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首家0收入公司,哈工大教授集体创业:思哲睿,叫板美国达芬奇机器人

科创板首家0收入公司,哈工大教授集体创业:思哲睿,叫板美国达芬奇机器人
2022年12月02日 18:21 市场资讯

双十一别人剁手你赚钱,飞天茅台等你拿!更有七大投资工具限时低价优惠,不容错过,[点击进入活动页面]

  原创 市值风云

  达芬奇机器人:我是传奇;公司:传奇就是用来打破的。

  作者 | 罗兰

  编辑 | 小白

  近日,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哲睿”)披露了招股书,公司拟登陆科创板。

  风云君之所以会关注到思哲睿,主要原因是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0。

  A股市场存在着有收入但尚未盈利的上市公司,但像思哲睿这种连收入都没有的企业,还是不多见的。这不得不让风云君感到好奇。

  实际上在港股、美股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收入为0的上市公司。随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也许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0收入公司登陆。

  核心创业团队来自哈工大同一课题组

  作为一家0收入公司,思哲睿的创业团队就很值得一提。

  思哲睿的成立时间是2013年,当时的出资人(创始成员)共有8位。其中,杜志江现在成了公司的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还有5位成了杜志江的一致行动人。

  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再加上与一致行动人的协议,杜志江就控制了思哲睿33.41%的股权(如下图所示)。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和风云君整理)

  杜志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的教授,一致行动人中的闫志远、王伟东以及董为,则分别是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的助理研究员、副教授、教授。

  也就是说,思哲睿的核心创业团队来自哈工大的同一所学院,并且由教授们主导,算是高校教授创业的典型代表。

  哈工大的官网上至今还挂着杜志江的个人主页。该主页显示,杜志江从哈工大的本科一路读到硕士、博士。除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类的教职,杜志江还是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副所长,其研究领域包括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

  杜志江在机器人研究所里有一个研究团队,该团队成员与公司那几个有哈工大背景的创始成员大致相吻合。

  这说明,公司的创业团队实际上出自同一个课题研究组,大家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

  除了创业团队有着浓厚的哈工大色彩,公司董事会以及核心技术人员也有很强的哈工大背景。

  据风云君的统计,公司认定的核心技术人员共有4名,除了杜志江和闫志远,另外2名同样是哈工大的博士;9名董事会成员,7名有哈工大学历背景,甚至连独立董事也全部是哈工大的博士。

  哈工大在思哲睿身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公司老板、高管们都是学校的教授、老师以及校友。另一方面,公司总部和哈工大又同在哈尔滨,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更重要的是,公司主营业务与哈工大的优势专业还非常对口。

  不要忘了,哈工大有一个“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最早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86年的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

  杜老板自高校毕业后基本就在该所工作,从副研究员一路做到副所长。所以在雇人方面公司倾向于用哈工大背景的,实属意料之中。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

  下海创业与高校任教两不误

  既然是高校教授下海创业,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这些教授们一边在公司这里忙创业,一边又在高校那里兼着教职,难道不冲突吗?时间和精力顾得过来吗?

  王伟东和董为两位教授虽持有公司股份,但自公司成立以来,这两位就一直在公司挂着监事或者技术顾问之类的职务,并无实质性的管理权限,角色类似参谋。

  至于杜志江和闫志远,则从公司成立伊始就掌握着管理实权。杜志江一直是公司的董事长,闫志远也一直是公司的总经理,这两位才真的是下海创业与高校任教两不误。

  眼看着要冲刺上市了,杜志江、闫志远便与哈工大签署了离岗创业协议,并于2022年10月正式办理了离岗创业。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离岗显然不等于离职,但公司没有披露离岗创业协议的具体内容,风云君也不好瞎猜。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公开信息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招股书在介绍杜志江、闫志远的时候,说的是某某年至2022年任教授或助教。而在介绍王伟东和董为的时候,说的是某某年至今担任教授或副教授。

  以上两种说法是有差别的,因此风云君有理由认为,2022年以后杜志江、闫志远二人在学校那边已经不在岗了,其精力应该是完全放在公司经营上。

  另外,风云君还在哈尔滨人社局的官网上查找到了一份文件,名叫《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实施细则》。文件是从2015年9月1日起生效,杜老板签署的离岗创业协议,应该与该文件的规定八九不离十,因此可供大家参考。

  (来源:《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实施细则》)

  该文件第四条规定,离岗创业5年之内,可以保留原单位的人事关系、工资以及职称。

  (来源:《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实施细则》)

  也就是说,给你5年时间的离岗创业期,中途创业失败或自己不想干了,可以随时返回原单位。离岗期满,你可以选择返回原单位,也可以选择结束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并继续创业。

  这个规定等于说为那些科研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下海创业,留了一条后路,让他们无后顾之忧,鼓励的意味非常明显。

