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智能制造板块业绩大增 “灯塔工厂”数字化变革的喜与忧

专题|智能制造板块业绩大增 “灯塔工厂”数字化变革的喜与忧
2021年11月22日 07:32 投资者网

《投资者网》先进智造行业组 张斯文

今年下半年起,中证智能制造行业指数(930850.CSI)明显发力,涨幅遥遥领先沪深300指数(000300.SH),自6月1日至11月19日收盘,已经取得了近20%的涨幅。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达8%以上。

当下,数字化生产无疑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到今年9月末,由世界经济论坛牵头联合麦肯锡共同评选的世界范围内的90家“灯塔工厂”中,中国企业数量已占据1/3,这或将为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2家公司净利合计增八成

今年三季度,行业整体业绩好转,使得市场更加青睐智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

从股价走势图来看,今年上半年智能制造行业指数表现低迷,自今年1月4日到6月1日,大部分时间都落后于沪深300指数,期间仅收获了2.89%的涨幅,艰难追上沪深300指数2.5%的涨幅,这是去年智能制造行业整体业绩大幅下滑所导致的。

据Wind统计,2020年智能制造行业营收出现大幅下滑,主营业务收入1.16万亿元,同比2019年大幅下滑36%;同期归母净利润为767亿元,同比下降17%。

不过,随着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相继出炉,亮眼的业绩使得各方开始对这一行业充满信心。

从今年三季报来看,中证智能制造100家权重股营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已经增加至12家,去年同期为8家。这些公司在前三季度合计取得营收7317.29亿元,占100家指数成份公司总营收9567亿元的76.48%,同比增长21.59%。

同期,这12家公司合计净利润为580.12亿元,占100家公司合计的66.16%,同比增长86.03%。

这些公司分布在信息技术和工业两大行业。从细分领域看,电气部件与设备有国电南瑞、汇川技术、卧龙电驱3家公司;半导体产品有长电科技、通富微电2家公司;电脑硬件有紫光股份、浪潮信息2家公司;电子设备和仪器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族激光3家公司,以及电子元件、电子制造服务分别有京东方A、工业富联2家公司。

上述12家公司中,除大华股份(002236.SZ)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外,其他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下表所示,京东方A营收同比增长7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8%增速排名第一,汇川技术以65%的营收增速排名第二,通富微电以51%的增速排名第三。

相比2020年,今年这12家公司的营收排名进行了重新“洗牌”,汇川技术上升了2名,卧龙电驱下降了3名,具体如下表所示。
从市值来看,截至11月12日,海康威视市值最大,为4913亿元,市值最小的卧龙电驱为210亿元。
市盈率方面,这12家公司的滚动市盈率平均值为28倍,目前工业富联、京东方A、大华股份、长电科技、浪潮信息、卧龙电驱的滚动市盈率低于平均值。并且,由于业绩大幅增长,京东方A的滚动市盈率目前仅有8.6倍。

从盈利能力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汇川技术、海康威视、京东方A的ROE在20%左右,是“最会赚钱”的三家公司。

从近三年ROE变化来看,京东方A提升最为明显,从2018年4%到今年三季度已经提升到了19.76%。

相比之下,大族激光、工业富联、国电南瑞近些年的ROE下滑较为明显,具体如下表所示。

从毛利率来看,海康威视是“最会赚钱”的公司,公司最近4个报告期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45%左右,且毛利率呈稳步上升趋势,2020年和2021年三季度的毛利率已突破46%。
不言而喻,今年三季度业绩整体向好,也使得机构对于智能制造未来的业绩充满信心。

据Wind预测,智能制造行业整体在未来三年能够保持可观的增长,并且归母净利润在今年有望达到近4年来最高水平,并且持续下去。具体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Wind)

“灯塔工厂”带动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行业业绩整体好转,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这一点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入选“灯塔工厂”这一现象得以体现。

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将具有以上特征的,也就是包含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所有必备特征的工厂称作为“灯塔工厂”。

