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1年11月10日 22:02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本报记者 索寒雪 上海报道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行的“全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理念、新动能”论坛上,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很多与会者重点讨论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该论坛上表示,全球疫情形势还是非常严峻,在科研、防治上都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所以开展全球的合作,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要贡献我们中国的力量,为共同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疫情倒逼健康科技创新

“我们应该继续推动健康科技创新,这包括构建国家的医学科技创新的体系,强化科研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强前沿的医疗技术,关注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领域,增强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钟南山表示。

在疫情期间,钟南山和同事在云南、湖北、黑龙江,通过线上对病人进行会诊、随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大数据、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钟南山和同事对新冠肺炎的诊断、预测和治疗水平,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健康数据统计分析的积累,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个人健康分析。”钟南山表示。

钟南山同时公布了一组数据:“我们中国的新冠疫苗的接种已经超过20亿剂,到年底就有可能达到80%以上接种率。只有保证全民的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才能取得经济和健康之间优质的循环。”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新冠疫苗第三针(加强针)的注射。

“中国生物在去年4月12日获得中国药监局审批临床批件之后,在河南开展了第二期临床研究,其实我们就设计了加强针这个研究,也就是第三针研究。”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云涛在论坛上透露。

张云涛具体介绍称,当时在整个系统性的临床研究过程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数据,注射加强针以后,那么安全性数据好于前两个免疫数据。

张云涛还透露,在南京、广州、扬州等地获得的疫情数据来看,注射两针后,疫苗对降低重症和死亡100%有效,对降低感染是有作用的,但不是100%防感染,所以,加强针会大幅度提升综合抗体,应对变异毒株会更为有效。

张云涛表示,针对突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应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和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维护全球公共卫生秩序,保障人类生存健康。

关注医生安全

同仁堂副总经理丁永玲介绍了中医药在疫情期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她回忆:“我们在上千个品种中快速筛选出80余个防疫抗疫品种,从境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全力搜集抢运防治物资,做足后勤保障。我们在境外门店设立专人专台专柜,推广疫情防控供氧系列产品,编制境外疫情防控手册,开展远程医疗和游戏业务,与国医大师、境外20名专家共同成立同仁堂全球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使用神经建模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近50个国家和地区绘制疫情肖像,惠及境外民众50余万人次。同仁堂还制定了多名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手术抗疫心得上百篇。“我们通过外交部向我国驻外88个使领馆、中资企业、华人、华侨、留学生等群体捐赠抗疫药品,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捐赠总价值3400余万元的各类防疫物资和药品,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抗疫援助。”丁永玲说。她认为,在这场波及全人类的健康危机中,中医药发挥的积极作用已为世界所知,这是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

进博会期间,国外厂商也就医生本身的健康问题给予了关注。

据了解,随着微创手术和电外科平台的普及,手术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害烟雾,过多吸入会引起头痛、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以及对人体呼吸系统、眼及黏膜造成损伤。而且,相比于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中医生更长时间处于静止姿势,如果设备摆位不当或异常的操作体位,会造成术者颈部、背部、肩部等肌肉和关节出现明显不适和劳损。

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外科事业本部整体手术室业务部部长张萌向记者表示:“关于手术烟雾方面,国外自1996年就已经关注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绿色手术。在美国,美国手术室护士协会自1996年首次对手术烟雾问题进行了探讨。2008年,开始把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医护团队暴露于手术室烟雾的危害、预防保护和规范化操作列入议事日程上讨论。2016年,正式颁布了外科手术烟雾防护安全指南。”

“2020年以来,在美国已有5个州通过了外科手术烟雾防治法案,另有7个州已提交外科手术烟雾防治法案。保护医护团队的职业健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重视,并在全社会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张萌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疫情发生之前,国内的医院一度计划开展绿色手术的实验,但是这一计划一度因疫情搁置,这一被搁置的计划有望重新启动。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