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两个多月 全球190篇论文解码新冠病毒

疫情两个多月 全球190篇论文解码新冠病毒
2020年03月04日 23:0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兰素英 余佩颖 文 巧 张凌霄    每经编辑:兰素英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当地时间2月26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表示,25日中国境外上报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首次超过中国境内新增病例数,目前意大利、伊朗、韩国的情况令人十分担忧。面对疫情,学术界以最快速度加入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柳叶刀》(The Lancet)等世界级著名医学杂志还单独为新冠肺炎开设了专栏。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3月4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献目录以及全球权威医学期刊的各类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计190篇,身在全球抗疫一线的中国医学研究者是发稿的主要力量,其中115篇出自中国研究团队,占61%。面对医学界在学术领域的积极发文,国内质疑声不断: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是否该着急抢发论文?究竟是科研重要,还是疫情防控重要?

“疫情防控有两条主线,一是防控和诊治,二是科学研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病毒溯源、病原检测、基因测序,到药物试验、疫苗开发,抗“疫”既是人类同病毒的殊死较量,也是科研与疫情的激烈搏斗。

“科学及医学研究在理解这一新型冠状病毒及与之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寻求解决方案以遏制其蔓延。”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Nature)的总编辑玛格达琳娜·斯凯珀(Magdalena Skipper)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学术抗疫:66天,139篇原创论文

随着对疫情及病例的不断研究,国内外学者发表的关于新冠病毒的论文也在日益增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表示:“鉴于目前的疫情,我们已经加快论文发表的进程,从提交到发布的时间短至48小时。”

打响这场科学抗疫之战的第一枪要追溯至1月中上旬。彼时,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三方均在掌握到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后,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病毒序列,且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发布。

此后,这一神秘的病毒开始在科学家的显微镜下逐渐显形。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4日,各类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计190篇。这190篇文章并非都属原创论文,其中有27%的通讯文章和新闻等其他类稿件,而原创论文共计139篇,占比达73%。

通常,原创论文的内容需包含研究假设、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解释和讨论可能的含义,发稿要求较高。

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划分的九大重点,即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识别动物宿主,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特征和管理,疫情防控,候选疗法的研发,候选疫苗的研发,伦理评估,应对疫情相关的社会科学层面诸多问题的潜在驱动因素来看,以“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这一研究方向最为热门,共计发稿38篇,占比27%;其次是“流行病学研究”,发稿33篇,占比24%;位列第三的是“临床特征和管理”,发稿30篇,占比21.6%。

在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名录之下,有武汉金银潭医院全球首发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有香港大学团队基于家庭发病案例研究得出新冠病毒人传人的事实,有美国华盛顿州卫生部公共卫生实验室首发的在患者粪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研究,还有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和香港大学管轶团队锲而不舍地追溯新冠病毒的宿主等。

“有关研究及成果预计在今年及之后会出现激增。”《自然》总编辑斯凯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预印本平台:科研文献最快发布的主战场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广为人知的《柳叶刀》外,bioRxiv和medRxiv的发稿量最大,合占总稿量的45%,其次是《柳叶刀》占比23%,随后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占5%,《自然》排名第四占比4%。

bioRxiv和medRxiv属于预印本网站,均由大名鼎鼎的冷泉港实验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缩写CSHL)创立。CSHL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在该研究所一共诞生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

预印本网站是储存及发布医学类学术论文的平台,预印本指的是在同行评审前就公开分享的科研论文手稿。同行评审是现代学术交流的基石,被公认为是科技期刊判别研究论文的科学价值和保障文章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

发表在预印本平台的文章同时可以提交给学术期刊,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学术及非学术审查(如抄袭、明显错误等)后,便可作为正式文章发表。

跟预印本平台不同,《柳叶刀》这类著名期刊就像是“精英俱乐部”,发稿要求自然也很高。按照惯例,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从提交到正式发布,至少需要两周时间。

《柳叶刀》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期刊》和《英国医学期刊》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四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根据2019年6月20日发布的2018年SCI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柳叶刀》排名第四,影响力因子为59.102位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之后,后者影响力因子为70.67;《美国医学会杂志》以51.273的影响因子排名第九;《Nature》排名第13位,影响因子为43.07;《英国医学杂志》排名38位,影响因子为27.604。bioRxiv等预印本网站不属于期刊,因此没有影响因子。

SCI 外文期刊影响因子每年6月份由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旗下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发布。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研究文章一旦在期刊上登载出来,就属于“完成时”,原则上除了允许对个别文字进行刊误外,文本内容和数据是不能更改的。预印本则处于可以被不停修改其内容和数据的“进行时”发布状态,在期刊正式接受文章之前,作者可以随时通过点击作者区域内的“提交修订”来提交文章的修订版本,就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从初稿发表之日起可以被陆续“迭代”为更为完善的版本。

“在开放的科学平台上,应该更多地共享研究成果,而不必等待出版。”澳洲皇家病理科医学院荣授院士、香港大学病理学系临床医学教授黎国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黎国思教授曾在《柳叶刀》期刊发表有关SARS的解剖病理学研究论文。

