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化时代投研迎考 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净值化时代投研迎考 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2022年08月08日 12:03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近期,农银理财、信银理财等部分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

    对于产品提前终止运作的原因,部分机构给出了如“后续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等解释。

    今年以来,股债市场震荡加剧,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部分理财子公司面临资金申赎压力。同时,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下降后的投资风险加大。因此,产品提前终止运作。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虽然提前终止产品运作可以止损,但在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要留住投资者,需进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此外,还应当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引导投资者理解净值型产品收益风险共担的本质。

    投资业绩不理想或是主因

    “因预计后续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本产品净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为更好的提供产品服务,保障投资者权益,我司计划于2022年8月24日提前终止本产品,产品到期日同步变更。”日前,农银理财发布公告如是表示。

    据了解,上述产品为农银理财“农银同心·两年开放”价值精选第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新客新资金专享),到期日原为2030年8月26日。

    此外,信银理财日前也发布公告表示,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理财产品管理人有权按照理财产品资金运作的实际情况,主动终止某款理财产品。而信银理财在公告中提到的该款理财产品,在终止运作公告发布的前一天发生理财份额净赎回申请超过上一开放日存续总份额10%的情形,触发了巨额赎回。

    除此之外,信银理财官网信息显示,信银理财固盈象固收稳健半年定开1号理财产品、信银理财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9号理财产品等也提前终止运作。

    从上述提前终止运作的产品类型看,以固收类为主,产品封闭期较长,多为6个月、9个月、一年、一年半、两年等等。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原因是多方面的。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告诉记者:“一是投资业绩不理想,产品提前终止可以尽早止损;二是产品触发了提前终止条款,比如理财份额低于下限要求;三是新老产品交接运作。”

    普益标准研究员霍怡静表示:“进入理财净值化时代后,伴随今年股债市场剧烈震荡,部分理财产品投资业绩不及预期,净值波动较大,引起部分客户不满,理财子公司面临较高的资金申赎压力。同时,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下降导致投资风险加大、性价比低,因此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另外,也有部分理财产品设置了终止条款、老产品按照资管新规要求提前终止,或者私募理财产品的客户选择不再投资等原因。”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发生过“破净”的银行理财产品占存续产品数量的9.73%,造成了一定的恐慌情绪。但从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兑付情况来看,产品兑付收益并没有因为短期的“破净”浪潮受到严重的影响,仍有超9成的产品能够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完成收益兑付。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历经三年多的整改和转型,银行理财已迈入“真净值”时代。日前,梁涛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截至2021年末,理财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需整改的保险资管产品累计压降96%。此外,银行业、保险业的资管产品净值化水平已经超过了95%,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显著提升。

    持续提升投研水平

    今年上半年,震荡的市场和“打破刚兑”的产品无疑给广大投资者上了深刻的一课。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刚性兑付”已经不复存在。但作为投资理财的金融工具,理财产品的收益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对于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刘银平认为:“对投资者来说,如果理财产品因投资业绩不达标而提前终止并非坏事,提前止损比继续持有更有利。不过,由此或降低客户对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信任度,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这样做不利于维护客户关系。”

    霍怡静也表示:“对投资者来说,产品提前终止有利于投资者及时止损,减少因产品业绩不佳导致的资金损失程度,但是可能会降低投资者对机构投研管理能力的信任。对机构来说,提前终止产品运作不利于客户信任、品牌形象以及整体的风险管理,但是有利于机构推动理财产品转型。”

    未来,随着净值化转型的逐步推进,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霍怡静认为:“产品的净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将会灵活调整投资资金,从而影响产品管理规模。综合考虑客户诉求、经营成本和投资收益等方面原因,业绩表现不佳、净值波动大、管理规模小的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属于正常现象。”

    “提前终止运作的理财产品占比很低。”刘银平认为,未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会继续发生,但不会成为普遍现象。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在银行理财“真净值”时代,旧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再存在,理财净值波动加大。

    真正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后,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难度明显加大。

    在此背景下,银行和理财子公司需要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

    刘银平表示:“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应合理设置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防止设置难以达到的业绩比较基准。同时,谨慎选择投资标的,防止投资的金融资产遭遇信用恶化事件导致产品收益下跌。”

    霍怡静认为:“首先,理财机构要留住投资者,需进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提升专业配置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合理布局产品类型和投资方向,提升业绩表现;其次,应当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引导投资者理解净值型产品收益风险共担的本质。”

    此外,普益标准研究认为,银行理财机构积极建立系统化的投研体系,涵盖策略、行业的大类资产研究框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获取数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和行业动向,为产品设计和投资方向提供观点和投研判断支撑,加深对底层资产的洞察整合,提升资产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促使银行理财投资方向的多元化发展。

    进入“真净值”时代,理财收益将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廖志明团队在研报中指出,当前,银行理财逐步公募基金化,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值法估值比例大幅提升,净值波动加大,民众理财投资的难度上升。民众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子公司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期限,减少因产品净值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