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险业2025年“开门红”变局:有公司已慎提“开门红”,分红险成为行业主力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更考验代理人的专业能力
“我现在的节奏跟之前一样,没有因为‘开门红’而有所改变。”某保险机构代理人李明(化名)对记者表示,这几年行业逐步在淡化“开门红”的概念,其公司内部对于开门红的宣传和热情也没有那么高,自己的很多工作节奏也开始调整。
李明的感受并非个例,在跟代理人沟通中,多位代理人认为今年险企的“开门红”热度一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跟李明工作节奏一起调整的还有今年的“开门红”产品。与往年“开门红”主打年金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不同的是,今年保险机构主推的年金险、终身寿险等产品均加入了分红模式,浮动收益产品成为今年寿险产品的主流。
“分红类业务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保证成本,还能使客户分享公司的投资与经营成果。在较低的保证成本率下,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约束更小,这样反而有更大机会获得较高的回报,而且在分红险的红利分配机制下,至少70%的可分配盈余将回报给投保人。分红类业务既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又可以提升客户的整体利益水平,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的产品设计。”有业内人士表示。
保险行业有句行话:“一步先,步步先;开门红,全年红。”因此,“开门红”成为保险行业的一个特色和传统。每到岁末年初,保险公司就会制定独特的推广节奏和营销方式,推出一批以“高收益”“安全理财”“稳定现金流”为亮点的储蓄类保险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期在新年之初收揽保费,为全年业务取得好彩头。
纵观近五年人身险公司的保费分布,人身险公司1月份的保费收入均能占到全年保费收入的20%以上。具体来看,2019年—2023年人身险公司1月份保费收入分别为6991亿元、7503亿元、8515亿元、8019亿元、8341亿元,分别占到全年保费收入的23.6%、23.68%、27.27%、24.99%、23.58%。
但是这一工作节奏在今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为直接的是朋友圈和社交平台,往年这时候代理人的社交平台和朋友圈早已开始了“开门红”产品的介绍和预热,但是今年社交平台上,代理人关于“开门红”的声量变小了。“感觉还是原来的工作节奏,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李明对记者表示。
与李明相似,另一家保险中介的业务总监张北(化名)也是同样的感受。翻开张北的朋友圈,虽然也有关注“开门红”产品的介绍,但是在跟记者交流时,他却觉得好像没感觉到关于“开门红”的动静,而且张北对于今年的业绩也不是很乐观。“我们今年没有明确的宣传方案,手头上就只推一个产品,大家好像都预感到了不好卖。”
“静悄悄”的“开门红”多少还是让张北有些不适应,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监管在规范人身险公司的“开门红”业务,降低保险机构的业务风险;另一方面,保险产品的利率下调和设计规则的调整,增加了客户的理解难度和代理人的销售难度。
2023年10月,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不得采取大幅提前收取保费并指定第二年保单生效日的方式进行承保,不得将客户实质为保费的资金存放于其他投资理财类账户,防止出现承保空档,引发合同纠纷,滋生经营风险,引导各公司科学制定年度预算,防止激进发展、大进大出,严格执行“报行合一”,促进人身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某位代理人在社交平台上直接表示:“现在公司职场不允许出现‘开门红’的字样。”
此外,经过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4.25%到3.0%的客户,对于当前低利率环境的认知越来越明确,且在利率下调的过程中,很多客户已经购买了相关产品,后续的购买动力有些不足。此外,由于今年保险公司主打的产品与往年有所不同,专业能力不足的代理人,在讲解产品时也存在压力和表述不准确的挑战。“销售技能的提升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前习惯卖固收类产品的代理人,现在让他们讲未来的预期以及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他们也不习惯。”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表示,这是对代理人的考验。
上述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口中的代理人挑战就是今年“开门红”产品的最大变化——分红。
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分批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要求,自今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万能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0%、1.5%,利率高于上述上限的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这意味着,10月以后,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全面进入“2时代”。这一变化也让保险公司对于储蓄类产品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此前的交流和采访中,多家机构的产品负责人和精算师表示,分红险会成为未来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分红险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保证成本,还能使客户分享公司的投资与经营成果。在较低的保证成本率下,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约束更小,这样反而有更大机会获得较高的回报,而且在分红险的红利分配机制下,至少70%的可分配盈余将回报给投保人。
