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成最大受益人 贝达药业股权激励受质疑

实控人成最大受益人 贝达药业股权激励受质疑
2021年10月23日 02:10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阎俏如 北京报道

曾凭借国产抗癌药埃克替尼成为创新药行业先驱的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0558.SZ,以下简称“贝达药业”),最近由于股权激励计划陷入舆论风波。

10月18日,贝达药业披露,近日接到股东宁波凯铭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凯铭投资”)函告,其所持有的贝达药业部分股份发生了延期购回业务,涉及的两笔质押股份合计780万股,占贝达药业总股本的1.88%,到期日分别为9月28日和10月14日,均延期1年购回,质押用途为自身经营。

凯铭投资是贝达药业第一大股东,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通过凯铭投资、贝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贝成投资”)间接控制贝达药业22.82%的股份,直接持有贝达药业0.20%的股份,合计持有贝达药业23.02%的股份,为贝达药业实际控制人。

而就在9月27日,贝达药业刚刚完成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的首次1272.79万股股票授予,丁列明获授最多份额的股份,占比达到11.27%。此次计划授予价格约为当前股价的一半、首次授予日收盘价的44%。此外,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指标仅对未来5年的营业收入提出要求,并未对利润设置考核。

贝达药业方面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计划的激励对象、考核指标设置均符合相关规定,不存在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实控人获授最多股份

9月2日晚间,贝达药业公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并于9月27日审议通过最终议案,拟向466名激励对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553万股,约占股本总额的3.74%,其中首次授予1272.79万股,预留280.21万股。

本次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为41.34元/股,首次授予日9月27日公司收盘价为94.4元/股,授予价格仅为当日股价的44%。经公司测算,首次授予的1272.79万股股票的公允价值为6.46亿元。若以当日公司股价计算,首次授予的股票市值将达到12亿元。

本次激励计划备受关注的焦点在于其激励对象,包括贝达药业及子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丁列明也位列其中,获授最多份额175万股,占本次计划总数的11.27%。获授份额次之的两名对象分别获授35万股。此外,丁列明的亲属丁师哲获授7万股。丁师哲目前担任战略合作总监兼贝达梦工场常务副总经理,不在上市公司高管之列。

对于将实控人纳入激励对象的合理性,贝达药业在深交所互动易回复投资者表示:“丁博士(丁列明)作为公司领导核心,一直以来领导团队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都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力,成果有目共睹。本次对丁博士进行股权激励,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符合本激励计划贡献与激励对等的原则,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广大股东的长远利益。”

然而就在今年2月份,丁列明控制的贝成投资减持了贝达药业157.56万股股份,减持金额2.03亿元,减持均价129元/股。

对此,贝达药业方面回复记者表示,贝成投资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其持有的贝达药业股份,贝达药业已进行了预披露及进展披露。本次减持价格是贝成投资根据市场价格确定,且按照上市承诺,股票减持价格未低于贝达药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相应承诺的要求,不存在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以营收为考核指标

此外,本次激励计划从2021年~2025年分年度进行绩效考核,设置了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业绩考核要求。不过,在公司层面仅对营业收入进行考核,2021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22亿元、28亿元、37亿元、54亿元、80亿元,但并未对净利润提出要求。

贝达药业2020年营业收入为18.7亿元,净利润为6.06亿元,以此计算,业绩考核设置的营业收入指标2021年~2025年同比增速分别为不低于17.65%、27.27%、32.14%、45.95%、48.15%。贝达药业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1.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35%。

个人层面,考核按照公司现行薪酬与考核的相关规定组织实施,根据激励对象职务性质的不同,并依照激励对象的考核结果确定其实际归属的股票数量。

对于为何没有将净利润等指标纳入考核,贝达药业方面表示,本激励计划考核指标的设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营业收入是反映公司整体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有效体现公司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经过合理预测并兼顾本激励计划的激励作用的同时,公司已建立全面的预算体系和良好的成本控制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利润等经营成果的实现。另外,公司是以创新药开发为核心的企业,以营业收入为目标既能满足公司发展的资金需要,又能兼顾研发资金的现实需求,不影响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从历年年报可以看出,以抗癌药为主营产品的贝达药业,近年来在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2017年~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81亿元、5.90亿元、6.75亿元、7.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7.09%、48.20%、43.41%、39.69%。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3.9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4.49%。与此同时,2018年~2020年,贝达药业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分别达到48.53%、51.62%、51.12%。

业绩依赖单品

贝达药业高额的研发投入背后是其多品种的研发管线。不过,公司仍面临着依靠单品支撑业绩的局面。

贝达药业的核心产品埃克替尼(凯美纳)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主要针对由EGFR基因突变引起的肺癌患者,于2011年上市,也是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自主创新药。

由于EGFR基因突变率在亚洲肺癌患者中显著高于欧美人种,大约有50%的中国肺腺癌患者存在这一突变,在国内患者数量规模庞大,埃克替尼上市后快速放量。2017~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埃克替尼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0.26亿元、12.08亿元、15.02亿元、18.13亿元和10.8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分别为99.97%、98.68%、96.65%、96.94%、93.49%。

不过,埃克替尼的市场压力已经越来越靠近。埃克替尼专利保护期2023年即将到期,且其具有一代靶向药的通病,即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会产生耐药性,而三代靶向药已经显示出明显应对优势。

2015年11月,阿斯利康的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泰瑞沙)获FDA批准上市,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3月,豪森药业的阿美替尼(阿美乐)获批上市,成为首款国产三代靶向药;今年3月,艾力斯医药的伏美替尼(艾弗沙)获批上市。三代靶向药已经形成了竞争局面。

实际上,贝达药业也已早早布局第三代靶向药。贝达药业半年报显示,公司第三代靶点药BP1-D0316(贝福替尼)二线治疗适应症目前在NDA审评中,临床数据显示贝福替尼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贝达药业另一款上市产品是恩沙替尼(贝美纳),于2020年11月获批二线治疗适应症,是针对ALK基因突变的二代靶向药。目前其一线治疗适应症注册申请已获得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不过,ALK基因突变仅占非小细胞癌患者的6%~7%,患者群体规模远小于埃克替尼。

在业绩依靠单品的情况下,贝达药业的下一个业绩增长点在哪里?

对此,贝达药业方面表示,凯美纳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已于今年6月获批上市,贝伐珠单抗类似物MIL60目前已完成相关核查,力争年内获批上市。此外,三代靶向药贝福替尼二线治疗适应症、恩沙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已提交NDA申请,现正在审批中,未来新药项目将会接续获批上市,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

新药研发巨大风险之下,贝达药业在谋求赴港上市。今年5月,贝达药业披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不过记者注意到,其目前IPO审核状态被标注为“失效”。对于赴港上市进程,贝达药业方面向记者表示,公司港股上市的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根据联交所的要求,上市申请材料满6个月后需要重新递交,这是正常流程。公司在之前的流程中已经完成上市聆讯,公司会择机重新提交上市申请,如有重要进展公司将按照交易所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编辑:曹学平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