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银发市场 银行探路养老服务产业

瞄准银发市场 银行探路养老服务产业
2023年02月06日 12:0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提升养老服务实力迫在眉睫。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而目前养老服务产业由于欠缺充足担保品、项目证照或资产权属存在一定历史瑕疵、缺乏稳定持续现金流、内控和合规建设滞后、实质性支持政策供给不足等原因,仍面临融资难题。

    为解决养老服务产业的融资瓶颈,多地已经出台了解决政策、落地了措施。艾瑞咨询分析称,养老服务产业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资金规模大、短期回报不高,优质社会资本需与养老产业的这些融资需求特质相匹配。

    为养老服务企业融资降低门槛

    “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的推出,很好地缓解了养老服务企业先前由于缺少合格抵押物、担保方或自身资质问题而面临的融资困境。

    近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落地首单养老批次贷,向闵行区扩伦福利院一次性发放贷款250万元,这也是养老批次贷在上海的首单放款。

    养老批次贷对应的是上海地区推出的“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为进一步缓解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难问题,2022年10月24日,上海市民政局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融资担保中心”)合作推出了“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并颁布了《关于开展“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担保业务方案》)。

    “福利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按照银行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去审核是达不到准入门槛的。我们一直在研究福利院、养老院这类机构的资金运转模式,试图找到一条符合他们授信申报的方法。”交行相关负责人说。

    艾瑞咨询研究报告分析指出,中国内地商业养老服务市场现状是市场相对分散,碎片化,市场内没有产生绝对头部的服务厂商,包括商业养老市场在内的养老市场整体,其市场主体都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大部分参与者盈利性有限,中大型机构仅依靠养老产业较难实现大额盈利,小微型机构依托成本优势可实现微幅盈利。

    “养老服务企业很多面临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养老机构或由于其自身为非营利性机构性质的原因,或因为旗下资产存在一定瑕疵,缺少合格融资抵押物,加之行业内存在的长期盈利困境使得较难满足银行授信要求,也较难获得资本青睐。”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副总监王逸夫说。

    王逸夫认为,“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的推出,很好地缓解了养老服务企业先前由于缺少合格抵押物、担保方或自身资质问题而面临的融资困境,有效改善了相关机构的融资环境,帮助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与“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的流程紧密相关。

    《担保业务方案》明确了“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的流程,首先是区民政局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机构进行融资需求排摸;随后是区民政局对具有融资需求的机构进行初步筛查,并将符合条件的机构材料提交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接着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会同市民政局财务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确定,对各区筛查后提交的名单进行审核,形成融资需求名单,经市民政局同意后提供给市融资担保中心、合作银行;最后对融资需求名单内的机构,合作银行在协议约定范围内的贷款申请进行自主审批、放款,市融资担保中心采用事后备案方式提供担保。

    “一方面,‘养老服务批次贷’是市融资担保中心与市民政局面向养老服务领域融资需求合作推出的担保业务,通过搭建‘政府+担保+银行’政策性融资服务联动平台,为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纾困帮扶,解决融资难题。另一方面,‘养老服务批次贷’给予养老机构优惠的贷款款率,在上海市依法登记备案的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及其第三方运营机构获得本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后,对符合条件且获得贷款的机构,政府将会给予相应担保费及贷款利息的补贴,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交行相关负责人谈到,“养老服务批次贷”的推出有效缓解了养老机构经营中的日常开销压力,如房租、日常设备维修等支出,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养老机构的修缮改造需求。

    养老服务产业面临较大融资缺口

    未来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中,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将逐步构建,预计银行信贷依然发挥主体作用,保险、租赁活动参与度可能进一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从年龄构成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较2021年末提高了0.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较2021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

    此前国家卫健委指出,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可以预见养老服务产业和养老金融的政策性工具将更加全面和完善。

    2022年,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也鼓励道,“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合理满足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加大新市民养老保障力度”。

    目前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的资金缺口巨大。

    2022年9月,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市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预测称,由于中国人口趋势的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30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或将达到3.1万亿元,2040年将达到近6.6万亿元。当前水平在基线假设下,社会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持续发展将逐步提高长期护理服务的保障水平,到2040年,对老年人的整体保障水平将从目前的35%提高到42%。2030年和2040年,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分别达到1.9万亿元和3.8万亿元。

    “养老服务产业通常具有初期投入资本较高、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特点,特别是很多养老服务机构相较市场上很多热门行业而言存在利润较薄、盈利模式不成熟的特征,因此行业面临资金需求大但融资较难的问题。”王逸夫指出,市场亟须优质资本助力养老服务产业加速发展。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高级分析师李 桥坦言,目前养老服务领域内,政府或者国有资本主导的投资相对欠缺,而高额的初期投资要求以及较长的投资回收周期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由此造成的投资不足也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盈利模式建设。近年来日益抬升的人工及租金成本则进一步加大了行业资金缺口。

    近年来,各地就“加强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创新模式探索不断深化。例如,天津市民政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共同发布《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天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通知》,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资金,支持本市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智能养老服务、普惠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央行南京分行、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民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的再贷款模式;山东省农信联社创新推出了以床位收费权作为新型质押方式的“养老保障贷”。

    李桥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中,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将逐步构建,预计银行信贷依然发挥主体作用,保险、租赁活动参与度可能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市场上也看到保险机构不断向养老服务产业进行投资,涉及综合型养老社区、旅居养老、居家养老等不同领域。保险机构资金实力强,投资具有长周期优势,预计未来将会在养老产业融资中发挥更大作用。融资租赁既能满足养老机构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融资需求,又能缓解其资金周转压力,亦是对养老服务产业融资的重要补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