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科技外衣做贷款营销平台 拍拍贷转型助贷难改P2P底色

披着科技外衣做贷款营销平台 拍拍贷转型助贷难改P2P底色
2023年08月22日 16:58 经理人杂志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近期,12321举报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垃圾信息投诉情况。拍拍贷霸榜贷款理财类垃圾短信源头企业、违规催收骚扰电话源头企业以及违规催收垃圾短信源头企业等三类投诉。

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有关拍拍贷的投诉超3.35万条,涉及暴力催收、个人信息泄露、爆通讯录、高利贷、砍头息等。

自2019年更名为信也科技,转型助贷业务后,拍拍贷依然未能消除P2P的底色。

披着科技外衣做贷款营销平台

相较于成千上万的阵亡平台而言,拍拍贷的转型还算成功。2022年,拍拍贷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22.71亿元,比照2021年的25.09亿元同比下降9.4%。

不过拍拍贷每赚一分钱,借款人将多出一分钱。从营收结构看,去年来自贷款便利化服务费为拍拍贷贡献了44.31亿元营收;来自促进服务费用营收为19.29亿元,来自担保收入为30.64亿元,净利息收入为11.74亿元,其他收入为5.35亿元。

由于转型助贷平台后,自身不再是主要资金提供方,所以向借款人收取服务费、担保费等费用成为拍拍贷的主要营收来源,但这无疑加重了贷款人的负担,推高了社会融资成本。

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拍拍贷的借款利息费用竟然可以高达惊人的60%以上。比如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投诉称,“拍拍贷旗下借款均是砍头息,借款5400到账5000一个月期限年利率88%,旗下曹操贷借款1450到账1000期限只有14天年利息不可想象!”

另有消费者投诉称,拍拍贷服务费保险金利率就高达40%,加上利息,总年化率高达60%,其于2019年2月和4月分别向拍拍贷平台共借6000元和5000元,分六期,6000元本金共计还款6644.66元,其中服务费492.38元,总的年化率为36%,另一笔5000元,共计还款6006元,利息年化率高达为60%,其中服务费为738元。

当初转型助贷时,拍拍贷无处不彰显着自身科技能力作为解决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的优势。然而科技只是表皮,其真实意图不过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做贷款营销,以便从中收取巨额费用。

从财报上看,拍拍贷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1年的15.8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85亿元;相比之下,这两年其科技研发费用仅为4.34亿元和4.91亿元。巨额销售费用投入下,拍拍贷的广告充斥在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百度等各大网络平台上。

而其所谓的科技能力实际上值得怀疑。2019年8月,每日经济新闻曾用学生身份对拍拍贷等7家平台做过测试,结果测试学生在拍拍贷获得13000元的授信额度,并成功提现1000元,且其借款利率高达年化45.39%。这背后究竟是拍拍贷技术能力不行,无法识别学生身份,还是想吃校园贷的“人血馒头”,无从知晓。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9月,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因为“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被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撤销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断直连”悬顶 助贷业务暗藏风险

虽然转型助贷,让拍拍贷暂时渡过了危机,但是助贷业务是否是一门长久的生意,并不确定。

在助贷业务模式下,银行成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而助贷机构则提供前期的获客、授信审查、风险控制到后期收回贷款等服务。这看似是各取所需,但实际上弱化了银行的职能,并埋下风险隐患。

比如,一些非法助贷机构以群发短信、APP投放广告等方式招揽客户,并利用空壳公司、虚假购销合同、虚假工作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手段,违规套取银行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多种信贷资金,甚至为客户提供POS机非法套现等。

另一方面由于贷款人财务状况良莠不齐,偿债能力难以保证,加之银行难以实现对贷后资金有效监管,信贷资金逾期违约风险不断累积叠加,最终可能造成银行巨额经济损失。

为此,监管部门三令五申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不能异化为单纯的放贷资金提供方,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合作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逾期资产代偿、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等。

2021年7月,央行征信管理局明确个人信用信息“断直连”,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直接提供给金融机构。当年9月,央行4号文《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金融机构“断直连”业务需要在2023年6月底之前完成整改。

随着监管日趋严格,留给助贷机构的空间越来越小。若助贷业务给金融部门带来系统性风险,助贷会不会成为下一个P2P也未可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