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发展论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挂钩不脱钩”

大湾区发展论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挂钩不脱钩”
2022年09月27日 16:28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华清 9月26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2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阐述了其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发展机遇及未来方向。

张燕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进入新时代,诞生了新发展机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更注重科创进步、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并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挂钩不脱钩”。

湾区建设五年

张燕生指出,如果从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四方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算起,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有五年。

张燕生认为,总的来看,过去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守实体经济基础,打造一流的制造业;坚守科学创新,解决重大技术来源和技术转化问题;坚守金融开放,打造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坚守人才战略,培育、吸引和留住一流人才,打造世界大脑。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

张燕生认为,经过过去五年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正进入新时代——进入科创创新、制度创新,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社会分配差距,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新时代,市场更加联通,区域一体化更加发展,包容共享。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融合发展肉眼可见,近三年,广东新引进港澳资企业5万多家,实际利用港澳资金达3400多亿元;自2017年7月3日“北向通”正式开通以来,日均交易量增长超10倍。

湾区发展新机遇

在张燕生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催生了不少新机遇,湾区建设者们可以重点把握四个新机遇。

一是把握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科技新兴领域在大湾区内广受青睐,这些新科技或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数字赋能、创新赋能、服务赋能趋势在湾区内日趋明显。

二是把握香港再工业化、澳门更多元化和广东工业高级化的机遇。湾区内数字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实体经济正深度融合发展,聚焦新产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把握粤港澳三地推进“硬联通”“软联通”的机遇。“硬联通”可以体现在交通设施等方面,“软联通”则可以体现在金融、科技交流等方面。

四是把握CEPA框架等政策机遇。在CEPA框架下,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的投资、营商享受到更便利的待遇,香港的优势不局限于律师服务、会计服务、医疗服务,也可以拓展到研发、设计、资讯等服务。

湾区未来方向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方向,张燕生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科创进步、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无疑是地区发展的长期方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强度,都表现突出,但未来,湾区还需注重基础研究,在国家层面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在双碳目标的指印下,“绿色发展”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以尝试借助技术力量,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远景目标,粤港澳大湾区更要先富带动后富,打造利益共同体,先着眼于促进湾区内更协调发展。

如果站在全球视野看未来发展,或许很多人会关心,中美的科技、产业和金融是否会脱钩?在张燕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潜力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不脱钩。

“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利于科技挂钩,香港的大学科研体系有利于挂钩,香港的应用科技研究院等机构有利于挂钩,我们湾区的创新活力有利于挂钩,湾区的开放机制有利于挂钩,湾区的大市场应用场景有利于挂钩。”张燕生在论坛上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