,促进无人机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