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海通老总PK外资代表:A股最大“割韭菜者”是谁?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资事堂

11月13日,《财经》年会出现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争论。

海通证券总经理瞿秋平与富敦投资中国区总经理黎涛的观点“针锋相对”。双方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是哪种资金在A股“割韭菜”?

当然,此处的“割韭菜”是“中性词”——更多的指投资能力比较高。

海通瞿秋平认为,“中国市场跌宕起伏,波动很大,最大的割韭菜者也是外资。”

然而,外资代表黎涛不以为然,高调在现场为外资“正名”!

这场讨论结果如何?

最大“割韭菜者”是外资?

在回答中国的金融机构与外资的竞争合作问题时,海通证券总经理瞿秋平言语直率,他提到,中国资本市场有时跌宕起伏、波动很大,最大的割韭菜者也是外资。

详细来看他的观点:

“中国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资本化率现在只是60%左右,跟发达国家比差距还是甚远。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中国金融机构)和外资之间不是“短兵相接”,而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

他进一步指出,“也要看到在一部分领域我们(中国金融机构)是守势,外资是攻势······在我眼里,中国市场跌宕起伏,波动很大,最大的割韭菜者也是外资。”

他指出,市场制度、程序,以及有关制度配套的法律建设是很关键的。若想把守势变为攻势,要全方位进行审视。从政策引导、市场引导,包括监管的理念和监管,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相配套。资本市场有资本市场特点,将特征认识清楚,对市场的稳定性以及加速和全球资本市场对接很关键。 

外资急辩白“没有割韭菜”

富敦投资中国区总经理黎涛急忙表示,他要“洗白”,要自证清白,外资并没有“割韭菜”。

富敦投资在中国有私募管理人资格,母公司富敦基金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专门管理淡马锡的二级市场投资。

黎涛强调,英文里没有“割韭菜”这一专业术语。中文里,“割韭菜”通常指的是:操纵市场,利用信息优势,故意把股价做下来或者做上去,以此获利。

而在黎涛看来,外资并不具备“割韭菜”的优势。

通常认为的外资“割韭菜”过程是这样:

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国内的机构客户、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都在卖股票的时候,外资往往是买入股票的。

一段时间后,市场上涨,投资者情绪修复,又开始进场了,这时卖股票的也往往是外资。

这容易给人形成一个感觉,外资进来“割韭菜”,低买高卖。

但黎涛解释到,有时外资持有或交易某只股票已经几年,对上市公司的价值非常了解。

之所以敢在其他人卖出的时候买入,是因为知道这一刻的股价波动,不是因为经营层面发生问题,因此,这反而是一个好的买入时机。

当市场修复的时候,股价超过外资机构对于企业的价值判断,卖出也是很自然的操作。

这就是价值投资跟市场上的趋势投资最根本的区别,认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上下游的业务链都调查得非常清楚。

携手促投资水平提高

《财经》年会的争辩之中,“金融开放下的资管格局重塑”圆桌会议主持人,天风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所副所长邹润芳表示,可以将“割韭菜”理解为中性词,可引申为投资水平相对比较高。一个公司的股价围绕价值波动,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在价格显著高于价值时卖出,这就是新的“割韭菜”的定义。

在黎涛看来,外资和中国的金融机构一定会有竞争,但不意味着“你死我活”,可以通过市场参与者的增加,把“蛋糕”做大。

从机构研报可以看出,年内北上资金的收益率确实好于本土公募基金的表现。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根据外汇局统计,前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上市股票1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00亿左右,其中北上资金前三季度净流入为1862亿人民币,相差600-700亿元为QFII渠道净流出。仅就北上资金来说,今年1-10月份,北上整体流入2183亿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312亿元,但波动率相比去年更大。

和去年北上流入趋势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上流入的波动性较大,上半年依次经历了猛进期(1-2月)、震荡期(3月)、回撤期(4月和5月)、回流期(6-10月)。

据兴业证券测算,截止到10月底,今年北上的收益率好于整体本土公募基金的表现。若考虑到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动态流入,北上资金的收益率为37%,若单纯以去年年底的持股作为组合,北上资金的收益率为45%。相比之下,中证股票型和混合基金指数收益率分别为33%和29%。

从每年公布的数据看,越来越多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来到中国,他们的操作或许可以给国内的投资者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投资观点和体验。

(相关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有所删节。文字未经发言嘉宾本人审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