  有了离岗创业协议,教授们进,可成为身价亿万的上市公司老板,退,可回校继续做教授、搞研究。

  康多机器人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销售

  既然是高校教授们下海创业,那么公司的主营业务自然与教授们之前的研究方向高度相关。

  杜老板的研究团队,其研究重点是医疗机器人,而思哲睿的主业就是手术机器人。

  介绍手术机器人之前,要先介绍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外科手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时间从19世纪初算起;

 

第二个阶段是微创手术,从1980年代开始普及;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0年滥觞的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Robot Assisted Surgery, RAS)。

  RAS手术可以简单理解为:微创手术+高性能机器人。手术中所使用的机器人可以统称为手术机器人。

  从最初的开放式手术到如今最新一代的RAS手术,手术的精度和复杂度越来越高,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手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高。目前最高端,也是临床效果最好的外科手术就是RAS手术,国内只有少部分三甲医院可以做RAS手术。

  随着RAS手术的推广,医院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开始增加。

  2001年美国直观外科公司研制出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并获得FDA认证,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临床手术机器人系统,业界无可争议的龙头。

  国产手术机器人则起步稍晚,仍处于追赶阶段,但在核心部件上积累了一些技术成果。

  (市值风云独立第三方研报。来源:市值风云APP)

  杜老板在哈工大所带的那个科研团队,是国内最早研发手术机器人的团队之一,思哲睿自然也是国内最早一批搞手术机器人的企业。

  思哲睿的在研产品众多,已构建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矩阵,产品线合计共有5条。有的手术机器人专门应用于特定科室的手术,比如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耳科,脊柱内镜手术机器人适用于骨科。

  当然,有些手术可以在多个科室实施。比如腔镜手术可以在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以及胸外科等实施。相应地,腔镜手术机器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科室,衍生出不同的型号,但这些不同的型号大体上还是属于腔镜手术机器人这一类。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和风云君整理)

  公司自主研发的康多系列机器人,就是腔镜类手术机器人。该系列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目前最接近商业化应用的产品。

  康多机器人现有SR1000、SR1500和SR2000三款型号。

  其中SR1000已经完成针对泌尿外科上尿路的注册临床试验,并于2022年6月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SR1000在泌尿外科下尿路的注册临床试验已于2022年8月完成,并已进入注册申请阶段。

  为方便起见,这里只重点介绍康多机器人。

  一款康多机器人,通常包括一个医生控制台、一个患者手术平台和一个影像台车。其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医生坐在控制台前,通过控制台的影像系统获得手术区域的视野,然后医生通过控制台的操作手、脚踏系统发出操作指令,该指令会传递到患者手术平台,最后再由手术平台对患者实施手术。

  下图展示的是医生控制台,其主操作手有两只。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患者手术平台主要由机械臂构成,每条机械臂具有多个运动自由度,可以灵活实现各种手术动作。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众多机械臂中有一条叫做持镜臂,是专门用于挂载三维高清内窥镜的。同时持镜臂还提供专用借口,搭载三维高清内窥镜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思哲睿自主研发的内窥镜系统是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生产的,但是在申请注册的时候,是以思哲睿为主体。目前该产品处于型式检验阶段,离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康多机器人可以兼容Karl Storz 、Olympus等国际主流内窥镜系统,客户购买康多机器人之后,可以用别家的内窥镜系统。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最后是影像台车。影像台车的作用就是一个字:看。台车上的屏幕可以显示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平台的各项数据参数,方便医生和巡回护士实时监控。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下图是用康多机器人执行手术的示意图。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达芬奇机器人,无可争议的垄断性龙头

  由于国产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因此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而在外资品牌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无疑就是美国直观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机器人。

  (来源:搜一搜就有的市值风云App)

  截止到2021年末,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获准在67个国家销售,其全球安装活跃系统超过6700台。2021年一年就卖了1300多台,当年超过150万台手术都是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完成的。

  那么,达芬奇机器人到底强在哪?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我们还是以腔镜类手术机器人为例。达芬奇的Si系统早在2011年就在国内上市销售了,最新一代的达芬奇Xi系统也于2018年上市。

  而目前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还没有一款能够在国内上市,最多就是拿到了注册证,批量生产和销售还谈不上。

  拿到注册证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有三款,分别是思哲睿的康多、微创的图迈以及威高的妙手S。这三款机器人的注册时间集中在2021和2022年,比达芬奇机器人整整晚了10年之久。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另外,达芬奇的Si和Xi系统几乎是多种科室的全覆盖。而同类国产机器人均是针对某一个科室去申请注册,比如思哲睿的康多是针对的是泌尿外科,威高的妙手S针对的是普外科。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总之,直观外科公司在业内具有开创性和垄断性地位,无论是收入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业内声望,都远远超过其他公司。

  注意,下面这段描述可不是风云君说的,而是公司自己说的。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看来,公司还真的是人间清醒,公正客观,且实事求是。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差距,甚至否认差距的存在。此处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精神点赞。

  反正现在,你能够在中国买到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就只有达芬奇 Si 和Xi 系统,只有这两款产品在国内实现了商业化销售。

  毫无疑问,达芬奇机器人是所有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商业化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打破其垄断地位,国产就不可能有未来。

  客户(主要是医院)肯定要问:为什么用你的而不用达芬奇机器人,是你的性能更加优越,还是你的价格更加便宜?抑或是有政策性的支持?

