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渐趋保守稳健

银行理财渐趋保守稳健
2022年08月22日 12:03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在权益市场持续震荡的影响下,银行理财市场近期呈现出新的变化。

    数据显示,7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未能延续上涨趋势,环比减少21.31%。新发和在售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环比均有所下降。理财子公司方面,产品发行量环比明显减少,在售量则迎来近期首次回调。与此同时,曾经受到市场追捧的银行理财“固收+”产品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现降温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银行理财投资者需求更偏稳健保守。短期看,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持续震荡,部分“固收+”产品出现回撤;从长远来看,银行理财市场是暂时遇冷,未来发行市场将会回暖,“固收+”产品仍然比较适合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需求。

    发行量下降超三成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7月共新发2762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748款。其中,净值型产品新发2678款,占比达96.96%。从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产品是主力,占比达95.55%。其中,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03%,环比下跌0.05个百分点。

    理财子公司方面,7月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1054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417款。同期,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有3105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减少176款。

    普益标准研究员孙圣钦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道:“从理财产品的供给方面看,7月银行间流动性持续宽松,机构投资者抱团现象愈加明显。究其原因,4月以来优质资产的套利空间逐渐收敛,资产荒问题进一步加剧,产品到期后再投资难度提高,而7月的资产预期却又因宏观环境扰动有所减弱。在这种环境下,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的意愿较低。”

    “从理财产品的需求方面看,今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年,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波动加大。同时,在4月以来建立的利率自律机制影响下,银行理财的业绩基准有所下调,银行理财的收益预期和性价比因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较有所减弱。”孙圣钦表示。

    另外,从7月的预期层面看,孙圣钦表示:“7月地产风波导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短期面临信任危机。此外,局部散发疫情导致居民预期继续走低。因此,在预防性需求下,赎回金融产品并持币观望的群体有所增加,理财产品发行遇冷。”

    值得关注的是,在银行理财中一直受追捧的“固收+”产品在今年也出现降温趋势。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银行理财(含理财子公司)“固收+”产品发行量约为1.3万款,较去年同期的近2万款降低了35.6%,在产品总数中占比也由去年的49.3%下降到45.4%。

    业绩比较基准方面,普益标准统计显示,2022年1月至7月,银行和理财子公司新发行的“固收+”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0%,而去年同期为4.17%。

    “‘固收+’产品发行量下降,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整体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前4个月股市震荡导致大批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部分投资者出现账面浮亏,避险情绪升温,理财子公司发行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固收+’产品更加谨慎。”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

    孙圣钦表示:“‘固收+’产品发行量下降除整体理财市场遇冷外,还和其独特的投资资产息息相关。‘固收+’产品往往会投资权益类资产和长久期、低风险等级的固收类资产来增益收益。从7月权益资产看,受到疫情散发、地产低迷、高温气候的扰动,市场的盈利预期从修复期进入休整期,权益资产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加大。从固收类资产走势看,虽然7月整体绝对表现较好,但从相对视角看,无论是信用利差或是期限利差在7月均有所走阔,意味着‘固收+’产品投资的固收类资产波动较纯固收的理财波动更高。综上,因近期‘固收+’资产的操作难度较高、短期盈利预期较弱,理财子公司发行‘固收+’产品有所收敛。”

    投资者偏好稳健产品

    经过净值化转型的洗礼,无论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是投资者,对理财市场运行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短期内,在产品净值波动加剧甚至破净背景下,预计新产品发行将更加倾向较低风险的固收类资产,现金管理类理财仍是稳规模的重要抓手,含权产品布局力度或边际放缓。理财投资者进一步回归真实风险偏好,对银行财富与资产业务而言,也将是客群及能力建设再认识的过程。理财净值和规模的波动会推动部分理财资金回流存款,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优化银行存贷比。

    面对市场的波动,当下投资者倾向更稳健的理财产品。刘银平告诉记者:“银行理财客户大部分都是稳健型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收益相对稳定、净值波动较小的理财产品,所以目前理财市场上固收类产品占到大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固收+”产品长期向好的趋势也不会改变。孙圣钦认为,“近期‘固收+’产品发行降低主要和市场环境有关,但这些环境变量在实时变化。从中期来看,随着经济自发修复力量的增强,市场主体活力逐渐提高,固收类资产进入鱼尾行情,权益类资产的相对优势将更加显著,彼时增配权益资产的‘固收+’产品将获得超额收益,发行市场也将逐渐回暖。从长期来看,在资管新规的净值化转型要求下,银行理财的整体波动加大,纯固收类产品面临债券基金的挑战,而‘固收+’产品则可通过下沉资产、下沉品种、下沉信用和下沉期限来增厚收益,能充分发挥银行机构的信用管理优势,是理财子公司在资管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赛道。”

    在孙圣钦看来,预期理财子公司会加大“固收+”产品的投研管理能力,这有利于理财子公司的长期发展。

    今年以来市场大幅震荡,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频繁出现“破净”现象。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表示:“目前看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破净’现象有所好转,但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仍需解决投研能力有限和资产配置能力弱的问题。”

    “首先,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应逐步增强权益类市场的投资能力,或可通过FOF/MOM模式,增加权益类及混合类产品发行比例,打破产品同质化现象,积累经验,完善投研能力;其次,应持续提高资产配置的专业性,对于产品的不同风险及收益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资产配置模型及投资策略,更加有效地平滑收益曲线,控制回撤,满足投资者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需求。”崔盛悦表示。

    “理财子公司应加强宏观研究、行业研究、大类资产市场及各类标的研究,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资产配置策略,挖掘有投资潜力的金融资产,打造丰富的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理财需求。”刘银平认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