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北三省人口减少1101万背后 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何解?

新京报

关注

各国政府在面临大学生就业压力时均采取了积极举措,利用政府力量,引导非政府力量,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无疑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意义。

原作者 王利国 摘编 肖舒妍 编辑 张婷 导语校对 李项玲

为什么东北留不住人?在《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一书中,作者吉林财经大学副教授王利国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目前东北地区存在大学生就业率下滑、毕业外流严重、高校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等诸多问题。而在这些问题背后,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疲软带来的就业市场萎缩、制度支持和创新不足导致的就业及创业环境恶劣、高等教育不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的要求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原因。

为了进一步解决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这一问题,王利国结合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就业特点,介绍了日本、英国和美国三国的大学生就业体系建设和就业政策特点,以及他们在受金融危机影响之后推出的大学生就业新举措,借此分析大学生就业如何面对经济形势的转变。

以下内容经出版社授权摘自《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较原文有所删节修改,小标题及文中图片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

一、日本大学生就业:

实习培训+经济补助+心理疏导

众所周知,日本非常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培养,拥有众多称职的大学教师和学院培训师,长期拥有全球排名靠前的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规模。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只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将其高等教育推向了开放与大众化阶段。但是,伴随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一问题随着日本经济发展的停滞而越发严重。

日本的大学生就业实施的是自主就业制度。在制度上,没有“统包统分”的做法,政府和高校没有义务直接安排大学生就业。不过,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就业指导。日本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采取了典型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还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执行政策,并对政策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日本政府因而在2009年又设置了紧急雇佣对策部,提出要将应届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紧急雇佣对策部的具体管理职责包括:(1)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支援体系,加大对大学生求职的支持力度,提供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提高就业信息传达效率,推进实施职业生涯支援计划;(2)扩大就业信息的收放范围,避免出现大学生求职者找不到企业招聘信息,同时企业用工信息无法传达的问题;(3)呼吁企业全年进行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对选择四月以后就业的大学生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4)对当年未能顺利就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救济补助,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从法律保障层面来看,重点是进一步强调了公平就业。公平就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毕业生身份的不同不能影响到实质上的就业机会,事实上,日本政府在2010年末规定,将毕业三年之内的往届毕业生视作应届毕业生,企业在招聘时不得人为设置障碍;二是性别的不同也不能影响到就业的公平,特别是适合女生的综合类岗位在招录时,应适度增加女大学生名额;三是不得人为暗示或明示大学生求职人员提供与就业无关的户籍资料、家庭背景调查或者涉及个人隐私的就业材料。

从对企业的经济援助层面来看,日本政府在金融危机以后推行了强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于2011年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在税制修订法中明确提出实施累退税制,即每年雇用人员增加5名,同时,对新雇用人员占到了员工总数超过10%的企业,每再增加一名员工,将给予20万日元的税额抵扣优惠。

从对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层面来看,重点增加了对实习生的补贴,对实习生将每天补贴7000日元(对接受实习生的企业将每人次每天补贴3500日元),从而鼓励未来将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提早开始实习,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升对各行业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从而提升就业能力;并鼓励实习生从中小企业开始做起,加深对中小企业的了解,从而在中小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金融危机以后,厚生劳动省在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培训和试用培训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免费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中,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技巧、职场行为和礼仪以及IT技术等。偶尔也会组织大学生参观和感受工作场所,同时向大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一般持续半年以上。实习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带薪实习人员,内容主要是训练实习人员形成企业认同感和养成努力拼搏的精神,从而增加其在实习单位留用的可能性。实习培训一般持续三到六个月。试用培训则主要面向已通过企业招聘但仍未签订正式合同的大学生,加深其对该项职位的理解,并使其掌握与岗位相匹配的各项技能。试用培训时长一般与试用期相匹配。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突然恶化使得部分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为此,日本政府在双边交流活动中也会穿插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引导未成功寻得心仪岗位的大学生舒缓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调整自己,从而投入下一份工作的求职活动之中。同时,采纳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从细节上切实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例如,政府部门呼吁企业允许学生简装面试,从而避免正装面试带给求职者的潜性心理压力。当然,除了心理咨询师的配置,日本政府没有忘记寻求大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和信息发布等形式向各位学生家长强调了潜移默化的重要性,转变家长对在中小企业就业的“面子”问题的认识,使其积极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求职观。

