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北上1400亿元 国际资本看多A股

一月北上1400亿元 国际资本看多A股
2023年02月04日 02:42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

2023年开年,A股市场否极泰来,开启了“涨涨涨”模式。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上证指数上涨6.33%,深证成指上涨10.37%,创业板指上涨11.37%,沪深300指数上涨8.37%。

从行业指数涨幅来看,截至2月1日,申万31个行业指数,30个为正,只有1个下跌。其中,申万有色金属指数涨幅第一(18.08%),申万计算机和申万汽车指数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涨幅分别为15.83%和14.12%。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资金也以“买买买”模式开年。Wind数据显示,2023年1月,北上资金净买入合计金额1412.9亿元,刷新陆股通开通以来纪录。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900.2亿元,这也意味着,今年1月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已达2022年全年的1.6倍。

2023年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永志表示,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是继前期地产等多领域政策优化之后,又一个提振实体与资本市场信心的重大政策。全面注册制的推出延续了政策的顺风,支持实体企业直接融资、提振对经济信心的信号十分明确。

外资持续增配

从万得最近一个月北上资金进入的行业来看,北上资金最青睐的三个行业是Wind材料Ⅱ、资本货物和食品、饮料与烟草,这三个行业的流入金额分别为199.28亿元、190.22亿元和188.41亿元;持股市值分别为2902.9亿元、4051.6亿元和3930.8亿元。

北上资金为何青睐这三个行业?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分析,从投资偏好的角度,北上资金一般更倾向于购买A股中的消费类股(例如白酒)、医药股和一些高端制造行业龙头企业。由于疫情管控放松、国内稳增长等原因,消费类股票例如食品饮料、物流等预计会有较大的业绩反转,这也是北上资金近期持有较多相关股票的原因。

不过,有意思的是,国内机构的主力资金似乎偏好迥异。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的最近20个交易日,万得11个行业分类中,只有金融行业保持资金净流入状态,净流入额为33.5亿元。除金融行业外,万得分类的其余10个行业均为资金净流出状态。

对此,王铁牛指出,在国内稳增长政策下,金融以及与金融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消费等行业都有较强的复苏和基本面好转的预期,因此,A股相关标的在复苏行情中往往会有更突出的表现。上海公募基金业内人士也表示,当前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大盘蓝筹估值绝对值和历史分位数均处在低位,经济复苏预期持续改善背景下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某业内人士分析,从资金偏好来看,北上资金买入的都是白马蓝筹,这类个股符合外资的偏好,但内资明显更加灵活。在白马蓝筹经过2022年11月以来的上涨后,很多个股已经反映了预期,因此内资更倾向于抛售白马蓝筹,买入之前已经呈现超跌的科技成长类个股。另外,“这可能也预示着市场环境从宽货币紧信用开始真正转向宽货币宽信用了。”该人士说。

虽然资产配置有所不同,但北上资金和市场主力资金的选择均有其合理之处。前述公募基金业内人士指出,站在当前时间点,从宏观层面看,外资持续流入,消费或将成为拉动经济的中坚力量,随着政策发力,消费场景复苏,消费类企业经营业绩边际改善也更加确定。

公募偏爱银行、消费

作为市场主力,国内公募基金的投资也一直为外界关注,刚刚披露的基金四季报中的重仓股情况,亦可管窥2023年多个行业的投资机会。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股数量)分别为:东方财富、紫金矿业、保利发展、中国建筑、中国海洋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电力、招商银行、爱尔眼科和中信证券。除了对银行板块的钟爱,公募的重仓股还包括金融、有色金属、医疗、传统能源等个股。

东方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薛子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金融板块,当前我们持相对乐观态度,“2023年,稳增长+经济复苏是主旋律。随着疫情冲击的逐渐消退,叠加政策端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刺激,中国经济有望在2023年迎来改善,市场也有望迎来更多投资机会。”薛子徵表示。

具体来看,薛子徵认为,2022年受地产下行+疫情冲击,银行内部板块分化明显,除少数城商行以外,均有不同程度调整。自2022年11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地产行业供给端政策全面落地,压制银行股的不良率担忧得到全面缓解,银行板块整体迎来估值修复。站在当前时点,银行板块整体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基于东方基金对于2023年房地产行业需求端政策力度有望加强的预期,以及后疫情时代,2023年经济迎来复苏的判断,我们认为可持续关注银行板块在2023年的表现。