从各家的“开门红”产品来看,这一预言已变为现实。从产品来看,各家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虽然还是以年金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为主,但是这些产品却加入了分红模式。
以中国人寿(44.680, -1.07, -2.34%)推出的“国寿鑫鸿盈两全保险(分红型)”为例,其缴费方式为一次性交付,保险合同期间为5年。中国人寿根据经营安排为分红保险业务设立一个或多个单独账户,并对单独账户进行单独管理、独立核算;在合同保险期间内,保险公司每年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确定红利分配方案。如果确定本合同有红利分配,则该红利将分配给投保人。投保人可选择现金领取和积累生息的方式选择红利处理方式。
“以前分红险也是有很多公司在推的,但是这些年固收类产品成为主流,整个行业都在主推固收类的产品。”上述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固收类产品好卖又好讲,客户容易理解,代理人也好讲解,所以大家逐渐接受了这类产品设计。今年“开门红”,保险公司忽然将分红险再次推到主流产品的位置,必然需要代理人调整销售思路、提高销售能力。
同时,上述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对于客户的接受度也不乐观。其认为,这些年来客户已经习惯固收类产品的设定,现在重新给客户普及分红的方式、未来的预期等等,并让客户认同这种理念,显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现在大环境不是很好,保险产品已经把利率下调了,现在还要让他们接受未来收益这个设定,其实是很难的。”
在客户认知教育和代理人销售能力双重压力下,市场上对于今年的“开门红”略有悲观。一如张北所言,觉得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不好。
但是,券商和从业者却对于今年的“开门红”充满期待。“2023年以来,监管持续引导行业下调预定利率,在行业产品结构转型背景下,带动储蓄型保险快速放量,叠加‘炒停售’等行为,引发市场对于2025年‘开门红’需求透支的担忧。”国信证券(11.790, -0.49, -3.99%)表示,客户保险需求的不断挖掘或透支部分2025年“开门红”期间的保费增量,为“开门红”带来一定挑战,但结合当前行业面临的几大趋势,我们持续看好2025年“开门红”的保费收入表现。
比如,存款利率下调或将加大储蓄型保险吸引力。作为目前财富管理市场中唯一具有刚兑属性的产品,储蓄型保险在稳收益、长久期、可避税等方面仍具有绝对优势。随着近年来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利好包括终身寿险、分红险、年金险等产品的销售,有利于明年一季度储蓄型保险需求的持续释放及保费的增量。
因此,国信证券认为,考虑到当前行业面临的养老、医疗、康养、储蓄等多元需求,叠加渠道及产品改革初见成效,预计2025年“开门红”期间保费同比增速约为7%~8%,对应NBV增速为25%。
浙商证券(13.190, -0.31, -2.30%)对此持相同意见。“近期国有大行继7月后进一步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2.5%预定利率传统险仍有相对优势,且政策组合拳下市场信心的增强也有利于分红险的销售,叠加预定利率下调带来价值率的提升,预计2025年‘开门红’新单保费可能承压,但NBV有望实现正增长。”浙商证券表示,中长期看经济预期改善,受益于地产政策积极转向及经济预期有望回暖,寿险顺周期逻辑或将开始显现。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每年都说“最难”的一年,但是每年都还做得不错。不过,今年的“开门”红究竟如何?还需要“让子弹飞一会”,毕竟时间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责任编辑:曹睿潼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千里走单骑!俄传奇飞行员博格丹:单枪匹马来 独自驾机回 收起千里走单骑!俄传奇飞行员博格丹:单枪匹马来 独自驾机回
- 2024年11月16日
- 06:44
- APP专享
- 大国侃球
- 1,650
中国证监会原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筱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2024年11月15日
- 23:21
- APP专享
- 热点科技
- 1,493
证实了!美军核潜艇被“捕获”
- 2024年11月16日
- 05:03
- APP专享
- 黄河新闻网
- 1,319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波段擒龙今天 08:53:49
11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将发布。10月21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25个基点,1年期LPR降至3.1%,5年期以上LPR降至3.6%。这已是LPR年内第三次下降。今年2月,5年期以上LPR下降25个基点;7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 -
趋势领涨今天 08:43:31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08:43:22
2024中国医药(sh600056)工业发展大会与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1月16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公布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国产创新药数量和质量齐升,共有113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获批新药数量的2.8倍,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十四五”以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加速创新突破,中国企业开发的创新医疗(sz002173)器械共165个获批上市,产品融合运用深度学习、磁悬浮、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十四五”期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3万家,可生产2万余种药品及医疗器械。 -
波段擒龙今天 05:51:04
据财联社星矿数据统计,今年年初至11月中旬,A股电子板块中宣布终止或撤回并购重组申请的上市公司累计超过十家。其中,涉及新材料、模拟芯片等半导体产业链公司有7家,占比过半。 -
波段擒龙今天 03:32:52
