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不“美”,新氧受伤

医美不“美”,新氧受伤
2021年12月28日 10:13 经理人杂志

在股价跌掉七成以后,昔日“互联网医美第一股”宣告离场。11月22日,新氧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CEO每股ADS 5.3美元的私有化要约。

近年来,医美市场异常火爆,医美股热到发烫,一度和白酒股并驾齐驱成为市场最热门的“选手”。

然而,作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的股价却是另一番景象。

2019年5月2日,新氧登录纳斯达克,仅两个交易日市值就突破20亿美元。但这也成了公司股价的巅峰,上市不满3年,新氧的市值仅剩下3.28亿美元。

到如今黯然离场,新氧缘何至此。

上游吃肉,下游喝汤

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达1846亿,重回20%以上增长通道。在监管重拳整治之下,医美市场依然维持高增长格局不变。

然而蛋糕虽大,但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率其实悬殊。在医美行业产业链中,上游生产商往往占据利润高地,而下游企业并不赚钱。

数据显示,医美产业链上游药品耗材的产品毛利率平均在50%-90%的范围内,净利润率在20-50%之间,比如主营透明质酸的爱美客,毛利率高达9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营收10.23亿元,同比增长120.29%,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144.09%。

中游代理经销商平均毛利率在20%-35%之间,净利率水平在5-15%之间;下游美容机构毛利率在40%-70%之间,净利率仅有10%左右。

新氧主要为下游医美机构和C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撮合交易服务收取费用。业务性质使然,注定新氧无法像上游药品耗材商一样“暴利”。近年来,新氧业绩不尽人意,净收入始终在盈亏边缘徘徊。

自2016年以来,新氧总收入虽然逐年递增,但增速却大幅下滑,由2017年的428.22%一路降至2018年的138.03%、2019年的86.58%和2020年的12.45%。

同时期净收入仅有2019年突破亿元,其余时段均为百万元至千万元不等。2017年为0.17亿元、2018年为0.55亿元、2019年为1.77亿元,而2020年则暴跌96.71%。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有所回暖,但净收入也仅1590万元。

即便如此,新氧的财务数据还是被质疑“造假”。今年5月,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发布针对新氧的做空报告。称新氧存在“大量订单造假现象”“夸大的广告收入”等。

对此,新氧认为该份报告存在多处错误、不实陈述及误导性结论和阐释,显示其对医美行业线上社区平台缺乏基本的理解,特别是平台对医美机构提出的价值主张以及平台与医美机构的合作模式。

监管大锤落下,剑指医美广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随着医美的出现,很多人被却“美”绑架,走上了无休止的医美道路,有人还为此殒命医美刀下。

利用人们的“人们焦虑”,医美企业大发横财,甚至有人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让人们陷入疯狂的“颜值内卷”中,其中医美广告成为制造“容貌焦虑”的罪魁祸首。

对此,今年11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等广告乱象。

在国家重拳整治医美乱象之下,以医美广告为生的新氧等平台首当其冲。新氧的营收主要来自从医美服务提供商抽取广告费、以及从医美交易中抽取佣金,即信息服务费和预约服务费。

2016年之前,新氧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预约服务费,当年预约服务费占新氧营收的59.53%,但此后信息服务费版块的营收占比持续升高。2021年上半年信息服务费占比已达79.83%,信息服务费已成新氧主要营收支柱。

国家严打黑医美平台,难免殃及医美互联网平台。今年10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了10起医美市场案件,涉及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案、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案和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虚假宣传案三类典型案例。其中,案例4和案例9都涉及新氧。

而新氧自身也是投诉官司缠身,截至2021年12月20日,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与新氧有关的投诉量已多达313条,投诉主要涉及虚假宣传、客服不公正评审和及时处理、退款不退回原账户等方面的问题。

而在今年10月,新氧还因为违规使用明星照片,被吴奇隆、华晨宇、鞠婧祎、刘翔、唐国强、吴谨言、蒋梦婕、景甜、薛佳凝等一众明星联合告上法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