为促进学术交流,加快科研成果传播,权威学术期刊如《自然》也发布了明确的预印本政策。“自新型冠状病毒暴发以来,我们便要求作者在向我们期刊提交与此次疫情相关的稿件时,尽可能快速和广泛地分享期中和最终的基础数据集,包括与公共卫生机构、研究机构及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分享,并将论文稿件存储在预印本服务器上。”斯凯珀向记者解释道。

世卫组织:科研成果助力抗疫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曾表示,新型流行病暴发的初期,很多论文是预防医学的流行病学总结或临床医学的病例总结。这对实时实地的疾病防控与诊治有直接指导或参考价值,是非常需要及时开展交流的。

“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在SARS和MERS等疫情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支持。中国是疫情暴发的中心,因此,来自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报告将是无价的。”世界卫生组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信息是疫情防控的关键。”2月1日,《柳叶刀》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肯定了科学研究在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界反应迅速,实时调查和报告疫情,提供重要的公共卫生、临床和病毒学数据来指导中国和全球应对疫情。”

以解剖病理研究为例。2月17日,《柳叶刀》发表了首份新冠肺炎病理学报告,研究团队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该研究基于患者死亡后的微创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与SARS和MERS非常相似。

“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与SARS和MERS病毒有相同的攻击目标,即用于气体交换的肺泡细胞。新冠病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损伤,更重要的是弄清死因到底是病毒引起的主要损害,还是机体对病毒的过度反应引起的变化(如弥漫性肺泡损害),亦或是使用类固醇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黎国思教授告诉记者。

这对于病毒检测和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损害是由机体对病毒的反应引起的,这将影响治疗的选择。”黎教授解释道。“进行病毒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可以观察到病毒在体内存在多长时间、患者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他进一步表示,“如果在解剖时(假设生病后7天)未发现有残留活性病毒,则意味着在临床治疗中对生病超过7天的患者不必使用抗病毒药物。”

有关新冠病毒的病毒学研究也为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2月10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研究人员宣布成功培养出基于患者病毒样本的活病毒,且已经能够构建该病毒的两个完整基因组序列。在新南威尔士州卫生部公共卫生病理学主任多米尼克·德威尔(Dominic Dwyer)看来,这除了能帮助进行病毒测试外,还能推进疫苗研发。

2月19日,《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McLellan实验室团队首次利用冷冻电镜展示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3D分子结构,再度确认刺突蛋白结构是疫苗应对的关键区域。

“知道了病毒背后的机制就能更好地指导疫苗研发。”该实验团队的分子生物学博士Wang Nianshuang告诉记者。Wang Nianshuang博士也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

纽约大学生物学、神经科学教授卡罗尔·肖克斯·赖斯也对记者表示:“科研透明性有助于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了解新冠病毒以对抗疫情。”

新冠病毒肺炎研究进行至今,全球科学家都在竭尽全力探寻这一新型病毒的真实面貌和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越是在这种紧要关头,传递正确的信息越是马虎不得。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月27日发表的一份音频文件中,该杂志执行主编斯蒂芬·莫里西(Stephen Morrissey)就认为,如果并未处于卫生紧急事件且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严格审阅、编辑论文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确保医生和公众看到的信息是可靠的,而遇到新冠肺炎的紧急情况,需要加快速度。“但是,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篇论文都能如此之快。”

在该杂志责任编辑林赛·巴登(Lindsey Baden)博士看来,在紧张的氛围当中,如何传递正确的信息非常重要。

莫里西博士鼓励论文作者及时跟当地的卫生部门分享他们的信息,还可以先在预印本网站发表他们的发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会加快审阅和发布的速度。”他补充道。

记/者/手/记

抗疫军功章上一定有科学家名字

权威医学期刊上刊载的外语论文因其大量的专业术语、复杂的计算模型、繁琐的实验过程而显得“曲高和寡”,然而一场疫情的到来让这些期刊以及论文走进了平常人家的生活,成为屡次占据社交媒体的话题词。借由媒体、意见领袖的传播,这些小众的“期刊论文”开始展现科普力量,当家人转发了一篇《柳叶刀》刊载的新冠研究成果给我时,那一刻感觉朋友圈养生文好像已战败,科普时代已到来。

然而,当疫情发展的时间线,封城后武汉推行各项措施的时间线在读者中广为流传之时,对新冠病毒肺炎科学研究发展的时间线却未见踪影。同时,那些质疑研究者在疫情蔓延期间抢发论文的声音并未消停。

在梳理这篇报道的材料时,那些生僻的外文词汇带来了巨大的阅读障碍,让我们几位记者多次在深夜时分感到崩溃。可是,当我们走进这些论文后,当连线这些期刊或者背后的发文团队后,当我们将科学研究与疫情发展加以联系后,深知这场抗疫之战最终胜利的军功章上一定有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多位科学家告诉记者,疫苗研究正昼夜不歇地进行,现在仅是开始。

每日经济新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