  实际上公司包括康多机器人在内的多个产品,在进行临床试验时,其对照组的设备几乎全部是达芬奇机器人,其性能参数直接对标后者。

  针对最有可能商业化的康多SR1000,公司披露了两项临床试验的指标,一项是肾部分切除术,另一项是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

  在术中出血量和机械臂操作时间这两个评价指标上,康多机器人依然与达芬奇机器人存在一定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对照设备是达芬奇的Si系统,那都是10年前的产品了,最新一代的达芬奇Xi系统在性能上只会更强。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不过我们还要看到另一面,那就是康多SR1000与达芬奇的Si系统的差别并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仅限于公司披露的指标)。

  而且技术是技术,市场是市场,两者不能完全等同。

  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以后,比拼的不只是技术。只要产品性能达标,够用就行;如果价格便宜,再加上政策支持,那也未尝不能打开市场。

  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产品能不能满足最基本的临床需求。

  无收入,只亏钱,三年半累计亏掉2.58亿

  由于公司正处于研发阶段,核心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生产与销售,因此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为0。

  即使有收入,那也是偶发性的其他业务收入,没有分析的必要。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2019-2022年上半年,公司始终处于净亏损状态,三年半累计亏掉了2.58亿元。

  (来源:Choice数据)

  没有销售收入,公司最大的开支自然是研发。公司的研发费用逐年递增,从2019年的0.29亿元增长至0.61亿元。仅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就达到0.69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的水平。

  (来源:Choice数据)

  三年半的时间,公司在研发方面共计烧掉了1.88亿元,其中有85%都是花在了康多系列机器人身上。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加上交易性金融资产总计3.92亿元,资金还算充足。如果上市融资之后,就更不缺钱了。

  由于公司没有收入,产品的销售价格也没有,因此财务方面可谈的内容并不多。

  借助国家力量提升自己的研发实力

  文章的最后,风云君就重点讲一讲公司的研发情况。

  公司现有16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2项;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37人,占员工总人数的70%以上。

  在公司4名核心技术人员中,杜老板必然稳坐头把交椅。

  杜老板是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的资深专家,手握1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个省级二等奖。2018年5月,杜老板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历史上,后发国家为了追赶先发国家,经常会动用国家力量,以国家力量来主导和推动经济发展。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同样如此。

  中国科技部从十一五开始,陆续启动了一批关于手术机器人的重大科研项目。比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前身为大名鼎鼎的863计划)下的智能机器人专项、数字诊疗装备专项等。

  在这么多科研项目中,杜老板肯定是深度参与其中的。招股书上说,杜老板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等 20余个科研项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家863计划下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牵头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参与单位包括哈工大、天津大学等。杜老板是该项目负责技术的副组长。

  时至今日,杜老板依然在主持一些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比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下的“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机器人系统研究”项目(2019年至今)。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风云君发现,公司布局的产品线与近年来公司参与的科研课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比如“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机器人系统研究”项目对应的是公司的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对应的是脊柱内镜手术机器人。课题名称与公司产品名称几乎一模一样,这难道只是巧合?

  这些科研课题可不是一般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这都是国家级的项目,最次也是省级,主管部门不是科技部就是省科技厅。

  这背后至少隐含着两条关键信息。

  首先,手术机器人这个行业有着非常高的技术门槛,甚至高到直接被国家立项,成为国家级的科研课题。

  其次,背后有一双隐形的手一直在推着公司前进,这双手正是来自国家。公司正在借助国家力量提升自己的研发实力。

  公司作为项目的参与单位与其他参与机构共同搞研究,期间如果形成了一些技术成果,比如专利,公司可以将其买过来,然后直接用于自己的产品开发。

  仅从财务报表中举出一例,即可证明风云君的观点。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发生了一笔50万元和73.8万元的支出,支付对象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别看金额小,这些支出基本都是用来购买知识产权的。

  2022年6月,公司与哈工大签署了数份《专利权转让合同》,涉及14项专利,总估价达到520万元。3项专利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专利权人的变更,因此公司将其中的73.8万元,以研发费用的形式结转入账。

  而这14项专利中,有10项都是在国家863计划的课题任务中形成的。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由于公司经常在重大科研课题中购买专利,这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公司的专利中有很多不是原始取得,而是受让取得。

  据风云君的统计,公司的42项发明专利,有18项是受让取得,占比高达43%,比例都快接近一半了,买来的专利完全有可能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公司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6 丰安股份 870508 10
  • 12-05 国航远洋 833171 5.2
  • 12-05 丰立智能 301368 22.33
  • 12-02 康比特 833429 8
  • 12-02 汉维科技 836957 6.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