到今年9月,全球范围内灯塔工厂已有90位,与2018年项目初期相比,成员总数已经增长了5倍以上。截至2021年9月,中国的灯塔数量也增加到31家之多,超过全球灯塔总数的1/3,具体工厂如下表。

可以看出,灯塔工厂所在企业均为各自领域领军公司,这类公司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同时还拥有雄厚的资本。

Wind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拥有灯塔工厂的企业为宁德时代、工业富联、海尔智家、三一重工、美的集团、青岛啤酒、上汽集团7家公司。这些公司的市值普遍较大,市值最低的青岛啤酒也有1343亿元,而市值最大的宁德时代已经达到了1.46万亿元。

同时这些公司的营收也是百亿甚至千亿级别,净利润普遍能达到百亿级别,具体如下表所示。

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释放的潜能可以促进产量和销量的双重增长,且成本低廉。

同时,工厂的数字化转型还打破了“大规模转型一定成本不菲”的固有偏见。通过智能化制造,企业可以迅速实现“降本增效”。

以美的集团(000333.SZ)为例,为了扩大电子商务布局和海外市场份额,美的对数采购、柔性自动化、数字质量管理、智能物流和数字销售进行了大力投资,最终,产品成本降低了6%,订单交付时间缩短了56%,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9.6%。

具体来说,在使用了上述一系列技术后,美的集团通过价格预测实现敏捷购买节省了5%的原材料成本,通过机器人技术促进物流运营节省了53%的交付时间,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光学检测降低了15%的客户投诉,通过自动化物流增加了40%的装货效率,通过端到端实时供应链可视化平台减少了40%的渠道库存。

如此高效的生产方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10月27日,工业富联联合E-works研究员、中信戴卡共同发布2021年度《灯塔工厂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预计,未来5年将会有超过57%的企业会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建设重点,并有超过45%的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投资方面超过1亿元,12%的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投资方面超过10亿元。

据前瞻经济学人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其中,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

智能制造转型的风险如影随形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虽已成大势所趋,但不少企业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风险也值得关注。

今年上半年,京东方A的两个智能制造项目由于无法达到原定技术规格以及闲置,导致了公司对这两个项目计提了8300万元的资产减值,这直接削减了公司近一个亿的净利润。

半年报显示,由于KE8 整机自动化产线价值项目无法达成原设定技术规格,无法转为固定资产,京东方A对此计提了3854万元的资产减值;同时,京东方光科技产业园移动显示

系统智能制造项目由于闲置废弃,而且后续无法再继续转为固定资产,公司对此计提了4449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两者合计8300万元。

类似的事件也同样出现在电力自动化控制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半年报披露,公司对在建工程“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软件服务中心项目”的账面余额近1500万元进行了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具体原因并没有在半年报中披露。

对于这些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公司而言,这些试错成本不会对公司整体经营造成太大影响,可对于规模不大的制造业企业,如果盲目的进行智能化改造,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在《未来制造新模式:理论、模式及实践》书中,作者指出了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新模式会面临企业运营、空心化、技术、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安全等6大风险。

对于技术风险,书中引用IDC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遇到缺少数字技能与人才资源的问题。

作者认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信息化、自动化基础较为薄弱,数字化水平较低,而现阶段提供智能制造转型服务的多为软件或硬件服务商,转型升级的方案亦多围绕最新产品与企业的业务融合为主,在此过程中企业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少进行针对内需自上而下的全局规划,实现智能制造转型的风险如影随形,破题之道在于脑而非工具。

而对于技术人才风险,作者认为中国大多数企业位于二、三线城市或一线城市的郊区,管理偏向粗放式,人员多以低技术难度的熟练工种居多,在中国人口红利丧失的今天,企业迫切需要智能化转型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但殊不知人员缺口并未消失,而是晋升为人才的缺口,智能化的企业需要管理、技术、业务等多方面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运转,并非一套软件、硬件包打天下。

作者所给出的解决办法则是,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需要自行培养人才,但培养的人才面临的流失的风险,也会使企业最后落个“人财两空”的窘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