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牛钰 6月以来,科技板块迎来逆势上涨行情,代表科技特色估值的“科特估”概念接棒“中特估”,成为A股市场中的“当红炸子鸡”。
6月27日,A股市场震荡下挫,上证指数下跌0.9%,深证成指下跌1.53%。但在当日,科创板及创业板部分个股逆市大涨。Wind数据显示,乐鑫科技 (688018.SH)、田中精机(300461.SZ)、科创信息(300730.SZ)、线上线下(300959.SZ)等股票涨幅超过20%。这些股票多为“科特估”相关概念股,如半导体概念、无线充电概念、大数据概念、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概念等。
资金也在向“科特估”板块流动。近20个交易日内,在华为平台指数、科技龙头指数、消费电子产业指数、5G应用指数方面,主力净流入资金均超过300亿元,净流入天数超过14天。同期,在此前火热的中特估指数方面,主力净流入资金为41.23亿元。
“中特估”概念自2022年底提出以来,相关概念股相对于大盘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本轮科技股行情被市场形容为“科特估”行情,意在与此前“中特估”行情相联系,但市场对其能否复制“中特估”成为新的市场主线充满好奇。
“科特估”来了
进入6月,A股市场“万绿丛中”,一个概念板块逆势而起。
Wind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28日午盘的20个交易日内,仅有9个热门概念指数飘红,分别为车路云、无线充电、智能音响、消费电子代工、半导体、苹果、存储器、AI手机、智能交通,均为科技相关概念,市场称这一市场表现为“科特估”行情。
其中,涨幅居前的车路云、无线充电、智能音响的概念指数涨超8%;消费电子代工概念指数涨超7%。
车路云概念指数主要跟踪智能驾驶领域智能座舱、车载电子、智能公路、边缘计算等车路云协同一体化建设领域相关公司的整体表现,龙头股为德赛西威(002920.SZ)中科蓝讯(688332.SH)、移远通信(603236.SH)等。6月24日至28日,涨幅居前的成分股是华体科技(603679.SH),涨幅超过18%。该公司是一家户外道路照明企业。
无线充电概念指数的龙头股为紫光国微 (002049.SZ)、立讯精密(002475.SZ)、中兴通讯(000063.SZ)等。6月24日至28日,涨幅居前的成分股是田中精机(300461.SZ),涨幅超过40%。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基础电子元件商及其下游厂商提供生产电子线圈所需的成套数控自动化设备及相关零部件。
智能音响概念指数的龙头股为北京君正(300233.SZ)、科大讯飞(002230.SZ)、立讯精密等。6月24日至28日,涨幅居前的成分股是瀛通通讯(002861.SZ),涨幅超过28%。
消费电子代工概念指数龙头股为比亚迪(002594.SZ)、立讯精密、闻泰科技(600745.SH)等。6月24日至28日,涨幅居前的成分股是领益智造(002600.SZ),涨幅超过20%。
在上述概念走热的加持下,6月电子元器件、电信、陆路运输、电脑硬件、汽车、半导体、电力、通信设备、工程机械等多个Wind中国行业指数逆势上涨。
Wind数据显示,6月24日至28日,智能音箱、消费电子代工、无线充电等概念持续走强,但此前火热的半导体、车路云概念板块已显露颓势,行业层面只有电信、电子元器件坚挺。
科技产业价值亟需重估
“科特估”目前只是多个科技板块的统称,方正证券研报指出,目前资本市场对于科技企业的战略价值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6月以来,多家券商对“科特估”进行了分析,点明“科特估”对应的是市场对战略稀缺性行业和新质生产力优质公司的低估。部分券商亦对初步建立相关体系提出了探讨方向,最重要的内容即为如何选定该体系中的细分行业。
方正证券提出增加“战略价值”“技术价值”和“新经营价值”三方面的价值指标来构建“科特估”的新体系。最终选出了符合条件的、存在低估的、在“科特估”体系下可能迎来估值重塑的细分行业,分别是:信息科技咨询与其他服务、系统软件、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和仪器、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产品。
鉴于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代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华鑫证券研报对这些重点发展领域产业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进行拆解,将“科特估”具体行业划分为三大方向:优势产业、自主可控产业以及未来产业。
华鑫证券研报称,目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优势产业安全性较高,但自主可控产业受欧美技术出口管制影响,已有现成的技术路径亟待打通核心关键技术堵点,整体产业链表现不稳不优不强,包括半导体(高端芯片、光刻机、EDA、先进材料),AI(模型、算力),航空航天设备,生物医药。此外,包括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在内的未来产业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技术路径的前沿科技。
从细分行业看,华福证券提出,目前电子行业(半导体、元件等)正处于盈利周期底部,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出微弱的拐点信号,有触底回升迹象。汽车行业近几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但短期来看,整车企业正面临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和不同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净资产收益率走势尚不明朗。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目前“科特估”相关概念的估值并不理想。
中航证券研报称,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下,因美国进行科技限制,国内部分科技产业估值同样被低估。对比A股和美股科技产业PB(市净率)和PS(市销率)估值,A股电子元件、半导体设备、半导体产品、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生物科技等科技产业明显被低估。
光大证券研报称,这种估值的倒挂并非是正常现象。我国的科技产业发展成熟度相对较低,理论上成长潜力更大,估值应该高于美国科技股。科技产业自身成长性较大,在发展的初期,市场通常愿意给予较高的估值,而随着发展成熟度逐渐提高,估值反而会逐渐下降。
多家券商研报指出,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之下,我国高科技行业发展迫在眉睫。与海外龙头科技公司相比,我国科技企业的技术与估值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政策的持续推进与加码,科技产业估值有望在“科特估”概念催化下逐渐得到重塑。
“中特估”“科特估”双轮驱动构想
选择“中特估”还是“科特估”?在“科特估”持续走热以来,市场纷纷对二者进行比较。“中特估”概念自2022年底提出以来,相关概念股相对于大盘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方正证券研究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22日至2024年6月7日,“中特估”指数超额收益为27.60%,同期上证指数的超额收益为-1.09%。
从大盘来看,目前分散的“科特估”难以统计具体的超额收益,但近期相关行业走出独立行情,也表明“科特估”难以被忽视。
华福证券的研报指出,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主动权益型基金对于电子、汽车、通信等行业的配置比例有所提升,对于国防军工行业的配置比例大致稳定。目前,主动权益型基金对于科技板块的配置比例尚未达到历史上的显著偏高水平。如果未来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科技板块的配置比例,那么科技股的交易活跃度可能会提升,形成正面的股价推动效应。
华鑫证券的研报认为,从国内实践方面来看,2023年至今,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IT等新质生产力行业融资规模、融资数量和回报倍数明显靠前。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的拉动作用显著。
因此,方正证券研报提出,“中特估”是资本市场特色的估值体系的“压舱石”。“科特估”是当前资本市场特色的估值体系的“排头兵”。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中特估”和“科特估”的双轮驱动式估值体系的建设将会对这种类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