二、英国大学生就业:

国家实习计划+延长财政资助

英国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急先锋”,世界第二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牛津大学就诞生于英国,英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水平也居世界前列。在其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之后,英国政府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并在金融危机以后进一步补齐了其已有就业政策体系中的缺漏之处。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英国实行的是惩罚式的削减经费机制而非奖励式的经费补贴机制。在其看来,这一举措更有利于政府督促学校加大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力度。具体而言,如果某一大学的大学生就业率较低,政府就会削减其教育经费,这样,众多学校都会将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其工作重点来对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的招生冲动,也使得其在培养学生方面能够形成更好的品牌效应。

同时,英国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实施“国家实习计划”(The National Internship Scheme),由英国政府出面,联合知名企业如巴莱克银行、微软等大企业和相关社会机构,共同为大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实习岗位,在企业或社会机构付出较低实习薪酬的基础上,由国家补足另一部分实习薪酬。这一政策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它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因为参与国家实习计划的企业会拨给实习生一定量的实习薪酬,虽然比不上就业薪酬,但实习薪酬也是很可观的,一般会超过其在学校获得的助学金贷款,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薪酬发放压力,又使得未及时找到工作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获得一份较稳定的经济来源,不至于背负较大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企业使用较低的成本来训练相关从业人员,从而避免直接招聘后面临的岗位和人才不匹配的问题,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也避免对求职大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金融危机以后,认识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战略意义,英国政府当机立断,给大学生就业以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财政资助。具体而言,从大学生的整个就业过程来看,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找寻工作时的未就业阶段和找到工作后的已就业阶段。不管是哪个阶段,英国政府都提供了相当程度的财政支持。

找寻工作时的未就业阶段,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其主动寻求工作的意愿会更强,相应地,其未能找到工作的沮丧感会使其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对此,英国政府中的内阁部门——就业与养老金部会给予相应的补助,其补助发放金额的多少与四个因素有关:一是被补助者的年龄,二是被补助者过去两年所缴纳的国民保险金的数额,三是被补助者的收入水平,四是是否有伴侣。一般而言,年龄越高,补助金额越高;过去两年所缴纳的国民保险金的数额越大,补助金额也会越高;收入水平越低,则补助金额也会越高;有伴侣的人会比单身人士补助更多。但不管发放金额的多寡,最多仅持续发放182天,避免“搭便车”现象,造成社会福利资源的浪费。

找到工作后的已就业阶段,新入职的大学生会面临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英国政府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补助措施,每一项措施均指向一项具体的生活压力和经济支出,具体包括:①房屋居住成本的补助,该项资助的对象是那些处于低收入水平,并且已经领取了182天的失业补助(上文所提到的财政补助)的人员,资助时长仅有28天;②孩子抚养成本的补助,就业以后很多大学生需要抚养至少一个孩子,如果其工资水平较低,英国政府也会拨付资金对其进行补助;③独立抚养孩子的补助,英国政府规定独立抚养孩子的大学生每周均可以在工资以外额外领取一定量的补助,并且最长可持续52周;④补偿资助金。补偿资助金的发放对象是那些接受过失业补助金的大学生,如果其找寻到一份工作,并且预期将工作至少5周,则将获得一次性补偿资助金。⑤特殊补助金。该项资助金的发放对象是那些曾经存在或者现在仍然存在疾病的大学生,以及身体存在残疾的大学生。但前提是他们要参加工作。

三、美国大学生就业:

