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

中信建投总经理李格平:基金很挣钱,但基民不挣钱,要寻求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者

金融一线

关注

8月20日消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在京举行。 中信建投总经理李格平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李格平表示,《资管新规》实施之后,刚性兑付的预期被打破了,但是投资者这么多年都是买这些保本的刚性兑付的产品,它的预期转换需要时间来衔接。另外,基金很挣钱,但是基民不挣钱,市场好的时候,产品很好发但投资很困难。市场在底部的时候,是投资的好机会,但产品很难发,往往面临着一些错位。因此,要明确产品的方向,寻求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者。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中国财富管理论坛的2020年夏季峰会。因为我们这个环节是讲财富管理行业的转型与变革,我想从两端发力来推动财富管理行业的转型。

主持人很精心地邀请了每个行业都有一位代表,我是作为证券公司的代表,相信财富管理行业里面,每一个银行、保险资管、公募基金、信托和证券公司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征,不同的特征。

从证券公司来讲可能处在中间,在负债端有一些它的特点,可能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讲,在这方面有一些优势。但是,在资产端可能又相对于其他的这些银行可能有一些优势。我想总体来讲,会共同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首先想的理解一下财富管理行业现在转型的痛点是什么?我理解是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很明显《资管新规》实施之后,刚性兑付的预期被打破了,但是投资者这么多年都是买这些保本的刚性兑付的产品,它的预期的转换需要一个时间来衔接。

第二,基金很挣钱,但是基民不挣钱。我在证监会工作期间有一个统计数据,你去看一些优秀的基金,把这个基金从成立到现在的净值图拿出来,它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曲线,但是在这个基金上挣钱的真正的投资者数量很少,可能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也是财富管理转型面临的痛点。

第三,我们是缺乏多层次的金融产品的。我记得90年代末期的时候,有一位从海外回来的人跟我讲,说上交所只有两个品种,一个是股票,一个是 国债。当时因为没有基金,没有公司债,没有企业债,就是国债、股票,他说你挂了这么多品种,实际上只有两个品种,也就是我们金融产品的丰富度还是很有限的,这是我们的痛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想就不一定展开说这些东西。

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刚兑的时期,投资者买进去就得到了,对投资机构来讲,把产品卖出去了投资过程就结束了。但在现在这个时代肯定不是这样的。

基民的这个事,这里面有很多关于投顾,财富的代销机构等等,这样一些原因导致了很多现在存在的一些矛盾。卖方的思维,我们往往看到基金重首发,轻盈利。另外,它也给基金运作带来很大的问题。因为市场好的时候,产品很好发,但那个时候,投资很困难。市场在底部的时候,是投资很好的机会,但产品很难发,往往面临着一些错位。

多层次的金融产品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这个,除了一些基础的金融品外,衍生品的市场规模还是很小的,就使得我们金融产品的组合上面会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比较多的痛苦。

一个方面,从资产端来讲,我们怎么样去构建针对不同群体的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一个方面是要明确产品的定位,要完善产品的体系,还有一个就是重视客户的需求。

我们看到对于一个产品来讲,你是规模的,还是业绩导向,是卖β,还是卖α,区别还是挺大的。我们有一些经纪公司非常发力在ETF这一类的产品上面,在它的产品特征,它所面对的客群,包括它的投研团队的配置,包括产品的特征,和那些比方说追求比较高收益的产品,它在对待客户的这个,比方说一些产品的特征选择上,包括封闭期,包括产品的申购、赎回的条件,包括业绩提取的标准等等方面,可能都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区别。而且这些产品设置之后,应该是坚持你产品本身设计的出发点,不要出现风格的飘移。我原来做监管的时候,经常会强调一个,我们会看到一些公募基金在运作过程中间,基本上跟它原来的招募说明书里面的风格差异是很大的,这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一个事情,也是我们在新的财富管理时期,需要去。因为投资者要构建一个组合,你产品的特征应该是非常清晰才对,所以我们觉得规模导向性的产品是要挖掘一些具有资产配置需求的客户。

业绩导向性的是需要寻求一些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者,这是一个明确产品的方向。

另外,产品的体系。你产品无非就是围绕着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波动率怎么样,最大回撤怎么样?你同样这个策略,这种资金容量怎么样?比方说我们最近中信证券推出一个产品很受欢迎。通过对ABS优先和列后的一些精选推出一些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基本上年化收益率可以做到5%左右,很多投资者愿意买,而且风险很小。但是它就面临一个问题,因为现在ABS鱼目混珠,从中间挑很好的产品的难度挺大的,某种方面来讲,如果你快速地扩大产品规模,有可能选择到的投资品就会有“踩雷”的风险,有一些策略会遇到容量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新的财富管理转型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我们讲“千人、千面、千时”,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点,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能配置的产品特征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更精细化地对产品做打磨。

那么从财富端来讲,最主要的就是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的模式。从业务理念上,你需要做一个转变。我们要从产品的销售中心转变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这里面很好的一个方式,证监会现在公开推出来基金投顾正规地推行买方投顾,通过这种方式就让投资顾问、理财顾问和买方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一致了。过去比方证券公司的销售人员往往面临的问题,如果客户不折腾,他就没有佣金收入。但是客户折腾,往往又会导致投资的损失,形成一种矛盾。现在利益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是需要大力发展这一块的。

我们中信建投证券也是首批获得基金投顾资格的券商,我们也在这方面积极地做一些探索。

组织架构方面。主要是要围绕着客户的利益来构建内部的考核和组织的架构体系,这个就是参考证监会最近刚刚发的一个《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特别明确地提出来一些,我在这里引用一下,我也是很赞成这个里边的一些说法。通过这些方式在内部构造一个比较好的围绕和重视客户利益的内部考核的制度和组织架构的体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技术的支持。如果我们需要对众多的客户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就必须要依赖金融科技的支持。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运营体系,通过对数字资产的沉淀来实现数字化的转型,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最终使我们的服务能力,就是我们想做的事能够实现。过去我们对很多客户既收集不到他的信息,也无法跟他触达和进行个性化的一对一的交流。现在借助于金融科技,这些东西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们财富管理,各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都在进行自己的尝试。我自己归纳下来,从两端来努力,可能会使得我们,就像今天整个论坛的主题一样会实现财富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简要的给大家汇报一下,中信建投证券在财富管理做的一些尝试。

我们从财富管理端和资产管理端两边来做。

在财富管理侧,我们买方投顾能力的培育、体系搭建初见成效,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优问”体系,欢迎投资者到我们公司去体验一下“优问”的体系,它能够调动整个公司投顾的力量为投资者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去尝试一下。

在资产管理端,从券商的角度也有它的一些特征。围绕着不同类型的客户,同业的资金、机构的资产和个人的理财,我们会有不同类型的一些产品。尤其是我们对同业资金还是比较有特色的,也欢迎大家与我们进一步地加强合作。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