【波段擒龙《vip精选班》重磅上线】,大A回调倒车流动性依旧不错,还在等什么,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新人尝鲜月课5折低至499元!超越财报价值投资,三步擒龙波段致胜,主打学习王氏战法六部曲和三三法则九宫格,抢先布局大A热点赛道,还有更多的惊喜等你来领取,赶紧点击下方链接订购吧!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波段擒龙今天 02:20:19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12月1日起实施。根据公告,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
波段擒龙今天 02:01:54
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例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动了电池材料、轻量化材料的需求增长。而新材料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新材料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建材、纺织材料等基础材料。中游则是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七大类关键战略材料。下游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行业。其中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取得了显著进展。近期消息上,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印发 《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鼓励应用企业发布集成电路制造、燃料电池组件、新型储能技术、航空轻量化、极端环境装备、高端传感器等场景的关键战略材料需求,实施“揭榜挂帅”。(财联社)新材料产业作为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当前,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新材料产业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满足市场需求,推进绿色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关键战略材料也是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重要领域。 -
波段擒龙今天 01:46:16
证监会发布正式版本“市值管理14条”,记者对比征求意见版本与正式版本发现,二者差别相对不少,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变化整体以“松绑”为主。有利于提高市值管理水平,更好维护投资者利益。具体来看,“松绑”主要体现为三大类。类别一:适度放宽长期破净公司估值提升计划等相关要求;类别二: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安排由“必做题”调整为“选做题”;类别三:增加上市公司股价异动处理的灵活性。此类“松绑”调整最多,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于上市公司市场表现明显偏离上市公司价值的,正式版本去掉“依规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的要求,仅要求其审慎分析研判可能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其次,对于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异动等情况严重影响投资者判断的,征求意见稿要求董事长召集董事会研究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措施,正式版本删除此要求。再者,对于各类媒体报道和市场传闻可能对投资者决策或者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对上市公司的要求适当放宽。在征求意见稿中,发布澄清公告、官方声明、协调召开新闻发布会均为上市公司应有回应方式,正式版本则仅将发布澄清公告作为必备项,官方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是否进行可由企业自主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情况在“松绑”的同时也新增要求,要求董秘及时向董事会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
波段擒龙今天 01:45:25
【波段擒龙直播室风险提示】1、本人郑重声明不承诺收益,不代理财,不私下收费;2、本直播室中的证券投资相关信息内容均为网络摘录·整合,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股市投资建议;3、请各位投资者理性投资,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独立做出投资决定。(以上所有观点为投顾观点,条件单为演示模型,根据历史回测和回溯数据,不作为未来的走势依据,不作为推 荐,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依据,据此入市,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趋势领涨今天 00:40:37
【年内最大规模MLF到期 央行大额逆回购呵护资金面】年内最大规模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叠加税期扰动,央行加码逆回购呵护流动性。11月15日,1.45万亿元MLF到期,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98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光大银行(sh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本月MLF到期量大,加上政府债券发行等影响,市场流动性扰动因素多一些,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多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呵护市场流动性。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等,流动性管理更加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