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只罚酒三杯,东财宕机事故就还会重演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资管风铃

A股的互联网证券“一哥”迎来剧烈波动。

3月22日当天,东方财富二级市场跌幅高达-5.8%,不但创下了近100个交易日以来的最大跌幅,盘中的最大跌幅一度接近7%;单日成交也直逼100亿,市值蒸发规模更是达到了156亿元。

这与行业的估值调整无关——东财股价大幅调整的同时,59只证券股涨跌幅的平均值只有-0.2%,中位数则上涨了0.1%。

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东财市值单日百亿蒸发的真正元凶,疑似指向了此前一日交易系统的大面积宕机故障。

3月21日早盘,不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反映东财客户端无法登陆和下单;虽然后来得到修复,但午盘后再度出现了诸多无法登陆的投资者反馈。

两次故障接连出现,让原本成为最大优势因素的“互联网证券”光环遭遇了市场的不信任与用脚投票。

其实与东财事故类似的风险案例,近年来已在业内频频出现,市场和监管各方也在围绕交易可靠性做出更多努力;然而每起事故最终以“低成本”结局收场,似乎尚不足以引起行业对系统运维和保障的充分重视。

01

宕机频现

东方财富3月21日的宕机事故一直断断续续,持续达数个小时,甚至直到当天收盘,仍有投资者反馈无法在软件中看到持仓信息。

按照2021版的《证券期货业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的分级,实时交易系统出现严重异常,且故障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的,属于重大事件。

按照上述规定和东财软件异常的持续时间,此次风波或已构成重大事件标准。

在诸多投资者的抱怨与投诉下,一个个与东财相关的维权群也相继成立。

有观点认为,东财事故的原因可能在于其系统备份能力不足所致,但必须承认的是,作为自诞生之日就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券商,东方财富在IT系统建设、运维、研发等方面已是业内非常优秀的存在。

东财不但在互联网运营上拥有最丰富的经验和庞大的交易数据。

2022年全年,东财的全年股基交易额高达19.2万亿,旗下天天基金的日活用户超过200万人。

在研发方面,东财的投入更是让全行业难以望其项背。

2021年-2022年,东方财富研发费用投入分别达7.24亿元、9.36亿元,不但是证券行业中为数不多单独披露研发费用的机构,是研发费用投入最多的券商。

可能这正是让市场感到失望的原因所在——如此巨额投入下,居然还能出现软件风险。

但此次事件更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类似宕机事故已不断在业内涌现。

2020年7月的交投活跃气氛中,国泰君安、安信、东吴等多家券商相继出现了登陆延迟、堵单问题;

次年5月,首创证券的集中交易系统出现了约20分钟的中断,事后该券商技术部门还一度在应急处置对事故相关的日志和数据库信息进行了删除,导致其原因未能查实;10月底,同花顺也被曝出现卡顿、数据不完整显示等故障,事后查证显示与线路异常有关。

去年3月15日,国信证券的交易系统也出现故障,导致投资者无法通过软件接收最新行情信息;同年6月,国元证券也出现客户端故障,并在随后的检查中发现存在未充分测试等问题;而今年3月中旬,服务期货市场的文华财经也出现了网络故障。

此次东财事故需要画上的一个新问号是,如果互联网力排在行业NO.1的机构都会出现如此长时间的宕机,那么其他机构的IT运营是否也只是在稳定和安全的临界线上走钢丝,并面临着随时可能跌落的风险?

投保基金的统计给了一个答案——仅2021年,因系统稳定性被投诉超过5次以上的券商数量多达42家,占比达到30%。

02

无本之恶

近年来宕机事故的频繁发生,显然不宜简单的将原因推给DDOS攻击或交易量激增所带来的数据处理压力。

交易规模快速增长时,券商或第三方软件的收入也会随之提高,显然具备为系统建设投入更多资源的能力。

力量越大,责任就越大。

一个可靠的证券交易系统,本应建立备用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内外部风险有所预防;也会持续修补BUG,为系统运转供给更多的可靠性冗余来,避免类似风险的反复发生。

然而行业内类似事故的不断上演,究其根源,仍然是事故成本过低所致。

按照法律规定,因交易软件故障所引发的投资损失,确实应由券商等运营方来承担。

但在司法实践中,遇到此种情形的投资者真正获得赔偿的概率微乎其微。

举证困难是最大痛点。

例如投资者阿喵因宕机无法买入或卖出一只证券标的,并出现了损失,法庭通常需要阿喵来列举证据证明其在故障发生前,已形成了最终未能实现的交易决策,进而才能为宕机事故定损。

对于交易记录留痕的投资机构而言,这并非难事;但是对最常使用移动终端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此外,不少券商还会在经纪合同上载明该类风险属不可抗力,提前进行免责声明。

正因如此,极少有券商或系统运营方会在宕机事故中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民事诉讼无法构成威慑,或许仍可以通过强化行政手段来敲山震虎。

交易系统的稳定性隐患并非没有得到过有关部门的重视,就在去年5月,机构部还围绕系统安全为专题进行过一次内部通报。

遗憾的是,从过往案例看,目前宕机事故在现行的监管规则下并未遭到具有足够震慑力的惩处。

例如2022年5月16日,招商证券的交易系统在早盘出现故障,导致不少投资者无法委托下单,进而错失交易机会。

“5·16事故”很快遭到监管追责,并被认定存在系统和内部管理问题。

在在最终的处理上,监管部门仅能依照《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等规定,作出“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草草了事,以至于都未上升到行政处罚的级别。

其实早在该事故的2个月前,招商证券已出现过一次无法成交和撤单的交易故障,而彼时地方证监局给出的罚单也不过是“责令改正”而已。

“低成本宕机”的内在原因还有很多,例如落到每名投资者的损失有限,面对较高的司法、行政成本,自然选择了放弃维权。

但必须要正视的,宕机事件确实对诸多投资者的政策交易带来了严重冲击,在交易高度依赖移动终端的今天,该类事故既容易给投资者带来切实损失,也可能徒增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一些市占率较高的大平台,类似事故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往往是极其深远的。

从大数定律看,系统故障不可能100%的杜绝,毕竟互联网大厂也会遭遇类似的翻车。

但至少应当让涉事机构清楚,每一次的宕机事故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要么在民事诉讼的举证环节给饱受影响的投资者提供更多举证便利,以保护投资者权益;要么进一步升级惩处力度,以雷霆手段迫使运营机构提供对系统安全性的重视程度。

如果每次都只罚酒三杯,类似事故还会反复出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