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理财迎女将“掌舵”,工行系吴茜能否解大行理财子渠道之困?

工银理财迎女将“掌舵”,工行系吴茜能否解大行理财子渠道之困?
2024年04月26日 21:22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3年是“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后的第二年,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这是发展趋于平缓的一年,也是行业格局加速洗牌的一年。如今,“宇宙行之子”工银理财管理层的变动在影响公司新航向和策略调整的同时,或对理财子公司行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又一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层将发生变动。

  4月22日,市场消息称,“宇宙行”理财子公司工银理财现任董事长王海璐拟调回工商银行总行,出任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待王海璐调回总行后,工银安盛人寿现任总裁吴茜有望接任工银理财董事长一职。

  王海璐的回归和吴茜的上任,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背后或也隐藏了工银理财战略转型的体现。

  面对资产管理规模的波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利用渠道优势、拓展客户基础、提升服务质量,成为理财子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吴茜凭借其丰富的保险资管经验,有望为工银理财注入新活力。

  换帅加速变阵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理财”)高层人事将发生重大变动,现任董事长王海璐将调回总行,而计划中的继任者则是来自“兄弟”公司的吴茜。

  两人的工作经历显示,王海璐和吴茜都属于在工行体系内成长起来的“女将”,两人在工商银行的资产管理系统中均担任过重要角色。

  具体来看,现任董事长王海璐拥有丰富的金融市场业务经历。2010年,年仅33岁的王海璐被提拔为工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足以见其实力。而在这一位置上,王海璐一坐就是9年。

  2019年,王海璐正式加入工银瑞信,在此期间,工银瑞信实现了高速成长。2019年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29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5.36亿元。2020年,其资产规模更是突破1.4万亿,全年实现净利润19.73亿元,位列公募基金盈利榜首位。

  此后,王海璐又被派去工银理财,并迅速稳住了彼时尚属于资管“新兵”的工银理财基本面。截至目前,工银理财产品规模为1.75 万亿,在六大行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一。

  不同于王海璐拥有丰富的金融市场经历,吴茜是纯正的财务系统出身。2015年吴茜则被工行派去了旗下的保险平台——工银安盛人寿,担任首席财务官、财务负责人,并从2018年就开始担任总裁一职。

  一年后,吴茜“转战”资管,同时担任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安盛资管”)副董事长、总经理。这期间,工银安盛资管的业绩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末,资产管理费收入已达2.3亿元,净利润也达到了8900万元。

  对于保险资管,吴茜表示,在服务保险主业之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需积极开展第三方业务,拓展管理规模、增加管理费收入,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董事长人选变动之外,原先负责固收和权益投研板块的工银理财副总裁刘劲松也将辞任,转而以总裁身份加盟银行理财子公司中的“萌新”浙银理财。

  事实上,工银理财高管调整的背后,除了工总行对于干部人选的整体需要以及轮岗调整外,或也暗含了工总行对于理财子公司的战略调整。

  掉队的“老大哥”

  据悉,作为“宇宙行”的6大投资平台之一,工银理财在工行的资管和财富管理板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达16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也让其成为目前注册资本金最多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

  就在一个月前,工银理财2023年的经营情况随工商银行的年报一起亮相。从财报数据来看,该公司出现了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反向变动的情况。报告期内,工银理财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1.61亿元,同比下降了8.8%,而净利润则达到了13.25亿元,同比增长7.2%。

  事实上,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的下降并不是单一现象,2023年,六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总管理规模达8.4万亿元,同比2022年的9.07万亿元下降了7.46%。

  具体来看,在国有六大行的理财子公司中,除了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去年产品规模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3.45%和7.7%外,曾位列靠前的4家公司产品规模均呈现不同程度“缩水”。

  其中,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产品规模降幅达到两位数,产品规模曾在2021年达到2.19万亿元的建信理财连续两年回落,目前已降至1.5万亿元。此外,中银理财的产品规模达到了1.63万亿元,同比下降了7.33%。

  与此同时,相比“量”上面的下滑,六大行理财子公司的净利润下降更为明显,2023年共实现净利润79.54亿元,相比2022年的119.12亿元降幅达到33.23%。

  具体来看,6家理财公司呈现“两升四降”。其中仅工银理财与交银理财在2023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

  其余4家中,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降幅最大,去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54.67%、53.42%。另外,中邮理财2023年实现净利润8.41亿元,同比下降33.83%;中银理财2023年实现净利润16.28亿元,同比下降12.19%。

  值得一提的是,与六大行理财子公司规模下滑不同的是,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存在感却进一步增强。

  据中金公司统计,2023年10家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市占率提升至43.5%,市场份额全年提升2.9个百分点,管理规模达11.6万亿元,而6家国有大行及其理财子管理规模为8.8万亿元,市场份额全年降低3.1个百分点。

  在管理规模的“一升一降”中,银行理财公司的“排位”也在悄然生变。历史数据显示,2021年末,规模前三中两个席位由国有大行理财子占据,然而,到2023年末,规模前三已由股份行理财子包揽。

  其中,招银理财以2.55万亿元的理财产品管理规模位列第一,兴银理财紧随其后,排在第三的则是信银理财,规模同比增长12.34%至1.67万亿元。

  渠道为王

  距2019年第一家理财子公司开业至今,已有近5年时间。如今,率先成立的六大行理财子公司被后发的股份行不断赶超,这或说明在决定银行理财子公司资管规模的因素中出现了“新变量”。

  从多家2023年管理规模实现正增长的理财子公司来看,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对渠道的大力拓展。

  依靠母行渠道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基本不存在“规模焦虑”,所以在开展跨行代销上较为审慎。

  然而,随着跨行代销渠道的放开,对母行依赖程度高的理财子公司规模增长也开始承压。据普益标准报告显示,国有理财公司整体被他行代销的产品数量占比仅22%。

  具体来看,规模排名第二的兴银理财在跨行代销渠道上的成绩斐然,2023年,兴业银行连接了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470家区域性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将兴银理财产品输出,实现兴银理财行外销售保有规模86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32%,占总规模的38.39%。

  规模快速增长的信银理财也在销售端不断加强完善销售渠道生态圈。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累计与127家代销合作机构开展理财产品代理销售业务。同时,平安银行也加强了与同业银行的代销合作,2023年末,平安理财已与超40家同业银行合作开展代销业务,代销余额超3400亿元。

  此外,作为唯一一家在2023年理财规模有所提升的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交银理财也是在渠道拓展下了功夫。2023年,交行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报告期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6625.36亿元,占比53.80%,初步建立了以母行为主体,开放、多元的全渠道体系。

  普益标准分析称,当前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积极开拓代销渠道,增加客户触达率,推动了其理财存续规模增长。

  中金公司也在研报中指出,如今,跨行代销成为多数理财子公司规模增长的核心方向,强依赖母行的销售模式已逐步弱化。

  在此背景下,拥有多年保险资管经验的吴茜或将为为工银理财的带来新变化。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