从公募基金持股市值来看,消费个股仍占据一定优势。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前十名分别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五粮液、泸州老窖、腾讯控股、山西汾酒、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招商银行和亿纬锂能。除消费板块外,新能源、锂电池、医药板块个股也有所覆盖。

德邦基金经理黎莹判断,2023年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将显著优于海外。在配置层面,复苏前期,大盘价值风格占优,预计2023年市场风格先价值后成长,上半年关注经济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下半年更加关注盈利修复的板块。从具体行业上看,2023年全年关注三大方向:第一,受益于疫情好转且具备盈利弹性的板块,例如可选消费、出行链等;第二,产业政策推动的高新技术板块和前期估值调整较多,基本面处于底部的板块,例如互联网、数字经济、信创等;第三,政策转向且有经济企稳预期的房地产产业链,例如大金融、建材、上游资源品等。

权益资产从估值修复到业绩上升

从机构动作来看,消费和新能源龙头——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均在2022年四季度遭遇减持,减持数量为324.05万股和500.72万股。同样作为消费龙头的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均在2022年四季度获得公募基金的增持,增持数量分别为1140.15万股和207.15万股。医药股龙头药明康德也获得公募基金大幅增持,增持数量为4.9亿股。

谈及消费板块,景顺长城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邓敬东指出,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国内将开启新一轮的经济周期。预计消费在“场景修复”与“意愿增强”双重作用下,将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在供给端托底、需求端政策逐步加码的双重作用下,地产存在超市场预期的可能。

邓敬东指出,我们坚持寻找“好物不贵”的标的,寻找具有成长空间和竞争优势的高回报企业。在过去三年中,不少行业由于各种原因处于供给收缩的状态,但若 2023 年经济周期重启,需求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供需错配带来的盈利弹性较大,这类行业我们将重点关注。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估值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我们继续在“强者更强”与“供需错配”两方面去做重点研究,结合企业的估值和合理内在价值做投资决策,寻找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四季度获得机构加仓的所有个股中,紫金矿业超越了一众金融和消费白马股,获公募基金增持合计3.6亿股,位列增持数量第一名。

在中欧价值智选基金四季报中,基金经理袁维德指出,顺周期行业中重点配置供给受限的上游行业,包括有色金属、能源,上述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股息率绝对值在全市场相对靠前,产品价格经过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上涨后,处于历史中位数之上,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市净率有所提高。过去半年来,由于国内需求放缓,海外预期需求从高位向下,价格因此从高位回落。展望未来,由于全球资源类公司的资本开支减少带来供给限制,同时2023年全球需求探底回升,商品价格中枢可能重新向上,在这轮价格调整中,投资组合将重点布局顺周期行业中上游环节的优质公司。

从大势研判角度看,德邦基金FOF投资部负责人王栋栋认为,2023年中国权益资产的确定性机会极大,将迎来一波估值修复到业绩修复的上升行情。首先,美国经济和利率已经进入磨顶阶段,前瞻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和PMI指数均进入收缩区间,私人部门平均时薪环比出现明显缓和,10年美债利率基本处于顶部位置,后续海外流动性大概率进入由紧转松的状态,近期外资大幅流入正在逐步印证这一观点。其次,内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扩大内需放在首要位置,房地产行业政策三箭齐发意义重大,从保需求转为保主体,标志着出清过程结束。疫情防控方面,从二十条到新十条标志着社会生活回归正常化,居民消费迎来转折点。

行业配置方面,王栋栋看好消费、科技的方向,茅指数、半导体则有望脱颖而出。内需消费是2023年确定性很高的主线,政策面上扩大内需是重中之重,资金面上消费是外资偏爱的方向,估值层面绝大多数细分板块均处于历史中位数或偏下位置。经历2022年寒冬以后,基本面无论是困境反转还是龙头份额扩大都有强逻辑支撑,消费将迎来一波估值修复-业绩修复-估值抬升的走势。科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安全放在了重要位置,半导体是被卡脖子最严重的领域,未来设备和材料方向还将获得持续大力支持,是比较值得投资的主题方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