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现拐点 财富管理抢滩万亿保险赛道

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现拐点 财富管理抢滩万亿保险赛道
2021年06月07日 12:0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后疫情时代,随着消费需求迭代和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保险在居民家庭资产结构中的分量正在提升。

    按照监管部门预估,“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增量市场,保险行业将进一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加速数字化转型,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经济“减振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国保险业在服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在此背景下,财富管理市场参与者对保险业务的战略性布局进一步加快,如何在资产配置、养老金融和一级市场投资上多管齐下,通过保险产品的长周期实现对财富管理延续效应,实现赋能经济,成为行业关键命题。

    抢滩万亿级赛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0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末,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规模达21万亿元,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从保险深度来看,2019年美国保险深度达11.4%,发达国家则为10%,是同期中国内地保险深度的2倍。保险密度方面,居民资产配置中保险资金占比均不足2%,与同期日本、德国超过10%的保险资金占比差距明显,与保险资金占比高达30%的英国相差更远。

    国际经验表明,居民非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升,不动产配置比例见顶,居民家庭资产配置顺序和结构将会随之改变,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逐渐上升,多年来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居第三的商业保险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保险业发展需要逐渐弥合我国在重大灾害、重大疫情、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缺口。特别是在老龄化这一大趋势下,发展壮大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助力完善居民养老保障成为当务之急,亟待各保险机构发挥协同效应。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长期来看,在老龄化少子化形势严峻以及当前民生问题重视度提升的背景下,今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加快建设,后续税优政策有望尽快落地。未来若将10%的短期储蓄存款(100万亿元)转化为长期养老储蓄,NBV有望新增2000亿元。去年以来,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以及资管机构陆续入局养老金融。多家银行明确强调未来重点聚焦覆盖“个人养老资金筹备期”(初入职场20岁至退休)和“个人养老资金运用期”(退休后)两大阶段的养老金融服务。

    在保险细分赛道上,财富管理机构的入局具有其独特路径。去年年初,宜信在全球养老金融领域经验丰富的美国资管机构信安金融集团(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展开战略合作,加码包括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多方面的养老金融业务。据了解,在中国大陆,信安此前已经通过养老金管理参与了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自愿性养老金计划。

    宜信创始人、CEO唐宁认为,财富管理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参与养老金融的特点在于服务设计上更强调长期持有、科学配置和多元组合理念(通过投资之外的教育、传承等共同解决养老问题)。在满足共性养老需求的情况下,通过个性化方案实现更高质量的养老规划。

    事实上,布局养老金融并不是财富管理机构的“突发奇想”。2020年8月,宜信将保险上升为公司级战略,并作为未来3~5年战略的重中之重。而在此之前,宜信已经在保险领域布局超过10年。

    2011年11月29日,宜信旗下宜信博诚保险代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宜信博诚”)成立,提供风险管理、保险咨询、保险方案、理赔勘察、保单保全服务以及和保险相关的衍生服务等一揽子服务。

    去年疫情期间,宜信完成对湖北武汉合翔保险经纪的全资收购,业务涵盖财险、人身险、再保险等保险经纪服务及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在支持复工复产的同时也极大拓宽了业务航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对于资产的保全与传承、婚姻资产的有效隔离、拥有高端养老及医疗资源等,都已成为高净值家庭的普遍需求,而仅仅运用单一的保险工具,往往很难满足复杂的需求。宜信方面认为,从资源整合的角度,“保险+”将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财富管理机构在设计产品线时,保险必须作为首发、必备的服务。特别是在近年来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标准、安全的保险产品全是唯一有“托底”的金融产品,在投资人资产配置篮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此外,保险需求的激发可以进一步盘活存量客户,帮助财富机构突破利润瓶颈。

    “科技+保险”破局行业痛点

    尽管中国的保险行业已是万亿级蓝海,但由于尚处发展期,目前还存在诸多痛点。

    首先,从险种配置来看,已投保的保险产品在多元化、个性化方面仍显不足,不少用户在保险周期内的需求并未获得满足。

    其次,产品甄别难度大,用户与代理人在构建互利互信的良性生态方面任重而道远。

    最后,行业上下游亟待赋能,例如保险中介保单管理能力弱、代理人管理成本高、传统核心系统或自建中台成本过高、保险机构间出现数据孤岛等。最后一个痛点来自具有健康意识的年轻人对保险产品易懂和便捷操作的迫切需求,这给保险机构提出了重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通过“科技+保险”的方式,上述痛点正在得到初步解决。

    《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融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融资的总额达到71亿美元,折合450亿元人民币。保险科技仍然是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之一。

    宜信旗下钧山投资从五年前开始在全球深耕保险业务,所投企业中不乏轻松筹、i云保以及欧洲保险科技龙头wefox Group等明星项目。

    以宜信旗下宜信博诚为例,近年来通过AI、云服务、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行销模式、产品组合、智能体验等维度实现了突破。例如,针对产品甄别难度大这一痛点,宜信博诚通过自研的“保险产品量化评价体系”,实现了对保险产品的量化分析和数据化评价,实现了对海量产品的精准辨别与高效管理。

    据记者了解,传统保险业务,尤其是寿险业务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代理人,代理人管理成本高企是一大痛点。而对于代理人来说,如何实现科技赋能,快速从传统主义者向科技主义者转化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作为科技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保险行业最显著的变化是科技对于保险销售岗位价值的重塑,技术应用打破了金字塔模式所带来的利益固化,也把专业化发展推到了台前。行业共识在于,未来人工智能+保险代理人(AI+IA)将成为必然。宜信博诚通过智能保险平台“小智保险”通过链接B端和C端——一方面辅助保险代理人提升专业技能及业绩,一方面可以使用户在线得到定制化的智能保险配置方案。

    不过,随着技术不断迭代,也对保险科技提出了更多要求。在一位资深精算师看来,保险业对保险科技的理解不能简单停留在技术与行业结合的层面,不能仅仅把保险科技看作从线下向线上的物理搬运。

    在宜信方面看来,保险业数字化浪潮下,未来,保险行业将会出现越来越多个性化、场景化的产品来满足大众的各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财富管理机可以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