设计培训项目+借助社区力量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一直是其他国家学习与借鉴的对象。相应地,其大学生就业理念也是其他各国效仿的对象。例如,现在耳熟能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概念,其实就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首创。美国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大学生服务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其他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实践。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很多高校都提出要将职业规划的思想贯穿到大学四年之中,并在四年中的各个年份均设有详细的职业教育任务。例如,第一年主要是对学生推介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现状,并鼓励他们自发收集相关信息;第二年则是设计各式各样的职业测评问卷,发放到学生手中,组织他们填写相关问卷,从而使得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适合从事的相关行业有深入的了解;第三年则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实习活动,督促学生参与到社会工作中,直观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第四年则是“考前突击”阶段,重点向大学生介绍面试技巧、着装礼仪等求职技能。除此之外,高校还会不定期地邀请已毕业的学生回访母校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和服务,建立完善的就业跟踪指导体系,深化下一轮的就业培训和教育工作。

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覆盖了大学生在校求学的全阶段,并对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跟踪分析,因此,经费投入必不可少。一般而言,各高校每年会从收取的学费中抽取5%专门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充足的经费使得高校得以建立高度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从人员配比上看,一个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对应着200个学生,同时,这些就业指导老师往往具有高学历,且其所学专业也和其从事的岗位匹配。除此之外,学校也会聘请外部职业顾问和职业咨询师指导大学生就业,并提供有益的补充建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始发地就是美国,在2008年,有接近7%的美国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以往美国政府的放任自流式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受到了质疑。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在其联邦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从以往的新自由主义转变为凯恩斯主义。

在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通过了再制造法案。这一法案的目的在于重振“美国制造”,通过减税和政府投资等措施,促进其基础设施、公共项目投资、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建设,而相关产业的建设离不开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这一法案又缓解了美国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但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因此劳工部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大量大学生培训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徒制”项目。“学徒制”项目是美国特有的一类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特点是将在岗培训嵌入脱岗在校学习之中。脱岗在校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而在岗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实践技能,因此,两者相结合,可以完美解决大学生初入职场时的身份转变困难的问题。另一类是特定行业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对于高增长行业和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行业,美国政府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培训,从而训练大学生快速适应特定行业的技能需求。

社区文化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区力量成为美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推动力。社区力量的发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发的志愿性服务,二是社区学院式服务。自发的志愿性服务是指美国各个社区的志愿者为其附近社区提供志愿性服务,其中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就是为社区内的未就业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甚至就业机会。志愿者对其所在社区比较了解,因此在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时会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从而真正契合未就业大学生的需求。而社区学院则是从专业化机构的层面为本社区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一般而言,这些社区学院会和当地的企业开展合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工作机会推介。

四、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怀疑,因此,各国政府在面临大学生就业压力时均采取了积极举措,利用政府力量,引导非政府力量,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无疑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意义。

(1)推进相关法案制定,构建公平就业体系

从金融危机以后日、英、美三国的就业政策实践来看,相关法律的推出十分必要,法案的制定有助于从政策体系上保障大学生的公平就业。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立意于实现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法案,无疑会弱化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反,如果法案缺失导致就业环境不公平,导致出身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现象出现,无疑会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2)强化职业指导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

从日、英、美三国的经验来看,在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职场以前,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培训必不可少,美国在这一方面是“先锋”,而英国和日本也不甘落后。职业指导等培训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大学生尽早熟悉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和基本要求,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一种合理的、完善的自我认知,从而找到一个更契合自身性格特点、符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

(3)实行产业扶持政策,扩大社会就业需求

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其培养目的并非完全面向职能化,而更倾向于管理型或专业型,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产业政策相匹配,会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和错配。在这一方面,日本和美国均在金融危机以后强调了产业扶持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政策,通过政企合作,部分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4)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使得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求职时反而会陷入信息旋涡之中,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混乱性。因此,日本、英国和美国均利用政府的力量搭建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以保证就业信息的及时准确、公平公开,防止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部分国家也会同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经验分享服务和面试技巧传授服务,通过构建健全的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