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集采降价超80% 国产企业市占率有望提升

人工关节集采降价超80% 国产企业市占率有望提升
2021年09月27日 12:0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阎俏如天津报道

    继冠脉支架之后,第二个由国家层面执行的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品种报价结果出炉。9月14日,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价格申报工作在天津开展,并产生拟中选结果。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共有48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44家中选,中选率92%。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髋、膝关节产品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

    按2020年采购价计算,公立医疗机构人工髋、膝关节采购金额约200亿元,占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10%以上。预期此次采购的结果将于2022年3月左右正式启用。

    不同于冠脉支架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人工关节市场目前仍主要由进口产品占据,长期以来国人对进口产品有着高质、高价的印象。不过,此次集采将外企和国内企业放在同组竞价,且从报价结果来看,外企降价意愿积极,部分品种报价甚至低于国内企业。

    中国社科院行为经济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姚宇指出,国内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在同一标准的竞标平台上竞争后,能够帮助真正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建立起更强的市场信心,也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自身产品急需提升的方面。集中招标采购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价格发现机制。集采确定的价格,将成为一种有效的市场信号,引导企业重新定位自身的研发、管理和未来市场策略,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外企降价积极

    按照规则,本次采购产品范围为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其中髋关节按股骨头和髋臼衬垫的材质不同分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3个类别,膝关节作为1个类别开展采购。

    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产品材质等条件,参与品种分为A、B两组。A组为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由多到少排序,前85%所涵盖的企业,且保证至少7家企业。其余自动划到B组。

    在此次中标的44家企业中,国内生产企业30家,进口企业14家。国内龙头企业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股份、大博医疗、微创医疗等,外企史赛克、强生、捷迈、贝朗、施乐辉均有中选。

    与此前药品集采出现的情况不同,此次外企报价颇具“诚意”,与国内企业并无太大价格差异,甚至部分大幅低于国产企业报价。

    以陶瓷-陶瓷组类髋关节产品系统为例,该产品系统最高报价来自国内企业迈瑞医疗,报价10509元。迈瑞医疗该类别产品的首年意向采购量为4922个,被划分在B组竞价单元。该产品系统A组竞价单元中,拟中选的爱康医疗、威高股份、捷迈医疗等报价在七八千元左右,B组最低价来自外企贝朗医疗,报价6400元。

    “外企其实也怕了,如果不中标就一点市场都没有了。”现场一位企业代表向记者表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基本都在公立医院进行,院外市场、民营医院的市场空间很小。

    此次集采还出现了低报价,在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中,上海晟实报价1970元,天津康尔诺报出全场最低价1788元。该产品系统上述两家公司的首年意向采购量分别为2个和45个。

    对于拟中选价格,多名企业代表向记者表示,结果基本符合预期。本次集采将进口和国产产品放在同组竞价,打破了过去进口产品一定优于国产的刻板认知,对国产企业是一种鼓励。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尽管从几家主要进口厂商报价来看,外企并没有打算轻易放弃人工关节的存量市场,但此次带量采购仍有助于国产替代的加速。外企由于供应链等因素限制,产品成本显著高于国内企业,而国产厂家则可以依靠成本优势在降价后维持较高水平的附加服务,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根据中选结果,可以看到不仅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股份等老牌国产关节制造商顺利入围,迈瑞医疗、微创医疗、大博医疗等人工关节领域的新进入者也在不同产品组中成功中选,有望据此实现初步放量、树立品牌形象。

    不过,也有国内企业代表向记者直言,在过去进口和国产产品价格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国产产品具备低价优势。集采降价后,加上医保报销,价格差距缩小,患者可能更倾向选择进口产品,这对本土企业也是一个挑战。

    集采结果公布当天,本土龙头企业股价大涨。A股市场上,截至9月14日收盘,威高骨科(688161.SH)股价上涨19%,迈瑞医疗(300760.SZ)上涨0.82%;港股上市公司爱康医疗(01789.HK)涨幅超20%,微创医疗(00853.HK)涨幅超11%,春立医疗(01858.HK)涨幅超10%。

    采购规则创新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因外伤、运动损伤、退变老化等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极大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机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不过,在手术覆盖率方面,中国尚有待提升。2018年,中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植入率3.5例/万人,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植入率1.87例/万人,远低于美国2014年所达到的11.64例/万人和21.35例/万人的比例水平。

    一面是巨大的市场规模潜力,另一面是增量支出即将带给医保基金的巨大压力。由于骨科耗材技术分类和组合复杂,难以直接竞争,长期以来是集中采购的难点,价格虚高明显,患者负担较重。通过带量采购使人工关节降价势在必行。

    国家医保局方面表示,本次集采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在总结冠脉支架集采成功经验基础上,着眼于尊重临床需求和关节类产品特点,对采购规则作了进一步探索创新。

    一是按产品系统实施采购。根据临床使用特点,将临床完整手术所需的多个主要部件组合为产品系统实施采购,避免部分必要的部件因未中标而短缺,以及部分部件因未被纳入集采而涨价,确保临床治疗的整体性和安全性。二是充分考虑临床伴随服务。关节类手术需要企业提供“跟台”等临床伴随服务,本次集采企业报价时单列伴随服务费用,确保产品稳定供应和使用,有利于中选结果顺利落地。

    从此前冠脉支架的集采实践看,中选的冠脉支架使用量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国家联采办的数据,在集采初期的调整后,2021年1~8月,医疗机构共使用中选产品(全部为铬合金支架)110万个,相较集采前去年同期数量(71万个)增长54%,超额完成全年协议采购量(107万个)。因此,通过带量采购压低价格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普及有望进一步提升。

    保障质量和供应

    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人工关节降价后能否保证质量,姚宇指出,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在过去的销售模式下,产品质量与价格并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产品用量大、价格高,并不代表其质量就一定好,而是可能存在带金销售的情况。此次集采由国家医保局出面向生产企业承诺采购量,直接砍掉了产品流通、代理环节的费用,这样一来,中标的企业可以着力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满足百姓需求。

    除了质量保障情况,集采落地后的供应也受到广泛关心。近日,冠脉支架国家集采落地后的供应问题引发热议,国家医保局也给予了回应,表示产品供应充足,供应链上相关方的衔接仍在适应中。对于人工关节保障供应措施,天津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人工关节带量采购将通过更有效的举措,对人工关节中选产品的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将上线应用“中国医保医用耗材登记系统”。

    据了解,该医用耗材登记系统将首先应用于此次开展集采的人工关节,后期将不断覆盖更多类型的高值耗材。一方面,要求中选企业与信息系统对接,实时向联合采购办公室报送中选人工关节的库存数量、供应链流向、医疗机构入库数量等信息,以确保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产品流向;另一方面,系统也会与医疗机构对接,统计人工关节的翻修率、不良反应等数据。

    联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医保局不仅会将数据提供给医院,供他们选择产品时参考,还有可能将此作为两年后集采时的一个质量“门槛”。对比冠脉支架集采,这相当于给中选产品的质量保证又升级了一层保障。预计系统上线时间将在本次集采执行之前,最晚会与集采执行保持同步。

    国家医保局方面表示,人工关节类骨科耗材集采的成功开标,体现出深化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的决心,为推动集采制度框架更完善、规则更成熟做了有益探索,对深入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